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天乐·吴山望隔江霁雪》

清代 厉鹗厉鹗 清代

瘦筇如唤登临去,江平雪晴风小。湿粉楼台,酽寒城阙,不见春红吹到。徽茫越峤,但半沍云根,半销沙草。为问鸥边,而今可有晋时棹?

江面平,雪早晴,风已小,我住着竹杖像被人呼唤着登临吴山。在其上近处楼台亭阁都披上了银装,笼罩在浓重的寒色之中,尚不见半点桃红柳绿的痕迹。远处的山峦一半罩在云雾之中,一半被白雪覆盖,山上的草木也都不见了。

清愁几番自遣,故人稀笑语,相忆多少!寂寂寥寥,朝朝暮暮,吟得梅花俱恼。将花插帽,向第一峰头,倚空长啸。忽展斜阳,玉龙天际绕。

故人稀少的清寒,让我想起了多少往事!寂寞孤独,朝朝暮暮,我吟梅花自遣怀。我将花插于帽上,向着吴山山头,仰天长啸。忽然地看见远方斜阳,霞光映照雪山明丽发光。

齐天乐:词牌名,又名《台城路》《如此江山》《五福降中天》。筇:竹杖。酽寒:犹严寒。越峤:泛指江浙一带的山峦。沍:同“冱”,冻结。晋时棹:指王徽之夜雪访戴之事。《世说新语》载:晋王徽之居山阴,夜雪初霁,月色清朗,忽忆戴逵,遂乘舟访之,至门而返二或问其故,曰:“乘兴而来,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第一峰:指吴山,在今浙江杭州。玉龙:指雪。张元诗:“战罢玉龙三百万,败鳞残甲满天飞。”


分享

齐天乐·吴山望隔江霁雪 诗词大意

  上片写江南雪景。“瘦筇如唤登临去,江平雪晴风小。”开头二句写登临的兴致和原因。“如唤”二字下得好,表现出词人的逸兴豪情。“江平雪晴风小,”说明正是登临观雪景的好时机。“湿粉楼台,酿寒城阙,不见春红吹到。”这三句写登临所见的近景。“微茫”三句,是登临所见远景。这一带峰峦相属,有瑞石山、宝月山、峨嵋山、浅山、金地山等。“为问”二句,由景入情,忽然怀念起友人来了。作者化用王徽之雪夜访友这个典故。王子猷访戴是因雪景兴之所之,又同在越地,因此词人化用这个典故,表达期待友人来访,或趁雪后去拜访友人,都很贴切。借用这一典故,一方面表现了对友人的思念之切,同时它又表现了词人登临观雪霁时的逸兴豪情,很有些疏狂豪放的意态。

  下片主要抒情。“清愁几番自遣,故人稀笑语,相忆多少!”三句,承接上片,写对友人的忆念。因听不到朋友亲切的笑语,惆怅之情萦绕于怀,竟至难以排遣,可见情谊之深厚。接着“寂寂寥寥,朝朝暮暮,吟得梅花俱恼”三句,进一步写思念之苦。梅花常于雪天开放,它是春天的使者。古代文人赞赏梅花的气节风骨,常常相携赏梅、咏梅。因此梅花又是友谊的媒介和见证。文人常以梅花为题寄托友情或离愁。南朝陆凯寄范晔诗云:“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南宋姜夔《暗香》词云:“叹寄与路遥,夜雪初积。翠尊易泣.红萼无言耿相忆。”“吟得梅花但储”可能是从姜夔词境化出的。“俱恼”者,人与梅皆烦恼也。无知的梅花与人一样,也为离别而愁绪满怀,这同“红萼无言耿相忆”如出一辙,“将花插帽,向第一峰头,倚空长啸。”词人故作豪情,登高呼啸,以排遣因离愁所造成的郁闷。宋代朱敦儒《鹧鸪天·西都作》词云:“玉楼金阙慵归去,且插梅花醉洛阳。”“将花插帽”盖脱胎于此。它紧承“吟得梅花俱恼”句,突然宕开一笔,由抑郁转向疏狂,拓展了词境。南宋初,金主完颜亮南侵,声称欲“立马吴山第一峰”。“第一峰”之名由此而得。词人登临吴山,便是身在第一峰头,正是金主完颜亮当年望尘莫及之处。这里特地点出“第一峰头”含有自夸豪壮的意味。这“将花插帽,向第一峰头,倚空长啸”三句,将词人疏狂的意态刻画得淋漓尽致,情貌毕现。结尾二句,“忽展斜阳,玉龙天际绕。”诗中“玉龙”喻雪神。后人常以玉龙喻雪,也借喻雪山。清代张四科《大雪宿盘豆驿》词云:“天际玉龙夭矫,一片荆山弄寒色。”即把玉龙比作雪山。“忽展斜阳,玉龙天际绕”,点明了“望隔江霁雪”的词题。词人忽见斜阳穿破云层,洒下一片霞光,把远处的雪山映照得明丽动人。这幅雪山夕照图,境界阔大,色泽艳丽,气韵生动,恰又衬托了词人的逸兴豪情。以景语作结,词境更为蕴藉。

