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钜夫 〔元代〕

程钜夫图片
程钜夫(1249年—1318年),初名文海,因避元武宗海山名讳,改用字代名,号雪楼,又号远斋。建昌(今江西南城)人,祖籍郢州京山(今属湖北)。元朝名臣、文学家。程钜夫少与吴澄同门。南宋末年,随叔父降元,入为质子。因受元世祖赏识,累迁至集贤直学士,并参与编修《成宗实录》、《武宗实录》。延祐五年(1318年)去世,年七十。泰定二年(1325年),追赠大司徒、柱国,追封楚国公,谥号“文宪”。程钜夫历事四朝,为当时名臣,其文章雍容大雅,诗亦磊落俊伟。有《雪楼集》三十卷。

  • 人物生平

  仕途开端

  程钜夫的祖先自徽州徙郢州京山。程钜夫五岁就学,由于长辈谆谆教诲,家学渊源深厚,他从幼年时代开始就显得出类拔萃,文思敏捷,过目成诵,十七岁开始从学于龙渊先生胡自明,十九岁开始游学于临川临汝书院,从学于徽庵先生程若庸,和翰林学士吴澄是同窗,都是教育家李燔的三传弟子。

  叔父程飞卿于宋恭宗德祐元年(1275年)任建昌军(今江西南城县)通判,程钜夫随其叔父来南城寄居。

  德祐二年(1276年),元军将攻南城,程飞卿献城降元,因程钜夫是叔父的嗣子,作为人质进京。

  至元(1264年—1294年)年间,授宣武将军、管军千户。元世祖忽必烈曾召见他,问他南宋贾似道为何许人。他应对极详,忽必烈甚喜;忽必烈让他书写笔札以观其才能,他立即写了二十多幅笔札呈上,忽必烈很惊奇,问他担任何职,他禀告说是一千户。忽必烈对近臣说:“朕观此人相貌,已应贵显。听其言论,的确聪明有见识,可安排为翰林。”不久,求相火礼霍传旨召他至翰林院,因见他年轻,就任命他为应奉翰林文字。忽必烈嘱咐他:“从此国家政事得失,及朝臣邪证,都应该为肤言之。”他顿首谢恩说:“臣本疏远之臣,蒙陛下知遇之恩,敢不竭力以报答陛下。”程钜夫耿直敢言,深得忽必烈信任。不久后,升为翰林修撰,再任集贤直学士,兼秘书少监。

  展露头角

  程钜夫是元朝开国以来最先得到重用的南人之一,这与其机遇、才能、忠诚、通晓典章制度,且又熟悉江南情况、能与南宋遗民沟通感情是分不开的。

  当时元朝廷将人分为五等,一为蒙人,二为鲜卑人,三为色目人,四为汉人 (中原一带汉人),五为南人,即江南一带的汉族人,本来南方汉人文化程度较高,但因原在南宋境内,元朝政府就有意去压制、歧视。

  为改变这种局面,至元十九年(1282年),程钜夫奏陈五事:

  一、取会江南仕籍;

  二、通南北之选;

  三、立考功历;

  四、置贪赃籍;

  五、供给江南官吏棒禄。

  这五件事是为了争取江南人与北方人有同等选拔提升的机会,享有同等待遇的权益,并制定章程,不管南人还是北方人,都应同样因功而获奖赏,因贪赃枉法而受惩罚。朝廷基本上采纳了他的建议。

  至元二十年(1283年),加翰林集贤院学士、同领会同馆。

  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他当面向忽必烈提出:“首先应兴建国学,请求派遣使者到江南去,搜访遗逸。御史台、按察司都应参酌使用南北之人。”忽必烈欣然同意了。次年,立尚书省,忽必烈下诏以他为参政政事,他一再推辞。忽必烈计划任命他为御史中丞,台臣说:“程钜夫是个南人,况且年轻,不可重用。”忽必烈大怒说:“你没有用过南人,怎么知道南人不可用。自今省部台院都必须参插用南人。”于是程钜夫仍以集贤直学士职,加拜侍御史台事,不久,朝廷派他奉诏往江南一带徵访贤能。

