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陈琳墓》

唐代 温庭筠温庭筠 唐代

曾于青史见遗文,今日飘蓬过此坟。

我曾在史书上拜读过您留下的诗文,今天在飘流蓬转中又经过这座土坟。词客有灵应识我,霸才无主始怜君。假如您这词人在天有灵应当了解我,有经世之才而无主依托开始倾慕您。

词客有灵应识我,霸才无主独怜君。

墓前的石麒麟已经被萋萋荒草埋没,魏武帝的铜雀台一片荒凉对着暮云。

石麟埋没藏春草,铜雀荒凉对暮云。

请别怪我临风凭吊而倍感悲伤惆怅,我也想要效仿先贤携带书剑去从军。

莫怪临风倍惆怅,欲将书剑学从军。

暂无

青史:古代以竹简记事,故称史籍为“青史”。飘蓬:一作“飘零”。诗人用以比自己迁徙不定。此:一作“古”。词客有灵应识我,霸(bà)才无主始怜君。霸才:犹盖世超群之才。始:一作“亦”。

石麟:石麒麟,陵墓前的石雕的麒麟。春草:一作“秋草”。铜雀:铜雀台。曹操所建,故址在邺城(今河北临漳)西。

“欲将”句:意谓弃文从武,持剑从军。


分享

过陈琳墓 诗词大意

  这是一首咏怀古迹之作。表面上是凭吊古人,实际上是自抒身世遭遇之感。陈琳是汉末著名的建安七子之一,擅长章表书记。初为大将军何进主簿,曾向何进献计诛灭宦官,不被采纳;后避难冀州,袁绍让他典文章,曾为绍起草讨伐曹操的檄文;袁绍败灭后,归附曹操,操不计前嫌,予以重用,军国书檄,多出其手。陈琳墓在今江苏邳县,这首诗就是凭吊陈琳墓有感而作。

  开头两句用充满仰慕、感慨的笔调领起全篇,说过去曾在史书上拜读过陈琳的文章,今天在飘流蓬转的生活中又正好经过陈琳的坟墓。古代史书常引录一些有关军国大计的著名文章,这类大手笔,往往成为文家名垂青史的重要凭借。“青史见遗文”,不仅点出陈琳以文章名世,而且寓含着歆慕尊崇的感情。第二句正面点题。“今日飘蓬”四字,暗透出诗中所抒的感慨和诗人的际遇分不开,而这种感慨又是紧密联系着陈琳这位前贤来抒写的。不妨说,这是对全篇主旨和构思的一个提示。

  “词客有灵应识我,霸才无主始怜君。”颔联紧承次句,“君”、“我”对举夹写,是全篇托寓的重笔。词客,指以文章名世的陈琳;识,这里含有真正了解、相知的意思。上句是说,陈琳灵魂有知,想必会真正了解“我”这个飘蓬才士吧。这里蕴含的感情颇为复杂。其中既有对自己才能的自负自信,又暗含才人惺惺相惜、异代同心的意思。纪昀评道:“‘应’字极兀傲。”这是很有见地的。但却忽略了另一更重要的方面,这就是诗句中所蕴含的极沉痛的感情。诗人在一首书怀的长诗中曾慨叹道:“有气干牛斗,无人辨辘轳(即鹿卢,一种宝剑)。”他觉得自己就像一柄气冲斗牛而被沉埋的宝剑,不为世人所知。一个杰出的才人,竟不得不把真正了解自己的希望寄托在早已作古的前贤身上,正反映出他见弃于当时的寂寞处境和“举世无相识”的沉重悲慨。因此,“应”字便不单是自负,而且含有世无知音的自伤与愤郁。下句“霸才”,犹盖世超群之才,是诗人自指。陈琳遇到曹操那样一位豁达大度、爱惜才士的主帅,应该说是“霸才有主”了。而诗人自己的际遇,则与陈琳相反,“霸才无主”四字正是自己境遇的写照。“始怜君”的“怜”,是怜慕、欣羡的意思。这里实际上暗含着一个对比:陈琳的“霸才有主”和自己的“霸才无主”的对比。正因为这样,才对陈琳的际遇特别欣羡。这时,流露了生不逢时的深沉感慨。

