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大庾岭北驿》

唐代 宋之问宋之问 唐代

阳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回。

阴历十月的时候,大雁就开始南飞,据说飞到大庾岭,它们就全部折回。

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归来。

鸟儿不进,我却行程未止远涉岭南,真不知何日何时,我才能遇赦归来?

江静潮初落,林昏瘴不开。

潮水退落了,江面静静地泛着涟漪,深山老林昏暗暗,瘴气浓重散不开。

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

来日我登上高山顶,向北遥望故乡,抑或能看到:那山头上初放的红梅。

阳月:阴历十月。

殊:还。“我行”句意谓自己要去的贬谪之地还远,所以自己还不能停下。

瘴:旧指南方湿热气候下山林间对人有害的毒气。

望乡处:远望故乡的地方,指站在大庾岭处。陇头梅:大庾岭地处南方,其地气候和暖,故十月即可见梅,旧时红白梅夹道,故有梅岭之称。陇头:即为“岭头”。


分享

题大庾岭北驿 诗词大意

  大庾岭在今江西大庾,岭上多生梅花,又名梅岭。古人认为此岭是南北的分界线,因有十月北雁南归至此,不再过岭的传说。宋之问被贬途径大庾岭北驿时,怀乡的忧伤涌上心头,悲切之音脱口而出:“阳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回。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归来?”意谓:阳月(即农历十月)雁南飞至此而北回,而我呢,却像“孤雁独南翔”(曹丕《杂诗》),非但不能滞留,还要翻山越岭,到那荒远的瘴疠之乡;群雁北归有定期,而我呢,何时才能重来大庾岭,再返故乡和亲人团聚!由雁而后及人,诗人用的是比兴手法。两两相形,沉郁、幽怨,人不如雁的感慨深蕴其中。这一鲜明对照,把诗人那忧伤、哀怨、思念、向往等等痛苦复杂的内心情感表现得含蓄委婉而又深切感人。

  人雁比较以后,五六两句,诗人又点缀了眼前景色:“江静潮初落,林昏瘴不开。”黄昏到来了,江潮初落,水面平静得令人寂寞,林间瘴气缭绕,一片迷蒙。这景象又给诗人平添了一段忧伤。因为江潮落去,江水尚有平静的时候,而诗人心潮起伏,却无一刻安宁。丛林迷瞑,瘴气如烟,故乡望眼难寻;前路如何,又难以卜知。失意的痛苦,乡思的烦恼,面对此景就更使他不堪忍受。

  恼人的景象,愁杀了这位落魄南去的逐臣,昏暗的境界,又恰似他内心的迷离惝恍。因此,这二句写景接上二句的抒情,转承得实在好,以景衬情,渲染了凄凉孤寂的气氛,烘托出悲苦的心情,使抒情又推进一层,更加深刻细腻,更加强烈具体了。

  最后二句,诗人又从写景转为抒情。他在心中暗暗祈愿:“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意思是说:明晨踏上岭头的时候,再望一望故乡吧!虽然见不到她的踪影,但岭上盛开的梅花该是可以见到的!《荆州记》载,南朝梁时诗人陆凯有这样一首诗:“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何所有,聊赠一枝春。”诗人暗用了这一典故。虽然家不可归,但他十分希望也能寄一枝梅,安慰家乡的亲人。

  情致凄婉,绵长不断,诗人怀乡之情已经升发到最高点,然而却收得含吐不露。宋人沈义父说:“以景结情最好”,“含有余不尽之意”。(《乐府指迷》)这一联恰好如此,诗人没有接续上文去写实景,而是拓开一笔,写了想象,虚拟一段情景来关合全诗。这样不但深化了主题,而且情韵醇厚,含悠然不尽之意,令人神驰遐想。

  全诗写的是“愁”,却未着一“愁”字。尽管如此,人们还是感到愁绪满怀,凄恻缠绵。之所以能产生这样的艺术魅力,是因为“善道景者,绝去形容,略加点缀”,“善言情者,吞吐深浅,欲露还藏”(陆时雍《诗镜总论》)。这首诗正是在道景言情上别具匠心。全诗情景交融,用词考究,思乡之忧伤与行程之艰难紧密结合,表达了强烈的哀伤与沉痛之意,感人肺腑。


  • 诗词译文
  • 创作背景

阴历十月的时候,大雁就开始南飞,

据说飞到大庾岭,它们就全部折回。

鸟儿不进,我却行程未止远涉岭南,

真不知何日何时,我才能遇赦归来?

