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桥望春》

唐代 雍陶雍陶 唐代

津桥春水浸红霞,烟柳风丝拂岸斜。

天津桥下春水浸润着红霞,如烟细柳微风中拂岸倾斜。

翠辇不来金殿闭,宫莺衔出上阳花。

车辇不再来金殿久已关闭,莺儿飞出衔着上阳宫中花。

风丝:微风。

翠辇:皇帝乘坐的车子。这里借指皇帝。宫莺:泛指宫中所栖之鸟。上阳:上阳宫,唐高宗时建造,在洛阳皇城西南,洛水天津桥附近,高宗常居此听政。


分享

天津桥望春 诗词大意

  天津桥下,春水溶溶,绚烂的云霞倒映在水中;天津桥畔,翠柳如烟,枝枝柔条斜拂水面,缕缕游丝随风飘荡。这美好的自然春光,不减当年,自然令人心醉。然而,山河依旧,人非昔比。透过茂密的树丛向北望去,尽管昔日高大威严的宫殿至今犹存,可是,那千官扈从、群臣迎驾的盛大场面,已不能再见到了。宫殿重门紧闭,画栋雕梁也失去了灿烂的色泽。当年曾经是日夜欢歌的上阳宫,而今一片寂落,只有宫莺衔着一片残花飞出墙垣。面对着这番情景,诗人自然是心潮起伏,感叹万千。

  这首诗通篇写景,不言史事,不发议论,静观默察,态度似乎很淡泊。然而,正是在这种看似冷静客观的描写中,蕴藏着作者吊古伤今的沉郁的感情。诗的一、二两句,作者先绘出一幅津桥春日图,明媚绮丽、引人入胜;三、四句转写金殿闭锁、宫苑寂寥,前后映衬,对照鲜明。在这种强烈的对比中,表现了岁岁春天重临,而大唐帝国的盛世却一去不复返了。这正是以乐景写哀,因而“倍增其哀”的手法,较之直抒胸臆,具有更强烈的艺术效果。

  全诗处处切合一“望”字。“金殿闭”是诗人“望”中所见,但苑内的凄凉之状,毕竟是“望”不到的,于是第四句以宫莺不堪寂寞,飞出墙外寻觅春光,从侧面烘托出上阳宫里凄凉冷落的景象。这一细节,是诗人“望”中所见,因而落笔极为自然,但又曲折地表达了作者难诉说的深沉感叹,含而不露,淡而有韵,堪称全诗中精彩的一笔。


  • 诗词译文
  • 创作背景

天津桥下春水浸润着红霞,如烟细柳微风中拂岸倾斜。

车辇不再来金殿久已关闭,莺儿飞出衔着上阳宫中花。

天津桥:即洛桥,简称津桥,是洛水上的一座浮桥,在今河南洛阳西南,是洛阳名胜之一。

风丝:微风。斜:韵脚念xiá。

翠辇(niǎn):皇帝乘坐的车子。这里借指皇帝。

宫莺(yīng):泛指宫中所栖之鸟。上阳:上阳宫,唐高宗时建造,在洛阳皇城西南,洛水天津桥附近,高宗常居此听政。

  雍陶生活在晚唐。此时,唐王朝国势衰败,社会危机日益严重。诗人来到天津桥畔,目睹宫阙残破的景象,抚今思昔,不无盛衰兴亡之感,于是,挥笔写下了这首七绝。



参考资料:

1、萧涤非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04:1124-1125

雍陶的诗词欣赏

《题君山》

唐代 雍陶雍陶 唐代

烟波不动影沉沉,碧色全无翠色深。

湘山的倒影向天连,碧水山色啊掩映天。

疑是水仙梳洗处,一螺青黛镜中心。

或许湘君前来梳洗,君山望镜自照面颜。


分享

《题情尽桥》

唐代 雍陶雍陶 唐代

从来只有情难尽,何事名为情尽桥。

世间最难了断的就是感情,如何能有情尽桥呢?

自此改名为折柳,任他离恨一条条。

就改名为折柳桥吧,该是离恨就像柳叶一条条地摆荡在心头啊!


分享

《长安客感》

唐代 雍陶雍陶 唐代

客泪如危叶,长悬零落心。况是悲秋日,临风制不禁。


分享

《韦处士郊居》

唐代 雍陶雍陶 唐代

满庭诗境飘红叶,绕砌琴声滴暗泉。

红叶在风中纷纷飘落,铺满了整个庭院,使人仿佛置身于诗的境界。步上台阶,只听叮叮咚咚的琴声在身畔缭绕,哦,原来正溅落着一道隐蔽的飞泉。

门外晚晴秋色老,万条寒玉一溪烟。

走出门外,已是夕阳西下,秋天的景色也失去了平时的姿彩。只剩下冷森森的万竿绿竹。沉沉的暮烟正从蜿蜒流淌的溪水上升腾起来。


分享

《和孙明府怀旧山》

唐代 雍陶雍陶 唐代

五柳先生本在山,偶然为客落人间。

五柳先生陶渊明本来就是山村田园的隐士,偶然在世俗生活中做客,为官场所羁绊。秋来见月多归思,起开笼放白鹇。秋天来临的时候看见月亮就会更加思乡,倒不如成全了白鹇,打开鸟笼让它回到家乡。

秋来见月多归思,自起开笼放白鹇。

暂无


分享

《城西访友人别墅》

唐代 雍陶雍陶 唐代

澧水桥西小路斜,日高犹未到君家。

澧水桥西边的小路弯弯曲曲,太阳升得很高了还没有走到你家里。

村园门巷多相似,处处春风枳壳花。

村园的门巷多么相似,春风里处处都盛开着枳壳花。


分享

《天津桥望春》

唐代 雍陶雍陶 唐代

津桥春水浸红霞,烟柳风丝拂岸斜。

天津桥下春水浸润着红霞,如烟细柳微风中拂岸倾斜。

翠辇不来金殿闭,宫莺衔出上阳花。

车辇不再来金殿久已关闭,莺儿飞出衔着上阳宫中花。


分享

《送蜀客》

唐代 雍陶雍陶 唐代

剑南风景腊前春,山鸟江风得雨新。

莫怪送君行较远,自缘身是忆归人。

暂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