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题为“梦中作”,诗人凭借梦中稍纵即逝的霎时间的清灵的感觉,结合平时的心志,自然倾吐而出,如奔泉之出山,清风之振叶。故诗境特奇,非寻常笔墨所能企及。
前半“天际乌云”两句,表面上写雨后新晴景象,实质是针对时事而发,语意双关,自然合拍,寄意深长。楼头的红日,虽然已经照亮山峰,光明满眼;但天边乌云仍重,依然含有雨意,阴晦风雨,仍然可以随时到来。作者身当北宋中期,北方的契丹(此时已称辽国),西边的夏国,虽然在宋真宗、宋仁宗两朝,先后与辽、夏达成和议,并由宋朝岁给两国大量金银和丝缯,暂得相安,但危机仍存,隐忧犹在。赂敌求和,等于饮鸩止渴,不仅削弱了宋朝的实力,更糟的是壮大了对方,形成不战自困的局势。这西边、北边两个强敌,对宋朝随时都有严重的威胁。正如天际乌云一样,一旦翻滚起来,可能乌天黑日、风雨交加,暂时的晴朗,固然也是可喜的迹象,但晴意未稳,并不足恃。过于乐观,势必铸成大错。
后半“嵩阳居士今何在?青眼看人万里情”两句,是作者表明自己心志的活语。在诗里,这两句所表现的是跳跃的感情,作者是文士,是著名的书法家,对于时局,虽则具有敏感和远见,但是他感叹并未能补救时艰,空有拯时济世之心而无力实现,因而不无遁世高隐之情。作者想到嵩阳那里,因为那是高人逸士所居。古代的高士许由,传说曾隐居过嵩山、颍水之间;唐代的隐逸之士,更多栖身于嵩山、少室山;唐代大诗人李白的诗集中,就有《送裴十八图南归嵩山》、《送于十八落第还嵩山》、《送杨山人归嵩山》等多篇,表明向往嵩山、少室山之意,尤其是《题嵩山逸人元丹丘山居并序》那一篇,更能表达李白的心境。元丹丘是位高士,李白曾称他为“丹丘生”。这篇诗的序文说:“元公近游嵩山,故交深情,出处无间,宕信频及,许为主人,欣然适会本意。当冀长往不返,欲便举家就之。”诗中说:“故人契嵩颖,高义炳丹雘,灭迹遗纷嚣,终言本峰壑。自矜林端好,不羡世朝乐。偶与真意并,顿觉世情薄。”嵩山逸人,即指嵩阳居士。蔡襄诗中的后两句,正是运用了李白的诗意。元丹丘是以青眼看待李白的,所以“岩信频及,许为主人”。作者想到宋代当时,像元丹丘那样的高人绝少,而取媚邀宠的人,则到处存在,所以又有欲往无由之叹。诗句说:“篙阳居士今何在?”深致惋惜之情。诗人认为,倘若嵩阳居士仍然存在,他们必然以青眼看人,虽然相隔万里,也是令作者向往的。
全诗从感念时艰出发,借景抒怀,表达了作者忧世有心而救时无术;既慕隐居而又难能如愿的矛盾心情。诗人作为一个文人、一个书生,此诗情调是十分切合身份的。诗的语言明丽新警,婉而多风。陈衍认为这首诗有“神助”,是指诗的境界高远,是梦中偶有会心之作。
天边那团团乌云,饱含着浓浓的雨意,楼前一轮红日,把青山照得多么明丽。
古时嵩山的隐者,如今却在哪里?看重我和他心志相契,万里以外向我传达情谊。
嵩阳居士:嵩阳,指今河南嵩山、少室山、颖水一带。居士,意即处士,古称有才德而不仕的人。
青眼:眼睛正视时,眼球居中,故青眼表示对人喜爱或尊重。
这首诗作于宋仁宗庆历七年(1047)秋。当时,蔡襄自北苑茶园(今建瓯凤凰山)监制贡茶后,返回福州寓所。梦游洛中,见嵩阳居士留诗在屋壁上,还记得两句,于是写下此诗。
参考资料:
1、张鸣.宋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127-128
朝家岁取天下士,官守小大悉分治。
育材论荐苟失宜,德业英豪苦难致。
暂无
予尝备员内供奉,作书参议科场事。
暂无
乡举察廉未易复,责其节行在长吏。
暂无
策之当世之大务,适时可以观周智。
暂无
问之六经之归趣,知言可以见精意。
暂无
众贤一划天子可,开设学校朔南被。
暂无
世儒苟欲便有司,诏令初传寻已置。
暂无
今年郡国选多士,糊名仍旧搜瑕纇。
暂无
常忧玑贝随手遗,往往中夜起不寐。
暂无
拆封辩号指姓名,十九冥合州人议。
暂无
耽耽黌舍秋景长,芳肴旨酒邀宾醉。
暂无
惜哉今乐与古异,遣士礼数不能备。
暂无
霜天寥寥万象清,健风开送群飞翅。
暂无
大明帝居一气傍,春日照耀桐槐翠。
暂无
勉思奇策当天心,厚禄荣名时所贵。
暂无
时之所贵亦外物,君子存诚思远至。
暂无
分享 拼
江南寒薄春尝早,花卉入春先自老。
嗟予衰病不及时,出见池园半青草。
暂无
纵有余葩在叶间,行看落片随风扫。
暂无
寻春已过索寞归,重忆欢娱耿怀抱。
暂无
虽然妖艳难再得,但只逢花须醉倒。
暂无
二月中央寒食朝,墙隈忽见梨花飘。
暂无
开门四顾粲然白,传催翠帟宾朋招。
暂无
长吟环绕不知数,渐值明月临清霄。
暂无
谁翦轻云成碎蕊,天留密雪封枯条。
暂无
重重尽挂珠缨络,籁籁初呈簂步摇。
暂无
傍花行酒发新唱,满座例举黄金瓢。
暂无
西都姚黄高一尺,扬州宝髻分双翘。
暂无
幽香绝艳信尤物,设欲置之千里遥。
暂无
壁门写生亦名画,未免五彩塗鲛绡。
暂无
莫如此君慰人意,相对一笑开无憀。
暂无
古来英豪多感激,坐使绿鬓朱颜雕。
暂无
劝君且作梨花饮,慎勿称量别流品。
暂无
分享 拼
分享 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