厉鹗 〔清代〕

厉鹗图片
厉鹗(1692-1752),字太鸿,又字雄飞,号樊榭、南湖花隐等,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清代文学家,浙西词派中坚人物。康熙五十九年举人,屡试进士不第。家贫,性孤峭。乾隆初举鸿博,报罢。性耽闻静,爱山水,尤工诗馀,擅南宋诸家之胜。著有《宋诗纪事》、《樊榭山房集》等。

  • 人物生平

早年生活
  厉鹗生于康熙三十一年五月初二日(1692年6月16日),卒于乾隆十七年九月十一日(1752年10月17日)。先世居慈溪,后迁至钱塘。祖父大俊,父奇才,都是布衣。他排行第二,兄士泰,弟子山。他还在少年时,父亲就已去世,家境贫寒,全家人靠士泰卖烟叶为生。他因家庭生活所迫,几乎被士泰送进庙宇,后自己坚持不出家才作罢。

求知上进
  生活虽然艰苦,但厉鹗的求知欲却很强。他刻苦用功,“读书数年,即学为诗,有佳句”。后来他又广泛涉猎,“于书无所不窥,所得皆用之于诗”。弱冠时,他从杭可庵游,可庵之子世骏小他4岁。他称可庵为先生,与世骏结为密友。他性格孤僻,不谙世事,但酷爱出游。每“遇一胜境,则必鼓棹而登,足之所涉,必寓诸目,目之所睹,必识诸心”。江浙山水,激发了他的豪迈诗情;迷人风光,丰富了他的美妙想象。在大自然的怀抱里,这位贫寒之子,迅速成长为一位诗人。
  这位年轻的诗人,对社会现实似乎有所不满,而又无能为力。他觉得“与其作白眼以看人,何如问青天而搔首”,因此仿古人诗体,借游仙之咏来抒发自己的游思和感慨。康熙四十九年(1712年),厉鹗写了《游仙百咏》,不久又写了《续游仙百咏》。这两篇游仙咏清新飘逸,然而,诗人仍觉得言犹未尽。五十二年(1713年),他写了《再续游仙百咏》,“借文翰为遨游,真可谓尽名士之才情,极仙人之本色”,受到了朋友的赞叹。他自己也沾沾自喜道:“昔谢逸作蝴蝶诗三百首,人呼为谢蝴蝶。世有知我者,其将以予为厉游仙乎?”

教授学生
  五十三年(1714年),厉鹗受聘来到了汪舍亭家,在听雨楼教授汪家的两个孩子:汪浦、汪沆。在这里,他受到了礼遇,饮食居住都得到了很好的照顾。汪家对孩子要求严格,厉鹗也极尽教师之责,认真授业。从五十三年到五十七年(1718年),他一直在汪家任师。在他的教授下,汪浦、汪沆学业大有长进。尤其是汪沆,后来也成为一位名士,并始终感激自己的恩师。

考中当官
  五十九年(1720年),厉鹗参加乡试,考官是内阁学士李绂。在试闱中,李绂见到他的试卷,读了他写的谢表,感叹道:“此必诗人也!”立即录取。中举之后,厉鹗登舟北上,准备参加京城会试。此时,他年不到30,又是第一次入都,兴奋的心情可想而知。沿途他诗兴时发,写下了10多首诗。然而他沿途观光的兴趣似乎比会试中式的希望更浓。在《广陵寓楼雪中感怀》一诗中,他写道:“沉湎居翥主,浩荡游子意。平生淡泊怀,荣利非所嗜。哂笑讵云乐,明发难自弃。兹来扪空囊,翻为故交累。因思在家贫,忀徉尚高致。束书细遮眠,疏花香破鼻。纸阁无多宽,回隔飞尘至。因之问故园,南湖烦寄字。”
  在京城,厉鹗的诗受到了侍郎汤右曾的赏识。厉鹗春闱报罢,右曾殷勤办酒,收拾卧榻,派人致意要将厉鹗请到家中。厉鹗得信后却不辞而别。次日,右曾迎请时,他早已远去。“说者服侍郎之下士,而亦贤樊榭之不因人熟”。在归途中,厉鹗写诗叹道:“一昔都亭路,归装只似初。耻为主父谒,休上退之书。柳拂差池燕,河惊拨刺鱼。不须悲楚玉,息影忆吾庐。”