  总观全篇,由景人情,再由情人景。词以登临观雪景起笔,以雪山夕照收结,首尾一体,紧扣词题。上片主要写景,下片着重抒情,而景与情的转换过渡自然,又互相映照渗透,熔景与情于一炉。尤其下片“将花插帽”数句刻画词人疏狂豪放的形象,虎虎有生气,简直呼之欲出,更为词篇增色。较之一般触景伤怀的吟唱,风格意境迥然有别。


  • 诗词译文
  • 创作背景

江面平,雪早晴,风已小,我住着竹杖像被人呼唤着登临吴山。在其上近处楼台亭阁都披上了银装,笼罩在浓重的寒色之中,尚不见半点桃红柳绿的痕迹。远处的山峦一半罩在云雾之中,一半被白雪覆盖,山上的草木也都不见了。

故人稀少的清寒,让我想起了多少往事!寂寞孤独,朝朝暮暮,我吟梅花自遣怀。我将花插于帽上,向着吴山山头,仰天长啸。忽然地看见远方斜阳,霞光映照雪山明丽发光。

齐天乐:词牌名,又名《台城路》《如此江山》《五福降中天》。

筇(qióng):竹杖。

酽(yàn)寒:犹严寒。

越峤(qiáo):泛指江浙一带的山峦。

沍(hù):同“冱”,冻结。

晋时棹(zhào):指王徽之夜雪访戴之事。《世说新语》载:晋王徽之居山阴,夜雪初霁,月色清朗,忽忆戴逵,遂乘舟访之,至门而返二或问其故,曰:“乘兴而来,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第一峰:指吴山,在今浙江杭州。

玉龙:指雪。张元诗:“战罢玉龙三百万,败鳞残甲满天飞。”


参考资料:

1、郑春山.千古绝唱·中国古典文学赏析.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1999:4923

  题中吴山为杭州名胜之一。作者在登临吴山,眺望钱塘江对岸雪后放晴的景观时,生出对友人的怀念之情,所以写下这首词。



参考资料:

1、贺新辉.清词鉴赏辞典.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2006:699

厉鹗的诗词欣赏

《荆溪道中》

清代 厉鹗厉鹗 清代

如画云岚西复西,梁溪几折入荆溪?

