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嫁娘词》

唐代 王建王建 唐代

三日入厨下,洗手作羹汤。

新婚三天来到厨房,洗手亲自来作羹汤。

未谙姑食性,先遣小姑尝。

不知婆婆什么口味,做好先让小姑品尝。

三日:古代风俗,新媳妇婚后三日须下厨房做饭菜。羹:泛指做成浓的菜肴。

“未谙”句:意思是还不熟悉婆婆的口味。谙:熟悉。姑食性:婆婆的口味。遣:让。小姑:一作“小娘”。丈夫的妹妹。也称小姑子。


分享

新嫁娘词 诗词大意

  中唐人以白描叙日常生活,往往曲尽人情。朱庆余《闺意上张水部》写洞房花烛夜后的新嫁娘,令人过目不忘;王建《新嫁娘词》内容如朱诗之续,艺术上亦不相让。

  古时常言新媳妇难当,在于夫婿之上还有公婆。夫婿称心还不行,还得婆婆顺眼,第一印象非常重要。古代女子过门第三天(俗称“过三朝”),照例要下厨做菜,这习俗到清代还保持着,《儒林外史》二十七回:“南京的风俗,但凡新媳妇进门,三天就要到厨下去收拾一样菜,发个利市”。画眉入时固然重要,拿味合口则更为紧要。所以新媳妇总会有几分忐忑不安的。

  “三日入厨下”直赋其事,同时也交待出新婚的特定程序。“洗手”本是操作中无关紧要的环节,写出来就有表现新妇慎重小心的功效——看来她是颇为内行,却分明有几分踌躇。原因很简单:“未谙姑(婆婆)食性”。考虑到姑食性的问题,颇见出新妇的精细。同样一道羹汤,兴许有说咸,有说淡。这里不仅有个客观好坏标准,还有个主观好恶标准。“知己不知彼”,是不能稳操胜券的。她需要参谋,还要考虑谁来参谋。夫婿么,十个男儿九粗心,他在回答母亲食性问题上,也许远不如对“画眉深浅”的问题来得那么叫人放心。而女儿才是最体贴娘亲的,女儿的习惯往往来自母亲的习惯,食性亦然。所以新嫁娘找准“小姑”。味”这东西,说不清而辨得出,不消问而只须请“尝”。小姑小到什么程度不得而知,总未成年,还很稚气。她也许心想尝汤而末敢僭先的,所以新嫂子要“遣”而尝之。姑嫂之间,嫂是尊长。对夫婿要低声问,对小姑则可“遣”矣。情事各别,均应服从于规定情景。这两句切合人物的身份和特定的生活情境,写得细腻传神。

  诗人写到“尝”字为止,以下的事情,就要由读者去补充了。这样反觉余味无穷,体裁的限制转化为表达的优长。由于诗人善于描写特定情境下的特定心理,寥寥几笔便勾出了一个栩栩如生的慧黠的新嫁娘的形象,生活气息非常浓厚。


  • 诗词译文

新婚三天来到厨房,洗手亲自来作羹汤。

不知婆婆什么口味,做好先让小姑品尝。

三日:古代风俗,新媳妇婚后三日须下厨房做饭菜。

羹:泛指做成浓的菜肴。

“未谙”句:意思是还不熟悉婆婆的口味。谙:熟悉。姑食性:婆婆的口味。

遣:让。小姑:一作“小娘”。丈夫的妹妹。也称小姑子。

王建的诗词欣赏

《题石瓮寺》

唐代 王建王建 唐代

青崖白石夹城东,泉脉钟声内里通。地压龙蛇山色别,

屋连宫殿匠名同。檐灯经夏纱笼黑,溪叶先秋腊树红。

暂无

天子亲题诗总在,画扉长锁碧龛中。

暂无


分享

《江陵道中》

唐代 王建王建 唐代

菱叶参差萍叶重,新蒲半折夜来风。

江村水落平地出,溪畔渔船青草中。

暂无


分享

《酬从侄再看诗本(一作酬从侄借诗本)》

唐代 王建王建 唐代

眼暗没功夫,慵来剪刻粗。自看花样古,称得少年无。


分享

《送人》

唐代 王建王建 唐代

河亭收酒器,语尽各西东。回首不相见,行车秋雨中。


分享

《扬州寻张籍不见》

唐代 王建王建 唐代

别后知君在楚城,扬州寺里觅君名。

西江水阔吴山远,却打船头向北行。

暂无


分享

《题禅师房》

唐代 王建王建 唐代

浮生不住叶随风,填海移山总是空。

长向人间愁老病,谁来闲坐此房中。

暂无


分享

《送人游塞》

唐代 王建王建 唐代

初晴天堕丝,晚色上春枝。城下路分处,边头人去时。

停车数行日,劝酒问回期。亦是茫茫客,还从此别离。

暂无


分享

《上李益庶子》

唐代 王建王建 唐代

紫烟楼阁碧纱亭,上界诗仙独自行。奇险驱回还寂寞,

云山经用始鲜明。藕绡纹缕裁来滑,镜水波涛滤得清。

暂无

昏思愿因秋露洗,幸容阶下礼先生。

暂无


分享

《于主簿厅看花》

唐代 王建王建 唐代

小叶稠枝粉压摧,暖风吹动鹤翎开。

若无别事为留滞,应便抛家宿看来。

暂无


分享

《南涧》

唐代 王建王建 唐代

野桂香满溪,石莎寒覆水。

满溪飘着野花桂香,冰寒莎草依附水面。

爱此南涧头,终日潺湲里。

喜欢南涧这里游玩,整日在听着水流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