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王昌龄裴迪游青龙寺昙壁上人兄院集和兄维》

唐代 王缙王缙 唐代

林中空寂舍,阶下终南山。

林中有我空寂的僧舍,阶下是那连绵的终南。

高卧一床上,回看六合间。

 高卧在绳床之上,放跟望天地之间。

浮云几处灭,飞鸟何时还。

浮云处处幻灭,飞鸟几时飞还。

问义天人接,无心世界闲。

问义时天人相接,无心间世界清闲。

谁知大隐者,兄弟自追攀。

有谁知这真正的隐者,让我们兄弟追随相伴。

青龙寺:位于长安之东南,《长安志》:“南门之东青龙寺,本隋灵感寺,582年(开皇二年)立。”青龙寺北枕高原,前对南山,为登眺之绝胜之地。空寂舍:僧人所住的房子。《维摩经》:“毕竟空寂舍。”鸠摩罗什日:障蔽风雨,莫过于舍;灭除众志,莫过于空。空为理宗,以为常宅也。

 六合:天地四方。

飞鸟何时还:这一句用陶渊明《归去来辞》‘‘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句意。

大隐者:不拘归隐形式而心意真正隐遁的隐者。王康琚诗云:“小隐隐林薮,大隐隐朝市。”


分享

同王昌龄裴迪游青龙寺昙壁上人兄院集和兄维 诗词大意

  诗人王缙出生在一个信奉佛教的家庭。其母、其兄及其本人佛教信仰极深。然而王缙一生又一直做着大官。如何解决这仕与隐、入世与出世的矛盾,王缙找到了一条途径,即做一个不拘外在形式、而求心灵解脱的大隐者。这首游青龙寺的诗作便表现这种倾向。青龙寺,原本是远离长安城的一个清静之所,但王缙却不写它的僻静。诗中先是烘托隐者的气度,然后以浮云与飞鸟写世界的喧嚣,再写这位大隐者由于得道而与天地相通,既然他无心于人事,那不论他身处何方,都会是清静的境界。王缙借昙壁上人写出自己的理想。这是中国化了的佛教信仰态度,它使世人想起六祖慧能对佛教修持方式所提出的革新主张:“若欲修行,在家亦得,不由在寺。”


  • 诗词译文

林中有我空寂的僧舍,阶下是那连绵的终南。

高卧在绳床之上,放跟望天地之间。

浮云处处幻灭,飞鸟几时飞还。

问义时天人相接,无心间世界清闲。

有谁知这真正的隐者,让我们兄弟追随相伴。

青龙寺:位于长安之东南,《长安志》:“南门之东青龙寺,本隋灵感寺,582年(开皇二年)立。”青龙寺北枕高原,前对南山,为登眺之绝胜之地。

空寂舍:僧人所住的房子。《维摩经》:“毕竟空寂舍。”鸠摩罗什日:障蔽风雨,莫过于舍;灭除众志,莫过于空。空为理宗,以为常宅也。

六合:天地四方。

飞鸟何时还:这一句用陶渊明《归去来辞》‘‘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句意。

大隐者:不拘归隐形式而心意真正隐遁的隐者。王康琚诗云:“小隐隐林薮,大隐隐朝市。”


参考资料:

1、蒋述卓《禅诗三百首赏析》(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3月第1版,第15页

王缙的诗词欣赏

《九日作》

唐代 王缙王缙 唐代

莫将边地比京都,八月严霜草已枯。

今日登高樽酒里,不知能有菊花无。

暂无


分享

《古别离》

唐代 王缙王缙 唐代

下阶欲别离,相对映兰丛。

含辞未及吐,泪落兰丛中。

暂无

高堂秋静日,罗衣飘暮风。

暂无

谁能待明月,回首见床空。

暂无


分享

《青雀歌》

唐代 王缙王缙 唐代

林间青雀儿,来往翩翩绕一枝。

莫言不解衔环报,但问君恩今若为。

暂无


分享

《与卢员外象过崔处士兴宗林亭》

唐代 王缙王缙 唐代

身名不问十年馀,老大谁能更读书。

林中独酌邻家酒,门外时闻长者车。

暂无


分享

《杂曲歌辞。古别离》

唐代 王缙王缙 唐代

下阶欲离别,相对映兰丛。含辞未及吐,泪落兰丛中。

高堂静秋日,罗衣飘暮风。谁能待明月,回首见床空。

暂无


分享

《别辋川别业》

唐代 王缙王缙 唐代

山月晓仍在,林风凉不绝。殷勤如有情,惆怅令人别。


分享

《同王昌龄裴迪游青龙寺昙壁上人兄院集和兄维》

唐代 王缙王缙 唐代

林中空寂舍,阶下终南山。

林中有我空寂的僧舍,阶下是那连绵的终南。

高卧一床上,回看六合间。

 高卧在绳床之上,放跟望天地之间。

浮云几处灭,飞鸟何时还。

浮云处处幻灭,飞鸟几时飞还。

问义天人接,无心世界闲。

问义时天人相接,无心间世界清闲。

谁知大隐者,兄弟自追攀。

有谁知这真正的隐者,让我们兄弟追随相伴。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