结交文人
  回到家乡后,厉鹗更加热衷于出游吟诗。随着诗名的传播,他与更多的文人结成了朋友,与周京、金志章、符曾、金农十分亲密,常常在一起作文字之会,赋诗为乐。扬州盐商马曰琯、马曰璐兄弟贾而好儒,“以古书、朋友、山水为癖”,家中藏书极富。文人名士纷纷来游,厉鹗也年年相访,成为马家的常客。在马氏小玲珑山馆里,他肆意探讨,阅读了大量的书籍。他与马氏兄弟、杭世骏等浙江诗人结为邗江吟社,唱和切劘,“觞咏无虚日”。雍正年间,全祖望路过杭州,与厉鹗、杭世骏等结交,也成为诗社之友。他们一起讨论经史,考证掌故,写诗唱和。从康熙末年到雍正初年,厉鹗在出游吟咏之余,撰写了《南宋院画录》8卷、《秋林琴雅》4卷、《东城杂记》2卷、《湖船录》1卷,并同沈嘉辙、吴焯、陈芝光、符曾、赵昱、赵信一起,共同撰写了《南宋杂事诗》7卷。
  雍正九年(1731年),浙江总督李卫奉敕修《浙江通志》。厉鹗、杭世骏等28人受聘担任分修。在厉鹗、杭世骏等各位分修的努力下,《浙江通志》“越二年始削稿,又一年剞劂蒇事”。

再次落第
  乾隆元年(1736年),浙江总督程元章举荐博学鸿词18人,厉鹗、杭世骏都列名其中。但是,厉鹗无意应试。全祖望特地从京师写信相劝,希望他“与堇浦诸君勉之”。 在朋友的劝告下,厉鹗再次赴京。在这科征士中,厉鹗的诗学是出类拔萃的。正如杭世骏所言:“是科征士中,吾石友三人皆据天下之最。太鸿之诗,稚威之古文,绍衣之考证穿穴,求之近代,罕有伦比。”可惜在考试中,厉鹗误将论写在诗前,再次落第。朋友们都为此叹息,他却淡淡地说道:“吾本无宦情,今得遂幽慵之性,菽水以奉老亲,薄愿毕矣。”

贫寒离世
  厉鹗归乡后,因治生无术,贫病交加。乾隆二年(1737年)夏,他咳嗽气喘,历秋渐痊。五年(1740年),他移居东城,又患足疾。旧时的文人尽管生活艰难,却还有姬妾。六年(1741年),爱姬朱满娘病,厉鹗典质以偿药费,终因治疗无效,迁延至七年(1742年)正月去世。以后,厉鹗身体更加孱弱,不断地受着肺病、齿痛等疾的折磨。在此期间,他的生活靠朋友们馈赠、补助,勉强维持。因年老无子,马曰琯又资助他再次纳妾刘姬。但是,刘姬不安于贫困,不久便离他而去。
  晚年的厉鹗尽管贫病多磨,著书立说却达到高潮。他有感于《辽史》的简略,采摭300多种书籍,写出《辽史拾遗》24卷。这部书有注有补,以旧史为纲,而参考他书,条列于下。凡有异同,都分析考证,加以按语。他常自比裴松之作《三国志》注。他还利用在小玲珑山馆里看到的大量宋人文集,并博引诗话、说部、山经、海志等书,撰写了《宋诗纪事》100卷。

厉鹗的诗词欣赏

《荆溪道中》

清代 厉鹗厉鹗 清代

如画云岚西复西,梁溪几折入荆溪?