  起初,书写诏令都是用蒙古文字,自决定派人到江南搜访遗逸以后,忽必烈特地命令可以用汉字书写诏令。临行时对程钜夫说:“早就听说赵孟頫、叶李二人有名望,请务必招此二人来。”程钜夫到江南以后,除招致二人进京外,又举荐了余惩、万一鄂、张伯淳、胡梦魁等二十余人,均一一安排了台宪及文学之职。程钜夫回到朝廷后,将他在民间所看到的治政利病上奏给忽必烈,希望朝政有所改进,这在客观上,有利于阶级矛盾的缓和。由于推荐南人出仕的措施与他礼贤好士、兴儒重文的态度与行动,大大缓和了蒙汉之间的民族矛盾,也使蒙人逐渐接受了汉人的高度文化。后来元朝廷能够恢复科举、编修图书等文教事业,莫不与程钜夫的意见有关。

  至元二十四年(1287年),元朝复设中书省,授程钜夫为参知政事,他坚辞不就。又命其为御史中丞,言官认为程钜夫是南方人又年轻,不宜重用。忽必烈斥之,并规定各部院必须选用南人。遂以集贤院直学士拜侍御史,行御史台事。程钜夫奉诏前往江南求贤,并以汉字书写诏书。经其荐举,赵孟頫、吴澄等二十余人均被安置台宪或文学之职。还朝,奏陈民间利弊五事;授集贤学士,仍还行台。

  得授重任

  至元二十六年(1289年),丞相桑哥专权,法令苛急,四方骚动。程钜夫时任江南行台御史,他毅然入朝上疏,请求弹劝桑哥。他面见忽必烈,直言:“臣听说天子之职,最重大的事就是选择宰相。宰相之职,最重要的事就是迸贤任能,如果不以进贤为急务,只是用心事在增殖财货上,这就不是为上为德、为下为民之意。从前汉文帝向相国周勃问及刑狱与钱谷事,周勃回答不出来。推说,刑狱事应问廷尉,钱谷事应问治粟内史。汉文帝不悦,因为宰相要上理阴阳,下顺万物之宜,对外镇抚四夷,对内亲附百姓。这是宰相的职责。如今权奸用事,所任命的官员,大多是贪财邀利之人,江南一带,盗贼不断,就是因此之故。臣认为应罢除贪利之官,推行恤民之事,这对国家是大有好处的。”桑哥闻知大怒,将他竭留京师,不放回江南,并六次奏请杀他,忽必烈均未准许。

  至元三十年(1293年),程钜夫出任闽海道肃政廉访使。他兴办学校,注重教化,一时僚吏畏其严明的法纪,百姓爱戴这位慈善的长官。

  大德四年(1300年),调任江南湖北道肃政廉访使。到任后,首先就整治了行省平章事家中一个祸害百姓的家奴,引起了震动,一时上下法纪肃然。其时,他注意选拔人才。如龙兴富城(今江西丰城)人揭傒斯,刻苦好学,这时正在漫游湘汉,程钜夫听说有这样一位好学的年轻人,立即召见他,诵其诗文,大加赞赏,经他推荐,揭傒斯出任国史编修官,累官至翰林侍讲学士,并在文史方面颇有成就。

  大德八年(1304年),程钜夫被拜为翰林学士,参与中书省议事。

  大德十年(1306年),因天旱时又突起风暴,星象有变。程钜夫应诏奏陈弭灾除害之策,他提出敬天、尊祖、清心、持体、更化五条。成宗认为很正确,加以采纳。其时云南省臣提出:世祖曾亲征云南,民众愿意在点苍山刻石以纪功德。成宗便令程钜夫撰文。

