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女词》

唐代 施肩吾施肩吾 唐代

幼女才六岁,未知巧与拙。

向夜在堂前,学人拜新月。

暂无


分享

幼女词 诗词大意

  施肩吾有个天真可爱的小女儿,在诗中不止一次提到,如:“姊妹无多兄弟少,举家钟爱年最小。有时绕树山雀飞,贪看不待画眉了。”(《效古词》)而这首《幼女词》更是含蓄兼风趣的妙品。

  诗一开始就着力写幼女之“幼”,先就年龄说,“才六岁”,说“才”不说“已”,意谓还小着呢。再就智力说,尚“未知巧与拙”。这话除表明“幼”外,更有多重意味。表面是说她分不清什么是“巧”、什么是“拙”这类较为抽象的概念;其实,也意味着因幼稚不免常常弄“巧”成“拙”,比方说,会干出“浓朱衍丹唇,黄吻烂漫赤”(左思),“移时施朱铅,狼藉画眉阔”(杜甫)一类令人哭笑不得的事。此外,这里提“巧拙”实偏义于“巧”,暗关末句“拜新月”事。读者一当把二者联系起来,就意会这是在七夕,如同目睹如此动人的“乞巧”场面:“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林杰《乞巧》)诗中并没有对人物往事及活动场景作任何叙写,由于巧下一字,就令人想象无穷,收到含蓄之效。

  前两句刻划女孩的幼稚之后,末二句就集中于一件情事。时间是七夕,因前面已由“巧”字作了暗示,三句只简作一“夜”字。地点是“堂前”,这是能见“新月”的地方。小女孩干什么呢?她既未和别的孩子一样去寻找萤火,也不向大人索瓜果,却郑重其事地在堂前学着大人“拜新月”呢。读到这里,令人忍俊不禁。“开帘见新月,即便下阶拜”的少女拜月,意在乞巧,而这位“才六岁”的乳臭未干的小女孩拜月,是“不知巧”而乞之,“与‘细语人不闻’(李端《拜新月》)情事各别”(沈德潜语)啊。尽管作者叙述的语气客观,但“学人”二字传达的语义却是揶揄的。小女孩拜月,形式是成年的,内容却是幼稚的,这形成一个冲突,幽默滑稽之感即由此产生。小女孩越是弄“巧”学人,便越发不能藏“拙”。这个“小大人”的形象既逗人而有趣,又纯真而可爱。

  这类以歌颂童真为主题的作品,可以追溯到晋左思《娇女诗》,那首五古用铺张的笔墨描写了两个小女孩种种天真情事,颇能穷形尽态。而五绝容不得铺叙。如果把左诗比作画中工笔,则此诗就是画中写意,它删繁就简,削多成一,集中笔墨,只就一件情事写来,以概见幼女的全部天真,甚而勾画出了一幅笔致幽默、妙趣横生的风俗小品画,显示出作者白描手段的高超。


施肩吾的诗词欣赏

《幼女词》

唐代 施肩吾施肩吾 唐代

幼女才六岁,未知巧与拙。

向夜在堂前,学人拜新月。

暂无


分享

《望夫词》

唐代 施肩吾施肩吾 唐代

手爇【1】寒灯向影频,

回文机上暗生尘。

暂无

自家夫婿无消息,

暂无

却恨桥头卖卜人。

暂无


分享

《赠郑伦吹凤管》

唐代 施肩吾施肩吾 唐代

喃喃解语凤皇儿,曾听梨园竹里吹。谁谓五陵年少子,还将此曲暗相随。


分享

《帝宫词》

唐代 施肩吾施肩吾 唐代

自得居王宠爱时,敢言春色上寒枝。十年宫里无人问,一日承恩天下知。


分享

《贫客吟》

唐代 施肩吾施肩吾 唐代

l6毯敝衣无处结,寸心耿耿如刀切。

今朝欲泣泉客珠,及到盘中却成血。

暂无


分享

《戏郑申府》

唐代 施肩吾施肩吾 唐代

年少郑郎那解愁,春来闲卧酒家楼。

胡姬若拟邀他宿,挂却金鞭系紫骝。

暂无


分享

《蜀茗词》

唐代 施肩吾施肩吾 唐代

越椀初盛蜀茗新,薄烟轻处搅来匀。山僧问我将何比,欲道琼浆却畏嗔。


分享

《句》

唐代 施肩吾施肩吾 唐代

年来如抛梭,不老应不得。(以下见《纪事》)。

花眼绽红斟酒看,药心抽绿带烟锄。(赠友人下第闲居)

暂无

颠狂楚客歌成雪,媚赖吴娘笑是盐。

暂无

荷翻紫盖摇波面,蒲莹青刀插水湄。

暂无

烟黏薜荔龙须软,雨压芭蕉凤翅垂。二联并百韵,

暂无

山居诗所存,不见其全

暂无

茶为涤烦子,酒为忘忧君。(见《说郛》)。

暂无

锄药顾老叟,焚香呼小青。(见陈继儒《珍珠船》)

暂无

遗却白鸡呼喌喌。(见《野客丛谈》)。

暂无

五通本是佛家奴,身著青衣一足无。寺宿为五通所挠作。

暂无

以下见《海录碎事》

暂无

天边有仙药,为我补三关。

暂无

世人谁不爱年长,所欲皆非保命方。

暂无

但看日及花,惟是朝可怜。(《槿花》)。

暂无

池塘已长鸡头叶,篱落初开狗脊花。(赠临平湖主人)

暂无

出路船为脚,供官本是奴。(《赠盐官主人》)

暂无

一言感著热铁心,为人剑下偷青娥。(《老侠词》)

暂无

青鬓丈人不识愁。

暂无


分享

《禁中新柳》

唐代 施肩吾施肩吾 唐代

万条金钱带春烟,深染青丝不直钱。

又免生当离别地,宫鸦啼处禁门前。

暂无


分享

《吴中代蜀客吟》

唐代 施肩吾施肩吾 唐代

身狎吴儿客在蜀,春深屡唱思乡曲。峨眉风景无主人,锦江悠悠为谁绿。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