舟师失道隔烟问,山鸟畏人穿竹啼。

暂无


分享

《醉太平 戊午暮春泛舟红桥同授衣帘风联句》

清代 厉鹗厉鹗 清代

杨花满天,榆钱满船。绿阴湖上年年,问谁寻翠钿。

桥边酒边,楼前眼前。夕阳一角阑干,对春风可怜。

暂无


分享

《二月一日汎舟西溪》

清代 厉鹗厉鹗 清代

孤游避妍晴,入艇极凄冷。满空春云生,冥冥垂半岭。

花村下微霰,历乱不复整。夤缘出溪口,始见一峰影。

暂无

犬吠暮烟中,似宿武陵境。怀我同心人,灯青曙耿耿。

暂无


分享

《归舟江行望燕子矶作》

清代 厉鹗厉鹗 清代

石势浑如掠水飞,渔罾绝壁挂清晖。

燕子矶山石形状如同燕子一样掠水飞行,悬崖绝壁上的渔罾在阳光照射下似乎挂着清辉。

俯江亭上何人坐?看我扁舟望翠微。

在俯江亭上坐着的是谁?在看我驾着一叶扁舟仰望苍翠的山峰。


分享

《晓至湖上》

清代 厉鹗厉鹗 清代

出郭晓色微,临水人意静。

出城天色刚破晓微明,站立水边让我心意稍微宁静。

水上寒雾生,弥漫与天永。

水面泛起的薄雾弥漫开来仿佛与天相连。

折苇动有声,遥山淡无影。

水中的苇草弯曲下来发出声响,遥远的青山如黛仿佛连淡淡的影子也若有似无。

稍见初日开,三两列舴艋。

一会儿过后晨日初起,远处三三两两的小舟泛在水上。

安得学野凫,泛泛逐清影。

怎么能够学得野鸭一般,能去追逐那远方的清影呢。


分享

《施竹田移居》

清代 厉鹗厉鹗 清代

后洋街畔城西隅,客来爱君屋上乌。清凉居士跨驴处,君今写入移居图。

妻孥绝类杨通老,板舆况有白发扶。人生乡里聊自足,胜彼蓬转无根株。

暂无

东风吹换几甲第,玉川破屋天壤俱。石香咏室是新署,有待花药流芬敷。

暂无

青山一桁出埤堄,数步即瞰钱塘湖。开年残腊景相接,大篇小句如联珠。

暂无

祭灶请邻亦不恶,载舲迎富诚何须。春宵得酒更招我,墙腰淡月吟模糊。

暂无


分享

《晓过福清竹院》

清代 厉鹗厉鹗 清代

探幽勇晨兴,静院钟未歇。晴烟映竹澄,残月转花没。

地僻养灵姿,氛润蒙玉骨。有如列仙儒,初日晞藓发。

暂无

深山留古春,凡艳想易竭。老僧空色相,折取供白佛。

暂无

护此无尽镫,常依妙香窟。坐听篱落间,绵羽啭清越。

暂无


分享

《春寒·漫脱春衣浣》

清代 厉鹗厉鹗 清代

漫脱春衣浣酒红,江南二月最多风。

梨花雪后酴醾雪,人在重帘浅梦中。

暂无


分享

《二月十七日重游洞霄宫探大涤洞天》

清代 厉鹗厉鹗 清代

振衣浴罢体更轻,竹枝投石声彭觥。空山昨夜龙洗窟,雨过万壑泉纵横。

山灵知我有默祷,故遣浮云散萦绕。一峰阴见一峰晴,天柱中央翠于埽。

暂无

元同先生昔隐居,洞天长锁琅函书。前游日夕未曾到,恨身不得乘飙车。

暂无

穿尽幽篁履苔石,惊见谽谺洞门坼。童子曾为捣药禽,桃花解笑题诗客。

暂无

此中日月停两丸,想象九夏尤清寒。微明秉炬触暗壁,古灵题字来寻看。

暂无

玲珑乳窦隔凡处,路接华阳不归去。有人问我洞中来,为说浮云如柳絮。

暂无


分享

《天香》

清代 厉鹗厉鹗 清代

瀛屿沙空,星槎翠剪,耕龙罢种瑶草。秋叶频翻,春丝细吐,寄与绣囊函小。

荷筒漫试,正一点、温黁相恼。才近朱樱破处,堪怜蕙风初袅。

暂无

娇寒战回料峭。胜槟榔、为销残饱。旅枕半攲熏透,梦阑人悄。

暂无

几缕巫云尚在,溅唾袖、馀花未忘了。唤剔春灯,暗萦醉抱。

暂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