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行无题一百首·其六十八》

唐代 钱珝钱珝 唐代

咫尺愁风雨,匡庐不可登。

庐山近在咫尺本是极易登临,哪知因为风雨阻隔,无法攀登,叫人生愁。

只疑云雾窟,犹有六朝僧。

仰望高峰峻岭,云雾缭绕,那庐山深处洞窟中,也许仍有高僧在隐身栖息吧。

咫尺:形容距离极近。匡庐:指庐山。

六朝僧:六朝时佛教盛行,庐山多有高僧居住。


分享

江行无题一百首·其六十八 诗词大意

  此诗以“咫尺愁风雨,匡庐不可登”作为开头,随手将题目中“江行”的意思镶嵌在内,但没有明说,只是从另一角度隐隐化出,用的是“暗起”的写作手法。

  “咫”是八寸。“咫尺”,形容距离极近。“匡庐”即指庐山。近在咫尺,本是极易登临,说“不可登”,是江行遇雨所致,船至庐山脚下,却为风雨所阻,不能登山。“不可登”三字写出了使人发愁的“风雨”之势,“愁”字则透出了诗人不能领略名山风光的懊恼之情。“不可登”,不仅表示了地势的由下而上,而且,也描摹了江舟与山崖之间隔水仰望的空间关系。诗人仅仅用了十个字,即道出当时当地的特定场景,下笔非常简巧。

  一般说来,描写高山流水的诗歌,作者多从写形或绘色方面去驰骋彩笔;此诗却另辟蹊径,以引人入胜的想象开拓了诗的意境:“只疑云雾窟,犹有六朝僧”。庐山为南朝佛教胜地,当时山中多名僧大师寄迹其间。这些往事陈迹,成了诗人联想的纽带。仰望高峰峻岭,云雾缭绕,这一副奇幻莫测的景象,不能不使诗人浮想翩翩:那匡庐深处,烟霞洞窟,也许仍有六朝高僧在隐身栖息吧。此种迹近幻化、亦真亦妄的浪漫情趣,更增添了匡庐的神奇色彩。庐山令人神往的美景很多,诗人却“只疑”佛窟高僧,可见情致的高远和诗思的飘渺了。

  第三句中的“疑”字用得极好,写出了山色因云雨笼罩而给人的或隐或现的感觉,从而使读者产生意境“高古”的联想。“只疑”和“犹有”之间,一开一阖,在虚幻的想象中渗入似乎真实的判断,更显得情趣盎然。

  此诗以疑似的想象,再现了诗人内心的高远情致。写法上,似用了国画中的“滃”写技法,以淡淡的水墨来渲染烟雾迷蒙的云水,虚虚实实,将庐山写得扑朔迷离,从而取代了正面写山的有形笔墨,确可视为山水诗中别具神情的一首佳作。


  • 诗词译文

庐山近在咫尺本是极易登临,哪知因为风雨阻隔,无法攀登,叫人生愁。

仰望高峰峻岭,云雾缭绕,那庐山深处洞窟中,也许仍有高僧在隐身栖息吧。

咫尺:形容距离极近。

匡庐:指庐山。

六朝僧:六朝时佛教盛行,庐山多有高僧居住。

钱珝的诗词欣赏

《江行无题一百首·其六十八》

唐代 钱珝钱珝 唐代

咫尺愁风雨,匡庐不可登。

庐山近在咫尺本是极易登临,哪知因为风雨阻隔,无法攀登,叫人生愁。

只疑云雾窟,犹有六朝僧。

仰望高峰峻岭,云雾缭绕,那庐山深处洞窟中,也许仍有高僧在隐身栖息吧。


分享

《江行无题一百首·其八十二》

唐代 钱珝钱珝 唐代

远岸无行树,经霜有伴红。

向远岸望去,河岸的树木错落不成行。经过了秋霜的历练,已染上片片红色。

停船搜好句,题叶赠江枫。

停下舟子,脑中搜罗着赞美红叶的好句,题在树叶上,赠与这岸边的枫树。


分享

《江行无题一百首·其十二》

唐代 钱珝钱珝 唐代

翳日多乔木,维舟取束薪。

许多乔木遮住西下的夕阳,我系住行船取来一捆柴薪。

静听江叟语,尽是厌兵人。

静听那江边上老翁的谈话,原来都是厌恶战争的人们。


分享

《江行无题一百首·其九十七》

唐代 钱珝钱珝 唐代

万木已清霜,江边村事忙。

秋天到了,树叶上已有寒霜,江边的稻子也已成熟,农民们正在忙着收割。

故溪黄稻熟,一夜梦中香。

此时家乡苕溪两岸,也是稻熟金黄了吧,昨夜睡梦中还闻到金谷飘香呢!


分享

《江行无题一百首·其四十三》

唐代 钱珝钱珝 唐代

兵火有余烬,贫村才数家。

战争过后那余下火灰犹存,遭兵洗劫只剩几户穷人家。

无人争晓渡,残月下寒沙。

拂晓之时江面上无人争渡,寒气袭人向沙滩残月西沉。


分享

《未展芭蕉》

唐代 钱珝钱珝 唐代

冷烛无烟绿蜡干,芳心犹卷怯春寒。

含苞待放的芭蕉色泽光润,仿佛翠脂凝成的蜡烛一般,却没有蜡烛的烟尘,超凡脱俗,清爽宜人。春寒料峭的时候,芭蕉还未开放。一缄书藏何事,会被东风暗拆看。芳心犹卷的芭蕉有如一卷书札,真不知她内心蕴藏了多少心事。风儿会捷足先登知道芭蕉满腹的心思。

一缄书札藏何事,会被东风暗拆看。

暂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