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后书北台壁二首》

宋代 苏轼苏轼 宋代

黄昏犹作雨纤纤,夜静无风势转严。

黄昏时分,雨下得纷纷绵绵,夜里无风一片寂静,天气更加寒冷。

但觉衾裯如泼水,不知庭院已堆盐。

只觉得被褥没有丝毫暖意,就像水泼在上面,不知道庭院已经堆上雪了。

五更晓色来书幌,半夜寒声落画檐。

半夜看到屋檐上的一片寒光,以为是曙色从帘幕透过来,误以为天将五更,其实是屋檐上的冰溜子。

试扫北台看马耳,未随埋没有双尖。

早晨起来扫除积雪登上北台,只见一片茫茫,只有马耳山露出了双峰尖。

城头初日始翻鸦,陌上晴泥已没车。

雪后初晴,城头乌鸦开始上下翻飞,路上融化的积雪车辆辗来压去,变成了稀泥粘糊在车上。冻合玉楼寒起粟,光摇银海眩生花。在阳光照耀下,房屋似玉楼,大地如银海,人们被冻得皮肤起粟,雪光使人目眩眼花。

冻合玉楼寒起粟,光摇银海眼生花。

大雪灭蝗虫,覆盖麦子,来年百姓麦子该会长得很茂盛。

遗蝗入地应千尺,宿麦连云有几家。

本应歌颂瑞雪,但我已老病,诗力减退,只能空忆刘叉吟诵他的《冰柱》了。

老病自嗟诗力退,空吟冰柱忆刘叉。

暂无

北台:超然台,在山东诸城县北城上。

堆盐:谢安侄儿咏雪,有“撒盐空中差可拟”句。

幌:帘幕。

马耳:马耳山,在诸城县西南。

冻合玉楼寒起粟,光摇银海眩生花。

刘叉:唐代诗人。生卒年、字号、籍贯等均不详。活动在元和年代。韩愈善接天下士,他慕名前往,赋《冰柱》《雪车》二诗,名出卢仝、孟郊二人之上。


分享

雪后书北台壁二首 诗词大意

  第一首写从黄昏到第二天天亮,彻夜雪飘的情景。黄昏时节,淫雨绵绵,入夜后不知不觉转而为雪。作者只觉被褥无一丝暖意,有如水泼在上面,而不知道庭院里已雪积成堆了。“堆盐”,即堆雪。用盐喻雪,出自《世说新语·言语》,后世诗人都喜欢效用,如白居易《对火玩雪诗》:“盈尺白盐寒。”作者“五更晓色来书幌,半夜寒声落画檐”一联,亦世称咏雪名句,但历来有歧解。费衮《梁溪漫志》卷七“东坡雪诗”条以为,“此所谓‘五更’者,甲夜至戊夜尔。自昏达旦皆若晓色。”据此解,则“五更”应总指分为五更的一整夜。庭院里的雪光反射在帷幔上,明晃晃的,作者因寒冷未能安眠,加上“不知庭院已堆盐”,所以一整夜都迷迷糊糊,误以为天将破晓。直到天色放明,借着雪光,看见了垂挂在房檐下的冰溜子,这才省悟,原来是雨转为雪,所以有这“半夜寒声”。上句写地面上积雪的反光,下句写房檐下雪水凝成的冰溜,都紧扣“雪后”的标题,且又与末二句意思连贯。“扫北台”、“看马耳”,是天明以后所为。马耳,山名,在北台的南面,“上有二石并举,望齐马耳,故世取名焉。”(《水经·潍水注》)作者扫除积雪,登上北台,观赏雪景,只见一片银白世界,唯有马耳山尖尖的双峰高峭兀立,没有为雪所封。原本应首先被雪覆盖的高山顶却“未随埋没”,可见这双峰如马耳一般陡直,连雪花也无法驻留其上了。

