《贼退示官吏》

唐代 元结元结 唐代

癸卯岁,西原贼入道州,焚烧杀掠,几尽而去。明年,贼又攻永破邵,不犯此州边鄙而退。岂力能制敌与?盖蒙其伤怜而已。诸使何为忍苦征敛,故作诗一篇以示官吏。

癸卯年,西原贼人攻入道州城,焚烧杀戮掠夺,几乎扫光全城才走。第二年,贼人又攻打永州并占领邵州,却不侵犯道州边境而去。难道道州官兵能有力制敌吗?不过是蒙受贼人的哀怜而巳。催缴赋税的官吏为什么还如此忍心苦苦搜括呢?因此作诗一篇给官吏们看看。

昔岁逢太平,山林二十年。

我早年遇到了太平世道,在山林中隐居了二十年。

泉源在庭户,洞壑当门前。

清泉水流经过我家门口,山涧洞谷对着我家门前。

井税有常期,日晏犹得眠。

田租赋税有个固定期限,日上三竿依然安稳酣眠。

忽然遭世变,数岁亲戎旃。

忽然间遭遇到世道突变,数年来亲自从军上前线。

今来典斯郡,山夷又纷然。

如今我来治理这个郡县,又遇到蛮夷来骚扰侵犯。

城小贼不屠,人贫伤可怜。

县城太小蛮夷无意洗劫,百姓贫穷他们也觉可怜。

是以陷邻境,此州独见全。

因此他们攻陷邻县境界,唯有这个道州独自保全。

使臣将王命,岂不如贼焉?

奉皇命来收租税的使臣,难道还比不上盗贼慈善?

今彼征敛者,迫之如火煎。

现在那横征暴敛的官吏,催赋逼税恰如火烧油煎。

谁能绝人命,以作时世贤!

谁忍心断绝人民的生路,换取时世所称赞的忠贤?

思欲委符节,引竿自刺船。

我想辞去官职丢弃符节,拿起竹篙自己动手撑船。

将家就鱼麦,归老江湖边。

带领全家回到鱼米之乡,告老归隐住在那江湖边。

癸卯岁:即唐代宗广德元年(763年)。道县:今湖南县道县。永、邵:永州和邵州,今均属湖南省。边鄙:边境。与:通“欤”,吗。

昔岁:从前。

庭户:庭院。洞壑:山洞,沟壑。

井:即“井田”;井税:这里指赋税。晏:晚。

世变:指安史之乱所带来的社会动荡。戎旃:战旗,一说为军帐。

典:治理、掌管。

见全:被保全。

将王命:奉皇上的旨意。

绝:断绝。

委:弃。符节:古代朝廷传达命令或征调兵将用的凭证。委符节:辞官。引竿:拿钓竿,代指隐居。刺船:撑船。

将:带着。就:靠近。湖:一作“海”。


分享

贼退示官吏 诗词大意

  此诗和《舂陵行》都是作者反映社会现实,同情人民疾苦的代表作,而在斥责统治者对苦难人民的横征暴敛上,此诗词意更为深沉,感情更为愤激。

  在诗中,元结把起义的少数民族称之为“贼”,固然表现了他的偏见,但他把“诸使”和“贼”对比起来写,通过对“贼”的有所肯定,来衬托官吏的残暴,这对本身也是个“官吏”的作者来说,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全诗共分四段。第一段由“昔年”句至“日晏”句,先写“昔”。头两句是对“昔”的总的概括,交代他在作官以前长期的隐居生活,正逢“太平”盛世。三、四句写山林的隐逸之乐,为后文写官场的黑暗和准备归老林下作铺垫。这一段的核心是“井税有常期”句,所谓“井税”,原意是按照古代井田制收取的赋税,这里借指唐代按户口征取定额赋税的租庸调法;“有常期”,是说有一定的限度。作者把人民没有额外负担看作是年岁太平的主要标志,是“日晏犹得眠”即人民能安居乐业的重要原因,对此进行了热情歌颂,便为后面揭露“今”时统治者肆意勒索人民设下了伏笔。

