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

唐代 王勃王勃 唐代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长江向东滚滚而去,我也在外只留太久。故乡远隔万里,令我时时思念。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何况秋风已经劲吹,山山飘零枯黄秋叶。

滞:淹留。一说停滞,不流通。万里:形容归程之长。念将归:有归乡之愿,但不能成行。

况属:何况是。属:恰逢,正当。高风:山中吹来的风。一说即秋风,指高风送秋的季节。


分享

山中 诗词大意

  这首抒写旅愁乡思的小诗,诗人在寥寥二十个字中,巧妙地借景抒情,表现出了一种悲凉浑壮的气势,创造了一个情景交融的开阔的意境。

  首句“长江悲已滞”,是即景起兴。在字面上也许应解释为因长期滞留在长江边而悲叹,诗人在蜀中山上望见长江逶迤东去,触动了长期滞留异乡的悲思。可以参证的有作者的《羁游饯别》诗中的“游子倦江干”及《别人四首》之四中的“雾色笼江际”、“何为久留滞”诸句。但如果与下面“万里”句合看,可能诗人还想到长江万里、路途遥远而引起羁旅之悲。这首诗的题目是“山中”,也可能是诗人在山上望到长江而起兴,是以日夜滚滚东流的江水来对照自己长期滞留的旅况而产生悲思。与这句诗相似的有杜甫《成都府》诗中的名句“大江东流去,游子日月长”,以及谢脁的名句“大江流日夜,客心悲未央”。这里,“长江”与“已滞”以及“大江”与“游子”、“客心”的关系,诗人自己可以有各种联想,也任读者作各种联想。在一定范围内,理解可以因人而异,即所谓“诗无达诂”。古代诗人往往借江水来抒发羁旅愁情,而王勃此句的艺术独创性在于,他不仅借大江起兴,而且把自己的悲愁之情注入大江,使长江感情化、人格化。诗人客居巴蜀,一颗心为归思缠绕而无法排解,因此,当他在山上俯瞰长江时,竟感到这条浩浩奔流的大江,也为自己的长期淹留而伤心悲痛,以至它的水流也迟滞不畅了。这新奇的想象,既缘于诗人的“移情”作用,又符合生活的实感。人在山上望长江,由于距离远,看不清它的滚滚奔腾的波涛,往往会感到江水是凝滞不动的。所以,这句诗中长江悲伤滞留的形象,也真切地表达了诗人的直觉感受。悲愁的长江与悲愁的诗人相互感发、契合、共鸣,强烈地感染了读者的情绪。诗一开篇,境界便很悲凉浑壮。

  诗人在创造了长江悲滞的新奇意象之后,才在第二句“万里念将归”中直接抒情,点明自己身在他乡,想到盼望已久的万里归程而深深感叹。“万里念将归”,似出自宋玉《九辩》“登山临水兮送将归”句。而《九辩》的“送将归”,至少有两种不同的解释:一为送别将归之人;一为送别将尽之岁。至于这句诗里的“将归”,如果从前面提到的《羁游饯别》、《别人四首》以及《王子安集》中另外一些客中送别的诗看,可以采前一解释;如果从此诗后半首的内容看,也可以取后一解释。但联系此句中的“念”字,则以解释为思归之念较好,也就是说,这句的“将归”和上句的“已滞”一样,都指望远怀乡之人,即诗人自己。但另有一说,把上句的“已滞”看作在异乡的客子之“悲”,把这句的“将归”看作万里外的家人之“念”,似也可通。这又是一个“诗无达诂”的例子。“悲”、“念”二字,是全篇之“眼”,直接抒发怀念故乡而不得归的悲愁情绪。诗的前两句中“长江”和“万里”是从空间上表述自己远在外地他乡,归家的路途遥远。“已滞”和“将归”是从时间上表明诗人长期滞留他乡,还没有归去。

  紧接着,诗人紧紧抓住眼前的环境和景色,写出了“况属高风晚,山山红叶飞”两句。从字面上看,这两句单纯是写景,但其实是通过写景,表达自己内心因思乡而凄楚的心情。诗人在山中望见了秋风萧瑟、黄叶飘零之景,这些既是实际的景物描写,同时表现诗人内心的萧瑟、凄凉。正因为诗人长期漂泊在外,所以内心因为思念家乡而分外悲凉,诗人又看到了秋天万物衰落的秋景,这就更增添了他思乡的愁绪。此二句没有一个直接表现感情的字眼,但渗透了诗人浓厚的感情。这里的秋天景色,兼寓“比”、“兴”之意。从“兴”的作用来看,在这样凄凉萧索的环境中,诗人的乡思是难忍和难以排解的。从“比”的作用看,这萧瑟秋风、飘零黄叶,正是诗人的萧瑟心境、飘零旅况的象征。这两句可能化用了宋玉《九辩》中的“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的诗意,却用得没有模拟的痕迹,又使读者增添一层联想,对诗的意境起了深化作用。就整首诗来说,这两句所写之景是对一二两句所写之情起衬映作用的,而又有以景喻情的成分。当然,这个比拟是若即若离的。同时,把“山山黄叶飞”这样一个纯景色描写的句子安排在篇末,在写法上又是以景结情。南宋沈义父在《乐府指迷》中说:“结句须要放开,含有余不尽之意,以景结情最好。”这首诗的结句就有宕出远神之妙。