潮水退落了,江面静静地泛着涟漪,

深山老林昏暗暗,瘴气浓重散不开。

来日我登上高山顶,向北遥望故乡,

抑或能看到:那山头上初放的红梅。

大庾岭:在江西、广东交界处,为五岭之一。北驿:大庾岭北面的驿站。

阳月:阴历十月。

殊:还。“我行”句意谓自己要去的贬谪之地还远,所以自己还不能停下。

瘴:旧指南方湿热气候下山林间对人有害的毒气。

望乡处:远望故乡的地方,指站在大庾岭处。

陇头梅:大庾岭地处南方,其地气候和暖,故十月即可见梅,旧时红白梅夹道,故有梅岭之称。陇头:即为“岭头”。

  这是宋之问流放钦州(治所在今广西钦州东北)途经大庾岭时,题写在岭北驿的一首五律,创作时间约在公元710年(唐睿宗景云元年)。


宋之问的诗词欣赏

《夔州》

唐代 宋之问宋之问 唐代

路入巴渝通两蜀,江连荆楚接三川。


分享

《忆嵩山陆浑旧宅》

唐代 宋之问宋之问 唐代

世德辞贵仕,天爵光道门。好仙宅二室,受药居陆浑。

清白立家训,偃息为国藩。乔树南勿剪,弊庐北尚存。

暂无

自惟实蒙陋,何颜称子孙。少秉阳许意,遭逢明圣恩。

暂无

挥翰云龙署,参光天马辕。一身事扃闼,十载隔凉暄。

暂无

陈力试叨进,祗宠固幽源。况以沈疾久,睽辞金马垣。

暂无

天子犹未识,讵敢栖丘樊。昼怀秘书谷,夕梦子平村。

暂无

撷芳岁云晏,投绋意弥敦。皇私傥以报,无负青春言。

暂无


分享

《北邙古墓》

唐代 宋之问宋之问 唐代

君不见邙山苑外上宫坟,相接累累萦蔓草。宫亭远识南宫树,逶迤辗作南宫道。

一朝形影化穷尘,昔时玉貌与朱唇。锦衾香覆青楼月,罗衣娇弄紫台云。

暂无

越娃楚艳君不见,赵舞燕歌愁杀人。游鼙倏掩寂无晤,蛾眉何事须相妒。

暂无

九重见日闭鸳鸯,三泉今夕开狐兔。驻马倚车望洛阳,御桥天阙遥相当。

暂无

佳人死别无归日,可怜行路尽沾衣。

暂无


分享

《游法华寺》

唐代 宋之问宋之问 唐代

高岫拟耆阇,真乘引妙车。空中结楼殿,意表出云霞。

后果缠三足,前因感六牙。宴林薰宝树,水溜滴金沙。

暂无

寒谷梅犹浅,温庭橘未华。台香红药乱,塔影绿篁遮。

暂无

果渐轮王族,缘超梵帝家。晨行踏忍草,夜诵得灵花。

暂无

江郡将何匹,天都亦未加。朝来沿泛所,应是逐仙槎。

暂无


分享

《陆浑南桃花汤》

唐代 宋之问宋之问 唐代

氛氲桃花汤,去都三百里。远峰益稠沓,具物尽奇诡。

借问采药人,冥奥从此始。汨吾尚清净,荤血久誓止。

暂无

览彼□□鲜,自谓形骸滓。重敦永劫愿,无负神泉水。

暂无

坐驰意屡惬,身践心益死。长妹梵筵众,拙妻道门子。

暂无

提携游二山,岁暮此已矣。

暂无


分享

《陆浑水亭》

唐代 宋之问宋之问 唐代

昔予登兹楼,感爱川岳奇。别来虽云远,夜梦常在斯。

更以沈痼日,归卧南山陲。弊庐不可见,云林相蔽亏。

暂无


分享

《花烛行》

唐代 宋之问宋之问 唐代

帝城九门乘夜开,仙车百两自天来。列火东归暗行月,浮桥西渡响奔雷。

龙楼锦障连连出,遥望梁台如昼日。梁台花烛见天人,平阳宾从绮罗春。

暂无

共迎织女归春幄,俱送常娥下月轮。常娥月中君未见,红粉盈盈隔团扇。

暂无

玉樽交引合欢杯,珠履共蹋鸳鸯荐。漏尽更深斗欲斜,可怜金翠满庭花。

暂无

庭花灼灼歌秾李,此夕天孙嫁王子。结缡初出望园中,和鸣已入秦筲里。

暂无

同心合带两相依,明日双朝入此微。共待洛城分曙色,更看天下凤凰飞。

暂无


分享

《陪王都督登楼诗》

唐代 宋之问宋之问 唐代

晦日登楼望,江山一半天。


分享

《缑山诗》

唐代 宋之问宋之问 唐代

缑山连嵩岑,近带洛阳陌。洛京游宦子,不知虚直宅。

北入养龙溪,势如夏云积。褰涉穷水府,跻攀倚霞壁。

暂无

柽栝穿虹

暂无


分享

《龙门应制》

唐代 宋之问宋之问 唐代

宿雨霁氛埃,流云度城阙。

河堤柳新翠,苑树花先发。

暂无

洛阳花柳此时浓,山水楼台映几重。

暂无

群公拂雾朝翔凤,天子乘春幸凿龙。

暂无

凿龙近出王城外,羽从琳琅拥轩盖。

暂无

云罕才临御水桥,天衣已入香山会。

暂无

山壁崭岩断复连,清流澄澈俯伊川。

暂无

雁塔遥遥绿波上,星龛奕奕翠微边。

暂无

层峦旧长千寻木,远壑初飞百丈泉,

暂无

彩仗蜺旌绕香阁,下辇登高望河洛。

暂无

东城宫阙拟昭回,南阳沟塍殊绮错。

暂无

林下天香七宝台,山中春酒万年杯。

暂无

微风一起祥花落,仙乐初鸣瑞鸟来。

暂无

鸟来花落纷无已,称觞献寿烟霞里。

暂无

歌舞淹留景欲斜,石关犹驻五云车。

暂无

鸟旗翼翼留芳草,龙骑駸駸映晚花。

暂无

千乘万骑銮舆出,水静山空严警跸。

暂无

郊外喧喧引看人,倾都南望属车尘。

暂无

嚣声引飏闻黄道,佳气周回入紫宸。

暂无

先王定鼎山河固,宝命乘周万物新。

暂无

吾皇不事瑶池乐,时雨来观农扈春。

暂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