  大德十一年(1307年),程钜夫任山南江北道肃政廉访使,复留为翰林学士。成宗崩,他奉命修《成宗实录》。

  至大元年(1308年),《成宗实录》修成。次年,至上都(今内蒙古正蓝旗东北闪电河北岸)。

  至大三年(1310年),程钜夫复任山南江北道肃政廉访使,调任浙江东海右道肃政廉访使,留为翰林学士承旨。

  皇庆元年(1312年),主修《武宗实录》。

  皇庆二年(1313年),程钜夫应诏上奏陈桑林六事,触件宰相意。次日,仁宗派近臣去安慰他说:“中书省集议,惟卿所言最恰当,以后望畅所欲言,不须顾忌。”于是诏程钜夫与平章政事(宰相)李孟一同议政。参知政事许师敬欲推广贡举法,程钜夫建议“经学当主程颐、朱熹传注”,“文章宜革唐宋宿弊”。于是,仁宗命令程钜夫起草诏令推行其主张。

  致仕归家

  皇庆二年(1313年)三月,程钜夫以老病求致仕还乡,末获准许。诏令由太医给药物治疗,安排他儿子程大本为郊祖署令,以便就近侍养。并时时派近臣去看望他,安慰他说:“卿乃是世祖旧臣,惟忠惟贞,其勉加餐粥,只是要稍留京师,以宽肤心。”后见他态度坚决,仁宗才同意。行前特授程钜夫光禄大夫,赠上尊称号,命廷臣以下官员至大都齐化门外饯别,并令行省等对程钜夫经常加以慰问。

