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万语 趣历史 文化历史 古代朝代更迭频繁,为什么皇帝不提前禅让皇位呢?

古代朝代更迭频繁,为什么皇帝不提前禅让皇位呢?

  其实在封建王朝时期,皇位继承制度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那么古代朝代更迭频繁,为什么皇帝不提前禅让皇位,让权力可以平稳过渡呢?

  夏朝之前,那时候还是氏族社会的状态,当时的继承制度可不是看血缘关系,而是为贤是举,说白了就是举贤德之人继承皇位,前一代君王会主动禅让皇位给新的人选,就像当初舜禅让给禹一样。

  紧接着就是相对来说比较固定的世袭制,一般就是子承父业,在皇位继承上就是父死子继,当然,这其中也存在很多的问题,有没有一个选拔继承人的标准?子嗣太多如何避免争斗?是选长子继承还是选最有头脑的皇子继承?综合这些问题就有了周朝时期的嫡长子继承制度,这进一步加强皇权,避免了很多的继承问题和矛盾。

  等到秦始皇建立秦朝之后,他便将这一制度彻底确立下来,完善了以“家天下”为核心的继承制,此后两千多年,历朝历代的皇帝都以此为标准,从众多的儿子之中挑选合适的继承人,即便是没来得及选择继承人也没关系,大臣们会主动推选嫡长子,亦或者是先皇早就看好的皇子。

  不过这看似完善的制度也还是存在漏洞,那就是并不是所有人都遵守,就连皇帝有时候也会随心意来选择继承人,那这就导致不公平的情况出现,其他的皇子自然不满意,尤其是那些有能力的,他们凭什么接受比自己差的人继承皇位,凭什么自身付出更大的努力却没有得到应有的结果。

图片.png

  这种待遇的不平衡也就引发了很多皇位争夺战,即便是最后还是预先选好的人继承皇位,那也难免会面临很多困难,话说为何先皇在之前不早早安排自己选好的继承人提前登基,自己主动禅让,如此一来权力得到平稳过渡,也可以避免很多的冲突和变故。

  这种想法虽然很好,可是实际上并非想象的那么简单,禅让未必平稳,反而容易引发更多的问题,能够保证权力平稳过渡得有一个前提,那就先皇有手段可以让众多皇子臣服,无论他做什么决定,其他人都不敢有什么反对意见。

  就比如明朝时期的明太祖朱元璋,他将皇位传给太子朱标,这时没有人有异议,毕竟朱标是名正言顺的嫡长子,而且德才兼备无疑是不二人选,只可惜朱标英年早逝,没来得及继承皇位,本以为朱元璋会选其他的儿子,没想到他竟直接把皇位给了皇长孙朱允炆,这可引得其他的皇子不满。

  要知道论资历,论实力,哪个不比朱允炆强,他们心里自然不甘心屈尊于一个毛头小子的统治下,奈何朱元璋杀伐果断,手腕强横,这些藩王和皇子丝毫不敢忤逆,只能老老实实听从安排,朱允炆也因此得以顺利继承皇位。

  可要是能力不足的帝王,主动禅让皇位未必会有什么好的效果,甚至有些时候可能会造成时局动荡不安,就像宋朝时期宋徽宗主动把皇位传给自己的儿子,即后来的宋钦宗,要知道当时北宋已是穷途末路,宋钦宗根本不想继承皇位,这就是个烫手山芋,谁都不愿意接。

  他也没有力挽狂澜的能力,注定要当亡国之君,同时朝堂也是一片混乱,权力并没有很好的过渡到宋钦宗手中,所以说主动退位或者让选定的继承人提前登基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后患。

  除了很多的客观因素之外,还有皇帝个人的主观因素,要知道皇帝在主动禅让之后可就意味着放弃所拥有的一切。

  别看表面上是地位尊贵的太上皇,但是手中没有任何的实权,而且也不再享受皇帝的待遇,这对于那些当了一辈子皇帝的人来说是很难接受的,毕竟有的帝王戎马一生或者是励精图治一辈子,即便会慢慢年老体衰,能力大不如前,可他们还是不愿意轻易让权。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清朝时期的乾隆皇帝,他因为表达对康熙皇帝的尊重,在位时间不能超过康熙,所以在他当权满六十年之后选择主动退位,而皇位则给到了十五子永琰,即嘉庆皇帝,表面上看这次禅让是很和平,很顺利的,也没有发生什么变故。

图片.png

  但是嘉庆并没有真正掌权,问题就出在乾隆这里,他不想失去对权力的掌控,所以就让让和珅帮他暗中控制朝堂,嘉庆因此被架空,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乾隆去世才彻底结束。

  除此之外,禅让也会带来朝堂势力和臣子的变动,一朝天子一朝臣的道理相信大家都明白,新皇登基肯定用自己信得过的人,原来的那些老臣大概率会被更换,除非是身份极为显赫,实力超群的,这样的人物皇帝也不敢动,其他人就很有可能被替换。

  如此一来,对先皇来说是很不利的,他会因为失去心腹之人变动孤立,甚至会被新皇孤立、变相的囚禁,唐高祖李渊不就是很好的例子,所以他们才不会给自己找不痛快,也不甘心失去所有。

  常言道:“自古无情帝王家”,这样的说法并不是没有道理,有些时候就算皇帝想要帮助下一代掌权也存在很多的阻碍和不确定因素,他们不能保证未来一定可以扶持新皇稳坐皇位,也不能保证自己的利益不被侵犯。

