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内》

宋代 孔平仲孔平仲 宋代

试说途中景,方知别后心。

行人日暮少,风雪乱山深。

暂无


分享

寄内 诗词大意

  这首诗可能作于诗人赴慧州途中,题为《寄内》,是寄给妻子的诗。他的别后心情,所谓“黯然消魂”者,在这首小诗里有充分而含蓄的表现。

  以途中景色,见别后离情,这是古代诗词中最常用的抒情方法,即以实处见虚,则实处皆虚。不说“心情”,而只说沿途风物,风物虽是早已客观存在,而行人此时此地的心头滋味却是其个人所有。其深度如何,其浓度如何,作者均未明言。且别情之浓,别情之乱,若一一说去,将花费太多笔墨,愈说得多,愈不能将此弥漫四野、飘忽惆怅的心情说全、说清,故将虚化实,使实处全虚,则更易感人。李商隐的《夜雨寄北》就是采用这种表现手法。

  按一般叙述方法,诗的顺序应为:“行人日暮少,风雪乱山深。说与途中景,方知别后心。”这里将诗句倒转,是作者独具匠心处。第一联为第二联作铺垫,第二联陡转,转折颇险而陡,因奇特而见警策,能于险中求警;若按意思顺序来写,则是平铺直叙,而无跌宕之势。读后只能感到行人于日暮时,说出风雪乱山中的感受,及因这种感受而思念家人的心情,虽流畅而失之浅淡。此则不同,首联没有说“别后心”究竟如何,次联却通过所写的途中景色来表现作者情怀的极苦、极乱。首联在字面上提出了“途中景”,却全无一字说此“景”;提出了“别后心”,却既不作心情的描述,又无形象以表现含义。诗到后面又转回头去接第一句,写“途中景”。如此安排,等于告诉读者景即心,心即景,与其写不易着笔的抽象心情,不如写引起此种情怀的实景,于实景中见到这种极苦、极乱的心情,一如刘长卿的《逢雪宿芙蓉山》:“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只着一“贫”字,使下联实写的“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变得实处全虚,一片苍茫凄寒之感,弥天而来,一般人用很多言语也说不尽的地方,他只用百十个字就渲染出来了。孔平仲此诗的妙处也在于此。


孔平仲的诗词欣赏

《因读黄鲁直所与周法曹诗诗与字俱好以此寄之》

宋代 孔平仲孔平仲 宋代

鲁直之文如电坼霜开,鲁直之书如雨行冰散。骎骎步骤日加远,与子三年不相见。

庭柯未长一尺围,起视孤标插星汉。昨朝诵子所作诗,使我自失长嗟叹。

暂无

我衰力薄空辛勤,直欲为子焚笔研。此才不使重台阁,四十青衫尚为县。

暂无

南山积雪玉倚空,高亭压城天北风。安得与子跨飞鸿,与我共哦清景中。

暂无

锵金纡紫世不空,豪杰卓荦岂易逢。愿言与子长相从,四方上下为云龙。

暂无


分享

《夜聚杨节之秘校廨宇》

宋代 孔平仲孔平仲 宋代

云乱海天低,风吹马耳破。黄昏访主人,同向幽斋坐。

谈资绿酒长,欢敌红裙座。倒载夜深归,雪花如掌大。

暂无


分享

《出城》

宋代 孔平仲孔平仲 宋代

驻马河之西,送车皆已返。郊原人渐少,风物秋将晚。

身如独鸟轻,意与青山远。

暂无


分享

《咏荷花》

宋代 孔平仲孔平仲 宋代

一花一叶自相连,待得花开叶已圆。应为施朱嫌太赤,故将嫩绿间婵娟。


分享

《昔时》

宋代 孔平仲孔平仲 宋代

昔时过此心何如,今时过此心何须。回波为我将双泪,逆上三江转五湖。


分享

《自和喻意四首 其一》

宋代 孔平仲孔平仲 宋代

寒夜风雨细,阴房灯火孤。一身无羽翼,万事有荣枯。

壮志断鳌足,雄谋编虎须。蛟龙困尺水,梦想在江湖。

暂无


分享

《惜别为从道作》

宋代 孔平仲孔平仲 宋代

尝闻直谅冠三友,自古才难非特今。今也胁肩事谄笑,君独苦口工规箴。

我常从之求过失,箕踞慢骂犹甘心。其言未必俱中理,披沙往往逢黄金。

暂无

今将去矣谁复嗣,已觉别恨凌秋阴。胸中抖擞宜一尽,留作更允相思深。

暂无


分享

《戏承君 其三》

宋代 孔平仲孔平仲 宋代

至忠至朴少人知,思话胸中听者谁。长史移家真暂住,相君为冠定他时。

道斋不废持三宝,资斧何须措一辞。更有閒堂奉清宴,客来檐雨看围棋。

暂无


分享

《白日》

宋代 孔平仲孔平仲 宋代

白日无所适,况兹秋夜深。青灯可自照,缺月强相侵。

糺缦观时事,崎岖见俗心。退藏无乃幸,矍起捧吾襟。

暂无


分享

《晚集城楼》

宋代 孔平仲孔平仲 宋代

高楼百尺修木尾,对面南山翠相倚。凭栏谈笑青云里,秋标摩空日色死。

海风萧萧东万里,吹襟洗鬓清如水。下视黄埃浊波起,车马纷纭只蝼蚁。

暂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