  第二首继写在北台观雪景的所见所感。太阳已升起,虽然前一晚下了一场大雪,但第二天却是冬季里难得的一个晴天。往上看,天空中一群乌鸦开始活跃起来,绕着城墙,上下翻飞;低头瞧,小路上渐渐融化的积雪被来往的车辆辗来压去,变成了稀泥,粘糊在车上;放眼望,在阳光照耀下,积雪的原野上屋似玉楼,地如银海,冻得人皮肤起粟,耀得人目眩眼花。这四句皆是白描眼前实景。作者另有《次韵仲殊雪中游西湖》说:“玉楼已峥嵘。”《雪中过淮谒客》说:“万顷穿银海。”其“玉楼”、“银海”皆系实写。有人以为这里是用道家语“玉楼为肩,银海为目”,实则凿之过深。颈联则表现了作者对农家生计的关切之情。大雪灭蝗,麦子得雪覆盖则来年会长得茂盛,眼前这场大雪预示着来年的丰收,在观赏雪景时,诗人没有忘记这一点。诗人十分希望把自己对来年丰收的希冀和祝愿,把这场瑞雪所引发的种种感受一一用诗表达出来,但他既老且病,诗力大不如前,只得空自磋叹,以吟诵唐代元和年间(806—820)诗人刘叉的《冰柱》诗来自慰了。此时诗人虽年仅三十九,但退出朝廷已三四年,心境不佳,且古人四十叹老亦为常事,读者不必坐得太实。


  • 诗词译文
  • 创作背景

黄昏时分,雨下得纷纷绵绵,夜里无风一片寂静,天气更加寒冷。

只觉得被褥没有丝毫暖意,就像水泼在上面,不知道庭院已经堆上雪了。

半夜看到屋檐上的一片寒光,以为是曙色从帘幕透过来,误以为天将五更,其实是屋檐上的冰溜子。

早晨起来扫除积雪登上北台,只见一片茫茫,只有马耳山露出了双峰尖。

雪后初晴,城头乌鸦开始上下翻飞,路上融化的积雪车辆辗来压去,变成了稀泥粘糊在车上。

在阳光照耀下,房屋似玉楼,大地如银海,人们被冻得皮肤起粟,雪光使人目眩眼花。

大雪灭蝗虫,覆盖麦子,来年百姓麦子该会长得很茂盛。

本应歌颂瑞雪,但我已老病,诗力减退,只能空忆刘叉吟诵他的《冰柱》了。

北台:超然台,在山东诸城县北城上。

堆盐:谢安侄儿咏雪,有“撒盐空中差可拟”句。

幌:帘幕。

马耳:马耳山,在诸城县西南。

刘叉:唐代诗人。生卒年、字号、籍贯等均不详。活动在元和年代。韩愈善接天下士,他慕名前往,赋《冰柱》《雪车》二诗,名出卢仝、孟郊二人之上。


参考资料:

1、作品白话译文部分内容由朝阳山人根据相关资料编写

  北台,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县)的北面。宋神宗熙宁七年(1074年),作者由杭州通判改任密州知州,十一月到任,正是寒冬季节,这两首诗即作于此时。



参考资料:

1、沈时蓉 等.宋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375-376

苏轼的诗词欣赏

《次韵孙巨源,寄涟水李、盛二著作,并以见寄五绝 其三》

宋代 苏轼苏轼 宋代

漱石先生难可意,齧毡校尉久无朋。

应知客路愁无奈,故遣吟诗调李陵。

暂无


分享

《更漏子·送孙巨源》

宋代 苏轼苏轼 宋代

水涵空,山照市。西汉二疏乡里。新白发,旧黄金。故人恩义深。

海州碧水连天,青山耸立。这里是西汉二疏的故乡。居海州几年,你白发新添,却博得州人殷勤相送,这是你留下的深恩厚义啊。

海东头,山尽处。自古空槎来去。槎有信,赴秋期。使君行不归。

大海的最东边,大山的尽头,自古就有人乘槎到天河。但是自古以来,客槎有来有往,你却未有归期,让人惆怅。


分享

《正月二十日往岐亭郡人潘古郭三人送余于女王城东禅庄院》

宋代 苏轼苏轼 宋代

十日春寒不出门,不知江柳已摇村。

初春的严寒里,十天来我未曾走出家门,不知道江边柳丝,已摇曳着新的青春。

稍闻决决流冰谷,尽放青青没烧痕。

渐渐听到山谷中流冰融化的声音,原野上一望无际的新草,遮没了烧过野火的旧痕。

数亩荒园留我住,半瓶浊酒待君温。

几亩荒僻的田园留我在这儿居住,半瓶浑浊的老酒等待友人来温。

去年今日关山路,细雨梅花正断魂。

去年今日我走在关山道路,细雨中梅花开放正暗自断魂。


分享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宋代 苏轼苏轼 宋代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丙辰年的中秋节,高兴地喝酒直到第二天早晨,喝到大醉,写了这首词,同时思念弟弟苏辙。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何似一作:何时;又恐一作:惟/唯恐)

明月从什么时候才开始出现的?我端起酒杯遥问苍天。不知道在天上的宫殿,何年何月。我想要乘御清风回到天上,又恐怕在美玉砌成的楼宇,受不住高耸九天的寒冷。翩翩起舞玩赏着月下清影,哪像是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长向一作:偏向)