  腹联分承三、四句,从“墓”字生意。上句是墓前即景,下句是墓前遥想。年深日久,陈琳墓前的石麟已经埋藏在萋萋春草之中,更显出古坟的荒凉寥落。这是寄托自己对前贤的追思缅怀,也暗示当代的不重才士,任凭一代才人的坟墓芜没荒废。由于缅怀陈琳,便进而联想到重用陈琳的曹操,想象到远在邺都的铜雀台,想必也只剩下荒凉的遗迹,在遥对黯淡的暮云了。这不仅是对曹操这样一位重视贤才的明主的追思,也是对那个重才的时代的追恋。“铜雀荒凉”,正象征着一个重才的时代的消逝。而诗人对当前这个弃贤毁才时代的不满,也就在不言中了。

  文章无用,霸才无主,只能弃文就武,持剑从军,这已经使人不胜感慨;而时代不同,今日从军,又焉知不是无所遇合,再历飘蓬。想到这里,怎能不临风惆怅,黯然神伤呢?这一结,将诗人那种因“霸才无主”引起的生不逢时之感,更进一步地表现出来了。

  全诗贯串着诗人自己和陈琳之间不同的时代、不同的际遇的对比,即霸才无主和霸才有主的对比,青史垂名和书剑飘零的对比,文采斐然,寄托遥深,不下李商隐咏史佳作。就咏怀古迹一体看,不妨视为杜甫此类作品的嫡传。


  • 诗词译文
  • 创作背景

  过去曾在史书上拜读过陈琳的文章,今天在飘流蓬转的生活中又正好经过他的坟墓。陈琳灵魂有知,想必会真正了解我这个飘蓬才士吧。我是空有盖世超群之才而不逢识才用人之主,只有白白地羡慕能受到曹操重用的陈琳了。陈琳墓前的石麟已经埋没在萋萋荒草之中,而重用陈琳的曹操,其生前所建的铜雀台大概也只能对着暮云愈显其荒凉了。生不逢时啊,只能弃文就武,持剑从军。想到这些,让人不禁临风惆怅,倍加哀伤。

陈琳:汉末著名的建安七子之一,擅长章表书记。初为大将军何进主簿,曾向何进献计诛灭宦官,不被采纳;后避难冀州,袁绍让他典文章,曾为绍起草讨伐曹操的檄文;袁绍败灭后,归附曹操,操不计前嫌,予以重用,军国书檄,多出其手。陈琳墓:在今江苏邳县。

霸才:犹盖世超群之才。

“欲将”句:意谓弃文从武,持剑从军。


参考资料:

1、萧涤非 等 .唐诗鉴赏辞典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3 :1109-1111 .

  陈琳墓址在今江苏省邳州市。这首诗当作于唐懿宗咸通三年(862年),时温庭筠东下江淮,过陈琳墓有感而作此诗。



参考资料:

1、张国举.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1:693-694

温庭筠的诗词欣赏

《三月十八日雪中作》

唐代 温庭筠温庭筠 唐代

芍药蔷薇语早梅,不知谁是艳阳才。

今朝领得春风意,不复饶君雪里开。

暂无


分享

《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

唐代 温庭筠温庭筠 唐代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眉妆漫染,叠盖了部分额黄,鬓边发丝飘过。洁白的香腮似雪,懒得起来,画一画蛾眉,整一整衣裳,梳洗打扮,慢吞吞,意迟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照一照新插的花朵,对了前镜,又对后镜,红花与容颜,交相辉映,刚穿上的绫罗裙襦,绣着一双双的金鹧鸪。