  第二段从“忽然”句到“此州”句,写“今”,写“贼”。前四句先简单叙述自己从出山到遭遇变乱的经过:安史之乱以来,元结亲自参加了征讨乱军的战斗,后来又任道州刺史,正碰上“西原蛮”发生变乱。由此引出后四句,强调城小没有被屠,道州独能促使的原因是:“人贫伤可怜”,也即“贼”对道州人民苦难的同情,这是对“贼”的褒扬。此诗题为“示官吏”,作诗的主要目的是揭露官吏,告戒官吏,所以写“贼”是为了写“官”,下文才是全诗的中心。

  第三段从“使臣”句至“以作”句,写“今”,写“官”。一开始用反问句把“官”和“贼”对照起来写:“使臣将王命,岂不如贼焉?”这是抨击官吏,不顾丧乱地区人民死活依然横征暴敛的愤激之词,是元结关心人民疾苦的点睛之笔。而下两句指陈事实的直接描写:“今彼征敛者,迫之如火煎”,更活画出一幅虎狼官吏陷民于水火的真实情景。和前面“井税”两句相照应,与“昔”形成鲜明对比,对征敛官吏的揭露更加深刻有力。接下来的两句:“谁能绝人命,以作时世贤?”以反问的语气作出了断然否定的回答,揭示了“时世贤”的残民本质。“绝人命”和“伤可怜”相照应,“时世贤”与“贼”作对比,这里对“时世贤”的讽刺鞭挞之意十分强烈。更为可贵的是诗人在此公开表明自己不愿“绝人命”,也不愿作“时世贤”的决绝态度,并以此作为对其他官吏的一种告诫。

  第四段由“思欲”句至“归老”句,向官吏们坦露自己的心志。作者是个官吏,他是不能违“王命”的,可是作“征敛者”吧,他又不愿“绝人命”。诗人对待这一矛盾的处境的办法是:宁愿弃官,归隐江湖,也绝不去做那种残民邀功、取媚于上的所谓贤臣。这是对统治者征敛无期的抗议,此处充分清楚地表明作者对民瘼的热情关心。

  元结在政治上是一位具有仁政爱民理想的清正官吏;在文学上反对“拘限声病,喜尚形似”(《箧中集序》)的浮艳诗风,主张发挥文学“救时劝俗”(《文编序》)的社会作用。这首诗不论叙事抒情,都指陈事实,直抒胸臆,没有一点雕琢矫饰的痕迹,而诗中那种忧时爱民的深挚感情,如从胸中自然倾泄,自有一种感人之处,亦自能在质朴之中成其浑厚,显示出元结诗质朴简古、平直切正的典型特色。沈德潜说:“次山诗自写胸次,不欲规模古人,而奇响逸趣,在唐人中另辟门径。”(《唐诗别裁》)


  • 诗词译文
  • 创作背景

癸卯年,西原贼人攻入道州城,焚烧杀戮掠夺,几乎扫光全城才走。第二年,贼人又攻打永州并占领邵州,却不侵犯道州边境而去。难道道州官兵能有力制敌吗?不过是蒙受贼人的哀怜而巳。催缴赋税的官吏为什么还如此忍心苦苦搜括呢?因此作诗一篇给官吏们看看。

我早年遇到了太平世道,在山林中隐居了二十年。

清泉水流经过我家门口,山涧洞谷对着我家门前。

田租赋税有个固定期限,日上三竿依然安稳酣眠。

忽然间遭遇到世道突变,数年来亲自从军上前线。

如今我来治理这个郡县,又遇到蛮夷来骚扰侵犯。

县城太小蛮夷无意洗劫,百姓贫穷他们也觉可怜。

因此他们攻陷邻县境界,唯有这个道州独自保全。

奉皇命来收租税的使臣,难道还比不上盗贼慈善?

