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淮安》

明代 杨士奇杨士奇 明代

岸蓼疏红水荇青,茨菰花白小如萍。

岸边的蓼草淡红水中的荇草青青,慈姑开着白花小小如萍。

双鬟短袖惭人见,背立船头自采菱。

她梳着双鬟穿着短袖羞于见人,背着身子立在船头自顾采菱。

淮安:县名,在今江苏省,东濒运河。蓼、荇:皆生长在水边的植物。茨菰:即慈姑,秋季开小白花。

双鬟:梳着两个环形发髻的少女。采菱:采菱角。一年生水生草本植物,果实有硬壳,有角,称“菱”或“菱角”,可食。


分享

发淮安 诗词大意

  杨士奇的这首诗,是一幅湖上风俗画。

  诗歌的前两句选择水乡特有的蓼荇这些植物,白描而绘其色“疏红”“青”“花白”、状其形“小如萍”,寥寥几笔,生动、形象,而又简炼,朴素、自然。水乡的景色美不胜数,但作者却只抓住几种色彩对比鲜明的水乡植物点染水乡的气氛,虽然没有精工描绘景物和浑然的风土人情,但以强烈的视觉对比效果铺展出一幅生机勃勃而又宁静悠远的淮安水乡的景色。景幽心亦静,转而由景过渡到了对人物的素描上。

  底下两句由景及人,自静而动,为水乡图增添了生气。水上驶来采菱船,船上的采菱女头上梳着两个环形的发髻,身穿短袖的衣衫,背对着诗人在船头采菱。这是诗人见到的实情,但一经摄入了艺术的镜头,便具有了诗情画意。诗人看到船上女子倩倩的背影,突发联想,说姑娘害羞,不好意思让人见到自己的脸,故背转身子,借以掩饰羞涩之态。“惭”字、“自”字,皆从“背”字生发,既刻画出水乡女子惹人羡爱的神态,又很富有情味,把观景的诗人与采菱女这两个不相干之人写成一个欲见而招呼,一个因羞而自避,从而使人物立于纸上。一个“背”字节省了多少笔墨,却留下充分想象的余地,再多的正面描写也无法达到这一效果。诗人选取这一角度来写,实具匠心。

  全诗表现水乡的宁静和平,风格也一如水乡之水,闲雅清淡,物我交融,又因选择得当,写来颇见情韵。


  • 诗词译文

岸边的蓼草淡红水中的荇草青青,慈姑开着白花小小如萍。

她梳着双鬟穿着短袖羞于见人,背着身子立在船头自顾采菱。

淮安:县名,在今江苏省,东濒运河。

蓼(liǎo)、荇(xìng):皆生长在水边的植物。

茨菰(gū):即慈姑,秋季开小白花。

双鬟(huán):梳着两个环形发髻的少女。

采菱(líng):采菱角。一年生水生草本植物,果实有硬壳,有角,称“菱”或“菱角”,可食。

杨士奇的诗词欣赏

《发淮安》

明代 杨士奇杨士奇 明代

岸蓼疏红水荇青,茨菰花白小如萍。

岸边的蓼草淡红水中的荇草青青,慈姑开着白花小小如萍。

双鬟短袖惭人见,背立船头自采菱。

她梳着双鬟穿着短袖羞于见人,背着身子立在船头自顾采菱。


分享

《小山书屋》

明代 杨士奇杨士奇 明代

文江之东小山麓,旧有高人读书屋。绕屋森森松作林,松阴行吟松下读。

平生读彻书五车,鹿鸣宴饯来京华。御前奏对三千字,五彩椽笔登銮坡。

暂无

兰台石渠富纂述,献赋陈诗诵功德。日给珍羞饱大官,宫锦无时出褒锡。

暂无

黑发去乡今二毛,近侍光华更四朝。人生倦勤思暂逸,小山南望心摇摇。

暂无

鹏搏九万六月息,丹桂花香别京国。旧屋还归小山下,邺侯多书仍满架。

暂无

门前冠盖来纷纷,少日同学何人存。青松拂云尽成盖,慈竹青青蕃子孙。

暂无

邻叟时过话耕稼,亦有诜诜执经者。红笺锦轴金绣段,更觉文章动高价。

暂无

老夫垂白念乡关,早晚天恩应赐閒。长风万里溯玉峡,舣棹文江访小山。

暂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