  站在统治者的角度上来说,更得考虑大局,所以有些事情没有我们看上去那么简单,其中曲折之处存在诸多困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文化历史

古代储才制度是什么样的?详解其特色

古代储才制度是什么样的?详解其特色
  众所周知为了更好地实现中央管理人才的轮换,古代社会除了完善人才选拔制度以外,还产生了一种专门的人才储存制度。那么古代储才制度是什么样的?  一、连接封建社会的储才制度初期  1.早年秦国的储才制度雏形  中国古代的储才制度在奴隶制社会就已经出现了。西周时期,在中央人才选拔方面采用的是世卿世禄制度,在宗法制的大框架下,无关能力强弱,直接采用子承父业,所以此时的人才储备方面等同于空白,这为后期储才...

古代的监察官制度是谁发明的?后来又为什么取消了?

古代的监察官制度是谁发明的?后来又为什么取消了?
  众所周知在皇权独大的基础上,衍生出了决策相关的辅助机构以及监察官制度,那么这个制度是谁发明的?后来又为什么取消了?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一起看看吧。  一、监察官制度的兴衰及特点  1.监察官制度的发展沿革  我国监察官制度的最初确立是在秦朝时期,完成六国的统一之后,朝廷对原本六国的旧有封地进行了统一的管理,因为领土面积的空前广阔,秦朝在中央分设三司,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

生辰纲究竟是多少钱?为什么能让杨志这么害怕?

生辰纲究竟是多少钱?为什么能让杨志这么害怕?
  《水浒传》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章回体小说。作者为元末明初的施耐庵。它的原型是北宋末年山东人宋江领导的农民起义。那么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水浒中杨志丢的10万生辰纲,相当于现在多少钱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01生辰纲被劫  押送生辰纲,是杨志最大的一桩差事,也是最失败的差事。他是名将之后,有着一身好武艺,但是奈何身无分文,卖刀又被人勒索,最后进了大牢。幸而大名府梁中...

南北朝时期,皇帝与士族“共天下”的局面如何一去不复返?

南北朝时期,皇帝与士族“共天下”的局面如何一去不复返?
  东晋(317年~420年),是由西晋皇族司马睿南迁后建立起来的王朝。此外,史书中又仿东汉称中汉,称东晋为中晋,寓以晋室中兴之意;又东晋统治地区大部分在江东,古称江左,因此以江左代指东晋。那么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为什么说刘裕终结了东晋皇帝与士族门阀“共天下”的局面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根据史书记载,刘裕是汉高祖刘邦的弟弟、汉楚元王刘交的后代。不过刘裕与另一个知名的汉室宗亲刘备类...

在刘邦当了皇帝后,他如何不让父亲对自己行大礼?

在刘邦当了皇帝后,他如何不让父亲对自己行大礼?
  西汉(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是中国历史上的朝代,共历十二帝,享国二百一十年(也有认为汉始于公元前206年一说),史书又称为“前汉”“先汉”,定都长安(今陕西西安)。那么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刘邦称帝后,为了避免父亲给他下跪,想出一妙招,后世沿用两千年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01刘邦和刘太公  关于刘邦和他父亲的故事,民间得知的可能更多的就是后来楚汉争霸的时候,项羽曾抓了刘邦...

新华字典查汉字

按笔画数 按偏旁 按拼音

最新文化历史

  • 古代储才制度是什么样的?详解其特色
  • 古代的监察官制度是谁发明的?后来又为什么取消了?
  • 生辰纲究竟是多少钱?为什么能让杨志这么害怕?
  • 南北朝时期,皇帝与士族“共天下”的局面如何一去不复返?
  • 在刘邦当了皇帝后,他如何不让父亲对自己行大礼?
  • 刘备赐死长子刘封,与哪个将领是分不开关系的?
  • 古代赘婿有继承权吗?宋元时期赘婿财产继承权介绍
  • 三公和三省六部有什么区别?详解古代最高官员的发展史
  • 司马懿为什么不敢在曹睿活着的时候发动兵变?
  • 如果是赵云兵败麦城,他会做出和关羽一样的选择吗?
  • 为什么说糜芳选择投降东吴与关羽并没有多大的关系?
  • 三国24名将中,第五的马超究竟能不能打赢前几人?
  • 张飞、赵云、马超三人都被围攻过,谁面临的压力最大?
  • 既然赵云成功救出刘禅,为何他不救援刘备的两个女儿?
  • 苦吟诗人指的是什么?苦吟诗人的代表人物是谁?
  • 瓦岗起义军强盛时直逼洛阳城下,为何最后却失败了?
  • 赵云战败后兵将一个不跑,而关羽战败后为何一个不剩?
  • 夏侯惇究竟有多厉害?为何关羽面对他时会“认怂”?
  • 长坂坡之战后,曹操究竟是如何处置刘备女儿的?
  • 如果关羽和赵云互不相识,交起手来究竟谁胜谁负?
  • 在三国十二大猛将这份榜单中,为何赵云只能排第四?
  • 北周宣帝宇文赟德行不堪,为什么还能继承皇位?
  • 如果这四人守卫成都,邓艾还能轻易拿下蜀汉吗?
  • 曹丕篡汉后,被迫禅位的汉献帝为什么不借机投靠刘备?
  • 为何说三国演义中至少有5个被埋没的英才不输赵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