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头一句“春城无处不飞花”。“春城”指春天里的都城长安。“飞花”即花瓣纷纷飘落,点明暮春季节。“无处不”,用双重否定构成肯定,进而写出整个长安柳絮飞舞,落红无数的迷人春景。第二句“寒食东风御柳斜”是写皇宫园林中的风光。“御柳”是指御苑里的柳树。当时风俗寒食日折柳插门,清明这天皇帝还要降旨取榆柳之火赏赐近臣,以示恩宠。所以诗人在无限的春光中特地剪取随东风飘拂的“御柳”。
诗的前两句写的是白昼,后两句则是写夜晚:“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日暮”就是傍晚。“汉宫”是借古讽今,实指唐朝的皇宫。“五侯”一般指东汉时,同日封侯的五个宦官。这里借汉喻唐,暗指中唐以来受皇帝宠幸、专权跋扈的宦官。这两句是说寒食节这天家家都不能生火点灯,但皇宫却例外,天还没黑,宫里就忙着分送蜡烛,除了皇宫,贵近宠臣也可得到这份恩典。诗中用“传”与“散”生动地画出了一幅夜晚走马传烛图,使人如见蜡烛之光,如闻轻烟之味。寒食禁火,是我国沿袭已久的习俗,但权贵大臣们却可以破例地点蜡烛。诗人对这种腐败的政治现象做出委婉的讽刺。
这首诗善于选取典型的题材,引用贴切的典故对宦官得宠专权的腐败现象进行讽刺。虽然写得很含蓄,但有了历史典故的暗示,和中唐社会情况的印证,读者还是能了解诗的主题的。
暮春时节,长安城处处柳絮飞舞、落红无数,寒食节东风吹拂着皇家花园的柳枝。
夜色降临,宫里忙着传蜡烛,袅袅炊烟散入王侯贵戚的家里。
春城:暮春时的长安城。
寒食:古代在清明节前两天的节日,焚火三天,只吃冷食,所以称寒食。御柳:御苑之柳,皇城中的柳树。
汉宫:这里指唐朝皇官。传蜡烛:寒食节普天下禁火,但权贵宠臣可得到皇帝恩赐而得到燃烛。《唐辇下岁时记》“清明日取榆柳之火以赐近臣”。
五侯:汉成帝时封王皇后的五个兄弟王谭、王商、王立、王根、王逢时皆为候,受到特别的恩宠。这里泛指天子近幸之臣。
参考资料:
1、张在军,王彦安.新课标小学生必备古诗词(六年级):石油工业出版社,2010年
唐代制度,到清明这天,皇帝宣旨取榆柳之火赏赐近臣。这仪式用意有二:一是标志着寒食节已结束,可以用火了;二是藉此给臣子官吏们提个醒,让大家向有功也不受禄的介子推学习。中唐以后,几任昏君都宠幸宦官,以致他们的权势很大,败坏朝政,排斥朝官。有意见认为此诗正是因此而发。
春流送客不应赊,南入徐州见柳花。
春江流水,你载着友人的小舟远去赴任,你不要迟滞;友人你乘舟南下,途经徐州,你可观赏到那里漫天飞扬的柳絮。
朱雀桥边看淮水,乌衣巷里问王家。
江宁城中,朱雀桥畔,你可以静看那千年流淌的秦淮河水;悠悠乌衣巷中,你可以探访旧时王谢大家。
千闾万井无多事,辟户开门向山翠。
城里乡下皆无多少事,老百姓安居乐业,一片悠闲;打开门窗,就可看见对面苍翠的青山。
楚云朝下石头城,江燕双飞瓦棺寺。
江宁城中,朝霞红艳满天;瓦棺寺旁,江上燕子双飞,一派恬然。
吴士风流甚可亲,相逢嘉赏日应新。
吴地才子,风流倜傥,平易近人,与之相遇,自是高谈阔论,相见恨晚,岁月也因之日日变新。
从来此地夸羊酪,自有莼羹定却人。(定却一作:味可)
从来北方夸赞羊酪味美,其实江南的莼羹才更加可人。
分享 拼 译 注
长簟迎风早,空城澹月华。
修长的竹枝早早迎接着秋风,淡淡的月华洒满了空城。
星河秋一雁,砧杵夜千家。
一只鸿雁向银河飞去,寂静的夜里,传来千家万户捣衣的砧声。
节候看应晚,心期卧亦赊。
季节飞快地推移,转眼已秋冬,闲散里,我空怀着未曾了却的心意。
向来吟秀句,不觉已鸣鸦。
我反复吟诵你秀美的诗句,不觉天色将晓,已听见早鸦乱啼。
分享 拼 译 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