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自己。明月不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偏在人们离别时才圆呢?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种事自古来难以周全。只希望这世上所有人的亲人能平安健康,即便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分享

《和董传留别》

宋代 苏轼苏轼 宋代

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

生活当中身上包裹着粗衣劣布,胸中有学问气质自然光彩夺人。

厌伴老儒烹瓠叶,强随举子踏槐花。

不喜欢陪伴着老儒一块清谈过“烹瓠叶”那样的苦日子,决定随从举子们参加科举考试。

囊空不办寻春马,眼乱行看择婿车。

口袋里没有钱不置办那“看花”的马,但会看取令人眼花缭乱的“择婿车”。

得意犹堪夸世俗,诏黄新湿字如鸦。

考试得中仍然可以向世俗的人们夸耀,诏书上如鸦的黑字新写着俺的名字。


分享

《减字木兰花·以大琉璃杯劝王仲翁》

宋代 苏轼苏轼 宋代

海南奇宝。铸出团团如栲栳。曾到昆仑。乞得山头玉女盆。

经海道南部流入一体奇异宝器,它被浇铸得圆圆如同柳编“栲栳”。琉璃曾也流入昆仑岛,如同索取华山产的玉女盆那样珍贵。

绛州王老。百岁痴顽推不倒。海口如门。一派黄流已电奔。

深红色的州地,有位王仲翁老人,他能活一百岁,很顽强一下死不了。口大如门,一阵黄酒迅快、轻易地下肚了。


分享

《稼说送张琥》

宋代 苏轼苏轼 宋代

  曷(盍)尝观于富人之稼乎?其田美而多,其食足而有余。其田美而多,则可以更休,而地力得全;其食足而有余,则种之常不后时,而敛之常及其熟。故富人之稼常美,少秕而多实,久藏而不腐。

  今吾十口之家,而共百亩之田。寸寸而取之,日夜以望之,锄、铚、耰、艾,相寻于其上者如鱼鳞,而地力竭矣。种之常不及时,而敛之常不待其熟。此岂能复有美稼哉?

暂无

  古之人,其才非有以大过今之人也。平居所以自养而不敢轻用,以待其成者,闵闵焉,如婴儿之望之长也。弱者养之,以至于刚;虚者养之,以至于充。三十而后仕,五十而后爵。信于久屈之中,而用于至足之后;流于既溢之余,而发于持满之末。此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而今之君子所以不及也。

暂无

  吾少也有志于学,不幸而早得与吾子同年,吾子之得,亦不可谓不早也。吾今虽欲自以为不足,而众已妄推之矣。呜呼!吾子其去此,而务学也哉!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吾告子止于此矣。

暂无

  子归过京师而问焉,有曰辙、子由者,吾弟也,其亦以是语之。

暂无


分享

《浣溪沙·端午》

宋代 苏轼苏轼 宋代

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流香涨腻满晴川。

微微小汗湿透了碧色的细绢,明日端午节用芳兰草沐浴。流香酒般的浴水、油腻布满大晴的江面。

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

五彩花线轻轻地缠在红玉色手臂上,小小的符篆(或赤灵符)斜挂在耳下的黑色发髻上。与朝云同过端午节,天长地久,白头偕老。


分享

《将至广州,用过韵,寄迈迨二子》

宋代 苏轼苏轼 宋代

皇天遣出家,临老乃学道。北归为儿子,破戒堪一笑。

披云见天眼,回首失海潦。蛮唱与黎歌,馀音犹杳杳。

暂无

大儿牧众稚,四岁守孤峤。次子病学医,三折乃粗晓。

暂无

小儿耕且养,得暇为书绕。我亦困诗酒,去道愈茫渺。

暂无

纷纷何时定,所至皆可老。莫为柳仪曹,诗书教氓獠。

暂无

亦莫事登陟,溪山有何好。安居与我游,闭户净洒扫。

暂无


分享

《浣溪沙·送梅庭老赴上党学官》

宋代 苏轼苏轼 宋代

门外东风雪洒裾,山头回首望三吴。不应弹铗为无鱼。

门外的东风把春雪吹洒在先生您的衣襟上,当您登上太行山头时一定会回过头来眺望三吴故乡。既然做了学官,就不应计较被派到了那艰苦的地方。

上党从来天下脊,先生元是古之儒。时平不用鲁连书。

上党地势险要,历来被人称作天下之脊,先生志向远大,原来就以治理天下为己任。恰逢太平之时也是您不被重用的原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