  程钜夫先后得到世祖、成宗、武宗、仁宗四位皇帝的倚重,是元朝信任、重用的少数南方籍官员之一。

  延祐五年七月十八日(1318年8月14日),程钜夫去世,享年七十岁。

  泰定二年(1325年),追赠大司徒、柱国,追封楚国公,谥号“文宪”。

程钜夫的诗词欣赏

《赵大年小景》

元代 程钜夫程钜夫 元代

匹马冲寒踏落花,杏园深处曲江涯。何如相对风轩坐,唤得渔船傍酒家。


分享

《次韵卢疏斋就以赠别二首 其二》

元代 程钜夫程钜夫 元代

芥拾琥珀针,不言自相得。留君我无辞,送君我无力。

愿君加餐饭,努力崇明德。江空馀深寒,出入慎扶翼。

暂无

梅花照清颍,梦寐耿玉色。矫首东南云,金门幸回忆。

暂无


分享

《乔达之画江山秋晚图二首 其一》

元代 程钜夫程钜夫 元代

遮日西来正暮秋,买鱼沽酒醉船头。如今见画浑疑梦,知是南湖第几洲。


分享

《和陶诗》

元代 程钜夫程钜夫 元代

秋风吹庭树,密叶潜销落。玄燕宁久翔,白雁纷南泊。

清晨得樽酒,冥然还独酌。年运倏徂谢,春秋焉能托。

暂无

依依仰先哲,缅邈空述作。江汉日东流,寒花绕丛薄。

暂无

开卷抚休运,振衣望丘壑。

暂无


分享

《李伯时马》

元代 程钜夫程钜夫 元代

龙眠画马真是马,一匹犹当万金价。参差粉墨见龙媒,渴饮长江柳阴下。

我今老病无所求,但愿早赐归林丘。肩舆饱饭百不忧,閒看稚子骑犁牛。

暂无


分享

《和王寅夫郎中元日立春》

元代 程钜夫程钜夫 元代

马蹄尘里度芳辰,带得阳和到七闽。山翠倚天迎好客,风光满地属吟身。

高情古柳仍青眼,时态夭桃自绛唇。从此不忧江海远,春官袖有十分春。

暂无


分享

《家园见梅有怀畴昔同僚诸君子因成廿六韵奉寄徐容斋王肯堂》

元代 程钜夫程钜夫 元代

往时姑射仙,夜堕江南村。江南富喜植,梅花众中尊。

九地閟玄凝,先天占春暄。的皪冰雪姿,不受风尘昏。

暂无

孤清惬幽意,剩馥醒吟魂。爱之玩不斁,冥契终无言。

暂无

罗浮本幻境,前梦觉已谖。蹇蹄滞京华,倦翼栖淮垣。

暂无

后先青云士,表里白玉温。我形自觉秽,交道久逾敦。

暂无

贞节保松柏,芳心共兰荪。信知岁寒友,何异连枝昆。

暂无

独贤天所矜,家山问鸡豚。归来适仲冬,平旦窥荒园。

暂无

依依故人面,竟日对倾樽。清池疏蕊影,淡月新梢痕。

暂无

泠然绝埃壒,恍若游昆崙。忽忆如花人,高谈霏露繁。

暂无

眼中不可见,思纛风翩翻。颇惭标致似,远近殊托根。

暂无

洪钧转严令,青皇畀新恩。坐看佳实长,适口塞众喧。

暂无

遍遗实中仁,生意弥乾坤。平生识赏心,皎洁明朝暾。

暂无

凌寒折一枝,殷勤寄王孙。又恐远莫致,作诗当重论。

暂无


分享

《赵一德季润忠孝诗》

元代 程钜夫程钜夫 元代

南昌赵氏子,早岁遭艰虞。骨肉不相保,万国为囚俘。

释缚燕赵间,遂为郑家奴。荡荡天宇阔,亹亹日月徂。

暂无

转瞬四十年,朝夕劳且劬。主翁岂无恩,不得齐民俱。

暂无

主翁父子没,悉力持且扶。有客南昌来,解后谈厥初。

暂无

问知家中事,五内犹摧刳。父兄死未葬,有母八十馀。

暂无

再拜主母前,涕泗下涟如。委曲陈其情,愿母哀其愚。

暂无

主母为之悲,暂许奉康娱。星言整去装,策马登长途。

暂无

山川日以异,旬朔奄相踰。日暮不留行,忽已臻其庐。

暂无

升堂拜慈母,再世得相于。恸哭父兄前,邻里皆欷歔。

暂无

生者幸少慰,死者归黄垆。主恩不可忘,母养不可虚。

暂无

黾勉与母辞,复返郑氏居。主母惊且喜,左右咸欢呼。

暂无

赵子令至前,授以咫尺书。汝孝通神明,汝义薄天衢。

暂无

永为故乡民,汝去初踌躇。赵子再拜谢,洒血满襟裾。

暂无

主恩一未报,何用早归欤。主翁积忠劳,封谥焉可无。

暂无

穹碑表墓毕,逝将还故墟。主翁有遗嗣,无罪倏见诛。

暂无

奋身伏王庭,誓死诉冤诬。白日回其光,天道划昭苏。

暂无

岂独全郑门,高风动皇都。滔滔天下者,回首成榛芜。

暂无

安知磊落人,沦此氓隶徒。飞檄下九天,大字旌其闾。

暂无

郁郁文献邦,盛事映梅徐。母寿涉千龄,闻有驷马车。

暂无

吾闻善必报,此理天不渝。我作忠孝诗,永激顽懦夫。

暂无


分享

《重送戴道士》

元代 程钜夫程钜夫 元代

被命将居越,扁舟指会稽。海云迎棹起,江月照人低。

有道蟠龙虎,无生混鹜鸡。霞川随处是,何必武陵溪。

暂无


分享

《寄郑信卿参政》

元代 程钜夫程钜夫 元代

阙下相看未忍分,过门谁料不逢君。

竟参华省江南去,定有新声天上闻。

暂无

夜静每劳瞻紫气,春深几欲和《停云》。

暂无

豫章台下南归路,何日论心到夕曛?

暂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