现在那横征暴敛的官吏,催赋逼税恰如火烧油煎。

谁忍心断绝人民的生路,换取时世所称赞的忠贤?

我想辞去官职丢弃符节,拿起竹篙自己动手撑船。

带领全家回到鱼米之乡,告老归隐住在那江湖边。

癸卯岁:即唐代宗广德元年(763年)。

道县:今湖南县道县。

永、邵:永州和邵州,今均属湖南省。

边鄙:边境。

与:通“欤”,吗。

昔岁:从前。

庭户:庭院。

洞壑(hè):山洞,沟壑。

井:即“井田”;井税:这里指赋税。

晏:晚。

世变:指安史之乱所带来的社会动荡。

戎旃(zhān):战旗,一说为军帐。

典:治理、掌管。

见全:被保全。

将王命:奉皇上的旨意。

绝:断绝。

委:弃。符节:古代朝廷传达命令或征调兵将用的凭证。委符节:辞官。

引竿:拿钓竿,代指隐居。刺船:撑船。

将:带着。就:靠近。

湖:一作“海”。


参考资料:

1、彭定求 等 .全唐诗(上)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6 :608 .

2、于海娣 等 .唐诗鉴赏大全集 .北京 :中国华侨出版社 ,2010 :212-213 .

3、蘅塘退士 等 .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 .北京 :华文出版社 ,2009 :15 .

  此诗作于唐代宗广德二年(764年),时元结任道州刺史。此诗的小序交待了作诗的原委。诗人认为,朝廷派到地方上的租庸使却不能体恤人民,在道州百姓“朝餐是草根,暮食乃木皮”(《舂陵行》)的情况下,仍旧残酷征敛,有感于此,作者写下了这首诗以警示征敛租税的官吏。



参考资料:

1、于海娣 等 .唐诗鉴赏大全集 .北京 :中国华侨出版社 ,2010 :212-213 .

2、萧涤非 等 .唐诗鉴赏辞典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3 :630-632 .

元结的诗词欣赏

《石鱼湖上醉歌》

唐代 元结元结 唐代

漫叟以公田酿酒,因休暇,载酒于湖上,时取一醉。欢醉中,据湖岸,引臂向鱼取酒,使舫载之,偏饮坐者。意疑倚巴丘酌于君山之上,诸子环洞庭而坐,酒舫泛泛然触波涛。而往来者,乃作歌以长之。

我用公田产出的粮食来酿酒,常借休假之闲,载酒到石鱼湖上,暂且博取一醉。在酒酣欢快之中,靠着湖岸,伸臂向石鱼取酒,叫船载着,使所有在座的人都痛饮。好像靠着巴陵山,而伸手向君山上舀酒一般,同游的人,也像绕洞庭湖而坐。酒舫漫漫地触动波涛,来来往往添酒。于是作了这首醉歌,歌咏此事。

石鱼湖,似洞庭,夏水欲满君山青。

湖南道州的石鱼湖,真像洞庭,夏天水涨满了,君山翠绿苍苍。

山为樽,水为沼,酒徒历历坐洲岛。

且把山谷作酒杯,湖水作酒池,酒徒济济,围坐在洲岛的中央。长风连日作大浪,不能废人运酒舫管他连日狂风大作,掀起大浪,也阻遏不了,我们运酒的小舫。

长风连日作大浪,不能废人运酒舫。

我手持酒葫芦瓢,稳坐巴丘山,为四座斟酒,借以消散那愁肠。

我持长瓢坐巴丘,酌饮四坐以散愁。

暂无


分享

《农臣怨》

唐代 元结元结 唐代

农臣何所怨,乃欲干人主。

农民因灾难频繁生活艰苦要向君主申诉。

不识天地心,徒然怨风雨。

他们不知上天意志,徒然埋怨风不调雨不顺。

将论草木患,欲说昆虫苦。

田里庄稼歉收,虫害又很严重。

巡回宫阙傍,其意无由吐。

当朝言路闭塞无处申述,只好来到京城,徘徊在宫阙门外,也无法见到皇帝吐露自己的悲苦。

一朝哭都市,泪尽归田亩。

整天在都城里痛哭,泪水都哭干了才回到乡里。

谣颂若采之,此言当可取。

但愿我的这首诗能被朝廷采诗之官收集去,当有助于皇帝了解民情,纠正时政之弊端。


分享

《右溪记》

唐代 元结元结 唐代

  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欹嵌盘曲,不可名状。清流触石,洄悬激注;佳木异竹,垂阴相荫。