分享

《细雨》

唐代 温庭筠温庭筠 唐代

凭轩望秋雨,凉入暑衣清。极目鸟频没,片时云复轻。

沼萍开更敛,山叶动还鸣。楚客秋江上,萧萧故国情。

暂无


分享

《雍台歌》

唐代 温庭筠温庭筠 唐代

太子池南楼百尺,入窗新树疏帘隔。黄金铺首画钩陈,

羽葆停幢拂交戟。盘纡阑楯临高台,帐殿临流鸾扇开。

暂无

早雁惊鸣细波起,映花卤簿龙飞回。

暂无


分享

《荷叶杯·镜水夜来秋月》

唐代 温庭筠温庭筠 唐代

镜水夜来秋月,如雪。采莲时,小娘红粉对寒浪。惆怅,正思惟。

池中水波平如镜子,映照着夜空中的一轮秋月,月光皎洁如雪。正是采莲的时节,那采莲的少女,红粉盛妆却只能空对着寒冷的水波,不由感到万分惆怅。她人在采莲,心中却思量着远方的情郎,愁思难解,黯然神伤。


分享

《莲浦谣》

唐代 温庭筠温庭筠 唐代

鸣桡轧轧溪溶溶,废绿平烟吴苑东。

每划一下桨时就发出轧轧的轻响,船下小溪水波荡漾。吴苑东边那荒芜的绿野上,烟雾漫地而起。

水清莲媚两相向,镜里见愁愁更红。

水流清澈见底,美丽的莲花和娇媚的人脸两两相对,水平如镜,清清水里映出了那因愁而红的脸。

白马金鞭大堤上,西江日夕多风浪。

在那岸边的大堤上骑着白马手持金鞭的少年啊,太阳即将西下已近黄昏,西江可是风浪很大的呀。

荷心有露似骊珠,不是真圆亦摇荡。

看那片荷叶上沾着一滴露珠,就好似骊珠一样,虽然这露珠不是真圆,但它也在那里摇摆晃荡着。


分享

《江岸即事》

唐代 温庭筠温庭筠 唐代

水容侵古岸,峰影度青蘋.庙竹唯闻鸟,江帆不见人。

雀声花外暝,客思柳边春。别恨转难尽,行行汀草新。

暂无


分享

《定西番·细雨晓莺春晚》

唐代 温庭筠温庭筠 唐代

细雨晓莺春晚。人似玉,柳如眉,正相思。

蒙蒙细雨里,晓莺唱着晚春的晨曲。一位容颜如玉的美女,弯弯的柳眉,含着多少相思的情意。

罗幕翠帘初卷,镜中花一枝。肠断塞门消息,雁来稀。

把翠帘罗帐高高卷起,看镜中容貌花一样艳丽。相思使她愁肠断,只缘暮春雁来少,断了边关爱人的消息。


分享

《苏武庙》

唐代 温庭筠温庭筠 唐代

苏武魂销汉使前,古祠高树两茫然。

苏武初遇汉使,悲喜交集感慨万端;而今古庙高树,肃穆庄严久远渺然。

云边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烟。

羁留北海音书断绝,头顶胡天明月;荒陇牧羊回来,茫茫草原已升暮烟。

回日楼台非甲帐,去时冠剑是丁年。

回朝进谒楼台依旧,甲帐却无踪影;奉命出使加冠佩剑,正是潇洒壮年。

茂陵不见封侯印,空向秋波哭逝川。

封侯受爵缅怀茂陵,君臣已不相见;空对秋水哭吊先皇,哀叹逝去华年。


分享

《碧磵驿晓思》

唐代 温庭筠温庭筠 唐代

香灯伴残梦,楚国在天涯。

孤灯伴着我没有做完的梦,楚国千里迢迢还远在天涯。

月落子规歇,满庭山杏花。

月儿落下杜鹃也不再啼叫,只见庭院里开满了山杏花。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