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 bī | 音注 | ㄅㄧ |
偏旁 | 亻 | ||
总笔画数 | 11 | 部外笔画数 | 9 |
五笔码 | WGKL | 仓颉码 | OMRW |
郑码 | NAJK | 电码 | 0257 |
四角 | 21266 | Unicode | 506A |
区位码 | 笔顺 | 32125125121 | |
英语 | compel,pressure,force,bother | 英汉互译 |
同逼。
《子集中》《人字部》 ·偪 ·康熙筆画:11 ·部外筆画:9
《集韻》與逼同。侵迫也。《禮·雜記》君子不僭上,不偪下。 又爲行縢之名。《釋名》偪,所以自逼束。今謂之行縢,言以裹脚,可以跳騰輕便也。《禮·內則》偪屨著綦。《註》行縢也。《詩·小雅·邪幅在下註》幅偪也。邪纏於足,所以束脛在股下也。諸侯見天子,人子事父母,皆然。 又《揚子·方言》腹滿曰偪。《註》言敕偪也。《晉書·明帝紀》阮孚告溫嶠內迫,卽謂偪也。 又《廣韻》《集韻》����方六切,音福。偪陽,地名。見《左傳·襄十年》。*考證:〔又借爲偪屨之偪。《禮·內則》偪屨著綦。〕 謹按內則偪屨著綦,偪字自爲一句,不與屨字連讀。謹改偪屨之偪爲行縢之名。〔《釋名》偪,所以自逼。〕 謹照原文逼下增束字。
粤语:bik1
客家话:[海陆丰腔]bit7bet7[梅县腔]bit7bet7[台湾四县腔]bit7bet7[客英字典]bet7bit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