  从道州城向西走一百多步,有一条小溪。这条小溪向南流几步远,汇入营溪。两岸全是一些奇石,(这些石头)有的倾斜嵌叠,有的盘曲回旋,不能够用言语形容(它们的美妙)。清澈的溪流撞击着岩石,水回旋而流,激水触石溅起高高的浪花,激荡倾注;岸边美丽的树木和珍奇的青竹,投下的阴影互相掩映。

  此溪若在山野之上,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而置州以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乃疏凿芜秽,俾为亭宇;植松与桂,兼之香草,以裨形胜。为溪在州右,遂命之曰右溪。刻铭石上,彰示来者。

  这条溪水如果在空旷的山间田野,就是很适合避世隐居的人和隐士居住的;如果它在人烟密集的地方,也可以成为都会城镇(市民游览)的胜地,仁者休憩的园林。但是自从道州成为州的治所以来,至今也没有人来欣赏和关爱(它);我在溪水边走来走去,为它(景色秀丽但无人知晓)而惋惜!于是进行疏导开通,清除掉杂乱的草木,建起了亭阁,栽上了松树、桂树,又种植了鲜花香草,来增益它优美的景致。因为溪水在道州城的右面,便命名为“右溪”。把这些文字刻在石上,明白地告诉后来人。


分享

《贼退示官吏》

唐代 元结元结 唐代

癸卯岁,西原贼入道州,焚烧杀掠,几尽而去。明年,贼又攻永破邵,不犯此州边鄙而退。岂力能制敌与?盖蒙其伤怜而已。诸使何为忍苦征敛,故作诗一篇以示官吏。

癸卯年,西原贼人攻入道州城,焚烧杀戮掠夺,几乎扫光全城才走。第二年,贼人又攻打永州并占领邵州,却不侵犯道州边境而去。难道道州官兵能有力制敌吗?不过是蒙受贼人的哀怜而巳。催缴赋税的官吏为什么还如此忍心苦苦搜括呢?因此作诗一篇给官吏们看看。

昔岁逢太平,山林二十年。

我早年遇到了太平世道,在山林中隐居了二十年。

泉源在庭户,洞壑当门前。

清泉水流经过我家门口,山涧洞谷对着我家门前。

井税有常期,日晏犹得眠。

田租赋税有个固定期限,日上三竿依然安稳酣眠。

忽然遭世变,数岁亲戎旃。

忽然间遭遇到世道突变,数年来亲自从军上前线。

今来典斯郡,山夷又纷然。

如今我来治理这个郡县,又遇到蛮夷来骚扰侵犯。

城小贼不屠,人贫伤可怜。

县城太小蛮夷无意洗劫,百姓贫穷他们也觉可怜。

是以陷邻境,此州独见全。

因此他们攻陷邻县境界,唯有这个道州独自保全。

使臣将王命,岂不如贼焉?

奉皇命来收租税的使臣,难道还比不上盗贼慈善?

今彼征敛者,迫之如火煎。

现在那横征暴敛的官吏,催赋逼税恰如火烧油煎。

谁能绝人命,以作时世贤!

谁忍心断绝人民的生路,换取时世所称赞的忠贤?

思欲委符节,引竿自刺船。

我想辞去官职丢弃符节,拿起竹篙自己动手撑船。

将家就鱼麦,归老江湖边。

带领全家回到鱼米之乡,告老归隐住在那江湖边。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