  《唐人万首绝句选评》评此诗道:“寄兴高远,情景俱足。”从通篇的艺术构思来看,诗人采用了“兴法起结”的艺术手法。一下笔便借景兴情,结尾处又以景结情,把所要抒写的思想感情融入一个生动、开阔的画面中,让读者从画中品味。这样,便收到了语虽尽而思绪无穷的艺术效果。该诗首尾三句写景,第二句抒情叙事,采取景情景的结构。由于情在诗结尾处藏于景中,所以《山中》的意境含蓄而耐人寻味。


  • 诗词译文
  • 创作背景

长江向东滚滚而去,我也在外滞留太久。故乡远隔万里,令我时时思念。

何况秋风已经劲吹,山山飘零枯黄秋叶。

⑴滞(zhì):淹留。一说停滞,不流通。

⑵万里:形容归程之长。念将归:有归乡之愿,但不能成行。

⑶况属:何况是。属:恰逢,正当。高风:山中吹来的风。一说即秋风,指高风送秋的季节。

  这首诗创作于唐高宗咸亨二年(672),是王勃旅蜀后期时的作品。被逐出沛王府后,他无所事事,本想借着蜀地山水名胜以消解胸中的积愤。实际上,南国物候也为诗人增添了不少的乡思和烦忧。



参考资料:

1、梁川 等.唐诗三百首鉴赏.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9-10

王勃的诗词欣赏

《山中》

唐代 王勃王勃 唐代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长江向东滚滚而去,我也在外只留太久。故乡远隔万里,令我时时思念。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何况秋风已经劲吹,山山飘零枯黄秋叶。


分享

《对酒春园作》

唐代 王勃王勃 唐代

投簪下山阁,携酒对河梁。

丢了官,从官舍来到山阁;在山阁里我拿起酒对着一座桥来喝。

陕水牵长镜,高花送断香。

窄窄的水流,很像拉着一个长长的镜子;从高处落下来的花,送来了一阵一阵的香味。

繁莺歌似曲,疏蝶舞成行。

很多很多的黄莺鸟叫得像唱歌一样,有几个蝴蝶在这里很有次序地飞舞。

自然催一醉,非但阅年光。

这样美好的自然景色正催人多喝几杯,正叫人不要空空地盯着自己的年岁而还想有什么别的计较!


分享

《怀仙》

唐代 王勃王勃 唐代

鹤岑有奇径,麟洲富仙家。紫泉漱珠液,玄岩列丹葩。

常希披尘网,眇然登云车。鸾情极霄汉,凤想疲烟霞。

暂无

道存蓬瀛近,意惬朝市赊。无为坐惆怅,虚此江上华。

暂无


分享

《寻道观》

唐代 王勃王勃 唐代

芝廛光分野,蓬阙盛规模。碧坛清桂阈,丹洞肃松枢。

玉笈三山记,金箱五岳图。苍虬不可得,空望白云衢。

暂无


分享

《江亭夜月送别二首》

唐代 王勃王勃 唐代

江送巴南水,山横塞北云。

长江远远地送走了从巴南来的流水,大山横亘,仿佛嵌入了塞北的云层。

津亭秋月夜,谁见泣离群?

秋天明月夜,在这渡口亭子里,谁见过在离别时哭哭啼啼的呢?

乱烟笼碧砌,飞月向南端。

乱糟糟的烟雾笼罩着青绿的台阶,高高的月亮照耀着江亭的南门。

寂寞离亭掩,江山此夜寒。

离亭的门关闭着,周围寂静无声;今夜里大江与高山都显得那么凄凉。


分享

《忽梦游仙》

唐代 王勃王勃 唐代

仆本江上客,牵迹在方内。寤寐霄汉间,居然有灵对。

翕尔登霞首,依然蹑云背。电策驱龙光,烟途俨鸾态。

暂无

乘月披金帔,连星解琼珮。浮识俄易归,真游邈难再。

暂无

寥廓沉遐想,周遑奉遗诲。流俗非我乡,何当释尘昧。

暂无


分享

《送卢主簿》

唐代 王勃王勃 唐代

穷途非所恨,虚室自相依。城阙居年满,琴尊俗事稀。

开襟方未已,分袂忽多违。东岩富松竹,岁暮幸同归。

暂无


分享

《早春野望》

唐代 王勃王勃 唐代

江旷春潮白,山长晓岫青。

江面上空旷无比,春潮泛起白色波涛,一波高过一波。山峰挺拔峭立,晨光中,山上处处一片青绿。

他乡临睨极,花柳映边亭。

我独自一人在异地他乡极目远望,看见江边红花绿树掩映着亭子,好一派美好春光。


分享

《秋夜长》

唐代 王勃王勃 唐代

秋夜长,殊未央,月明白露澄清光,层城绮阁遥相望。

遥相望,川无梁,北风受节南雁翔,崇兰委质时菊芳。

暂无

鸣环曳履出长廊,为君秋夜捣衣裳。

暂无

纤罗对凤凰,丹绮双鸳鸯,调砧乱杵思自伤。

暂无

思自伤,征夫万里戍他乡。鹤关音信断,龙门道路长。

暂无

君在天一方,寒衣徒自香。

暂无


分享

《滕王阁诗》

唐代 王勃王勃 唐代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巍峨高耸的滕王阁俯临着江心的沙洲,佩玉、鸾铃鸣响的华丽歌舞早已停止。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早晨,画栋飞上了南浦的云;傍晚,珠帘卷入了西山的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悠闲的彩云影子倒映在江水中,整天悠悠然地漂浮着,时光易逝,人事变迁,不知已经度过几个春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昔日游赏于高阁中的滕王如今无处可觅,只有那栏杆外的滔滔江水空自向远方奔流。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