舟师失道隔烟问,山鸟畏人穿竹啼。

暂无


分享

《醉太平 戊午暮春泛舟红桥同授衣帘风联句》

清代 厉鹗厉鹗 清代

杨花满天,榆钱满船。绿阴湖上年年,问谁寻翠钿。

桥边酒边,楼前眼前。夕阳一角阑干,对春风可怜。

暂无


分享

《二月一日汎舟西溪》

清代 厉鹗厉鹗 清代

孤游避妍晴,入艇极凄冷。满空春云生,冥冥垂半岭。

花村下微霰,历乱不复整。夤缘出溪口,始见一峰影。

暂无

犬吠暮烟中,似宿武陵境。怀我同心人,灯青曙耿耿。

暂无


分享

《晓至湖上》

清代 厉鹗厉鹗 清代

出郭晓色微,临水人意静。

出城天色刚破晓微明,站立水边让我心意稍微宁静。

水上寒雾生,弥漫与天永。

水面泛起的薄雾弥漫开来仿佛与天相连。

折苇动有声,遥山淡无影。

水中的苇草弯曲下来发出声响,遥远的青山如黛仿佛连淡淡的影子也若有似无。

稍见初日开,三两列舴艋。

一会儿过后晨日初起,远处三三两两的小舟泛在水上。

安得学野凫,泛泛逐清影。

怎么能够学得野鸭一般,能去追逐那远方的清影呢。


分享

《归舟江行望燕子矶作》

清代 厉鹗厉鹗 清代

石势浑如掠水飞,渔罾绝壁挂清晖。

燕子矶山石形状如同燕子一样掠水飞行,悬崖绝壁上的渔罾在阳光照射下似乎挂着清辉。

俯江亭上何人坐?看我扁舟望翠微。

在俯江亭上坐着的是谁?在看我驾着一叶扁舟仰望苍翠的山峰。


分享

《施竹田移居》

清代 厉鹗厉鹗 清代

后洋街畔城西隅,客来爱君屋上乌。清凉居士跨驴处,君今写入移居图。

妻孥绝类杨通老,板舆况有白发扶。人生乡里聊自足,胜彼蓬转无根株。

暂无

东风吹换几甲第,玉川破屋天壤俱。石香咏室是新署,有待花药流芬敷。

暂无

青山一桁出埤堄,数步即瞰钱塘湖。开年残腊景相接,大篇小句如联珠。

暂无

祭灶请邻亦不恶,载舲迎富诚何须。春宵得酒更招我,墙腰淡月吟模糊。

暂无


分享

《春寒·漫脱春衣浣》

清代 厉鹗厉鹗 清代

漫脱春衣浣酒红,江南二月最多风。

梨花雪后酴醾雪,人在重帘浅梦中。

暂无


分享

《晓过福清竹院》

清代 厉鹗厉鹗 清代

探幽勇晨兴,静院钟未歇。晴烟映竹澄,残月转花没。

地僻养灵姿,氛润蒙玉骨。有如列仙儒,初日晞藓发。

暂无

深山留古春,凡艳想易竭。老僧空色相,折取供白佛。

暂无

护此无尽镫,常依妙香窟。坐听篱落间,绵羽啭清越。

暂无


分享

《二月十七日重游洞霄宫探大涤洞天》

清代 厉鹗厉鹗 清代

振衣浴罢体更轻,竹枝投石声彭觥。空山昨夜龙洗窟,雨过万壑泉纵横。

山灵知我有默祷,故遣浮云散萦绕。一峰阴见一峰晴,天柱中央翠于埽。

暂无

元同先生昔隐居,洞天长锁琅函书。前游日夕未曾到,恨身不得乘飙车。

暂无

穿尽幽篁履苔石,惊见谽谺洞门坼。童子曾为捣药禽,桃花解笑题诗客。

暂无

此中日月停两丸,想象九夏尤清寒。微明秉炬触暗壁,古灵题字来寻看。

暂无

玲珑乳窦隔凡处,路接华阳不归去。有人问我洞中来,为说浮云如柳絮。

暂无


分享

《天香》

清代 厉鹗厉鹗 清代

瀛屿沙空,星槎翠剪,耕龙罢种瑶草。秋叶频翻,春丝细吐,寄与绣囊函小。

荷筒漫试,正一点、温黁相恼。才近朱樱破处,堪怜蕙风初袅。

暂无

娇寒战回料峭。胜槟榔、为销残饱。旅枕半攲熏透,梦阑人悄。

暂无

几缕巫云尚在,溅唾袖、馀花未忘了。唤剔春灯,暗萦醉抱。

暂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