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知逐胜忽忘寒,小立春风夕照间。
只知道寻觅胜景而忘了天寒,偶立在春风中夕阳晚照之间。
最爱东山晴后雪,软红光里涌银山。
我最喜欢那东山晴后的雪景,软红的光芒里涌来座座银山。
群山雪不到新晴,多作泥融少作冰。
东山的积雪留不到天放新晴,多成了湿润的泥土少许成冰。
最爱东山晴后雪,却愁宜看不宜登。
我最喜欢那东山晴后的雪景,发愁适合观赏而不适合攀登。
逐胜:寻觅胜景。
东山:指作者家乡的山。银山:形容雪后东山如银山。
群山:指东山。新晴:刚放晴的天气。泥融:湿润的泥土。
分享 拼 译 注
这组诗的题目直接言明“最爱”,表达情感取向。第一首诗描写了东山雪后阳光朗照的美丽景象。这首诗作于早春,天气乍暖还寒时候。东风轻拂,万物开始复苏,四山开始挣脱冬日的枯黄,泛出片片青绿。诗人整日都在追逐那一片片青绿,早已忘记了早春还有丝丝寒意。在春风夕照间停留,环顾群山,原来此刻最美的是东山上那一片雪。
第一句“只知逐胜忽忘寒”,写自己因为只顾着追逐寻觅胜景而忘记了寒冷,第二句“小立春风夕照间”写偶尔在春风中站立,在夕阳中放眼赏看美景。这两句写诗人不惧寒冷,寻觅美景,立于风中,在夕阳中欣赏美景的形象,把一个因爱美景而不顾寒冷的“痴人”形象展现出来。
第三句“最爱东山晴后雪”直言自己最喜爱东山天晴之后的雪景,而第四句“软红光里涌银山”则为全诗最妙的景语。其中“软”字写出白雪映照下的夕阳红光,是那么的柔和细微,赋予夕阳光芒以形象的触觉,写出了夕阳的无限美好。另一个“涌”字则把白雪覆盖的群山在夕阳之下闪耀光芒,在视觉上产生向自己涌动而来的动态感描绘出来,有化静为动的奇功。
第二首诗描写了阳光照耀下东山积雪消融的景象。随着时间推移,东山上的雪渐渐消融,多是变成了湿润的泥土而少许成冰,而这时还没到新晴之时。这就是前两句所写,不仅很好承接上一首点出雪后消融的景象,而且为下面“宜看不宜登”讲明原因。
值得注意的是第三句,这句“最爱东山晴后雪”在前首同样的位置就出现了,而再写一次就进一步表现了对东山之雪的喜爱,这样的情感是非常有力的。但略不同于前首,这句话的是带有些许愁意的。第四句直接点出了愁,作者所愁的是“宜看不宜登”,可以远观而不可登攀近赏,对于作者来说却是十分失望的,而且其中又隐含着对白雪消融掉的可惜。
只知道寻觅胜景而忘了天寒,偶立在春风中夕阳晚照之间。
我最喜欢那东山晴后的雪景,软红的光芒里涌来座座银山。
东山的积雪留不到天放新晴,多成了湿润的泥土少许成冰。
我最喜欢那东山晴后的雪景,发愁适合观赏而不适合攀登。
东山:指作者家乡的山。
逐胜:寻觅胜景。
银山:形容雪后东山如银山。
群山:指东山。新晴:刚放晴的天气。
泥融:湿润的泥土。
这首诗约作于宋宁宗庆元(1195—1200)年间,当时作者年老退休,隐于家乡吉水,某个春日东山有晴后雪景,作者赏而作此组诗。
参考资料:
1、张鸣.宋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419-420
碧酒时倾一两杯,船门才闭又还开。
碧清的美酒一杯又一杯,船上的门帘刚闭还复开。
好山万皱无人见,都被斜阳拈出来。
千皱万褶的好山无人能描绘,都被斜阳的余辉一一拈出来。
分享 拼 译 注
玉人自惜如花面,不许黄鹂鹦鹉见。
若令画史识倾城,写遍人间屏与扇。
暂无
春光嬾困扶不起,吹残玉笙也慵理。
暂无
是谁瞥见一梳云,微月影中扫穠李。
暂无
阿昉妵周不姓顾,笔端那得莲生步。
暂无
无妨正面与渠看,看了丹青无尽处。
暂无
古来妍丑知几何,嫫母背面谩人多。
暂无
君不见汉宫六六多少人,画图枉却王昭君。
暂无
是时当面看写真,却遣琵琶弹塞尘。
暂无
不如九京唤起文舆可,麝煤醉与竹傅神。
暂无
分享 拼
我来秋浦正逢秋,梦里重来似旧游。
我来到秋浦(池州)正是秋季,初游池州,却宛如梦中重来,游历故地;
风月不供诗酒债,江山长管古今愁。
自然风景不能偿付诗酒之债,古今的诗人总是借山水来抒发他们的忧愁;
谪仙狂饮颠吟寺,小杜倡情冶思楼。
谪仙李白曾在颠吟寺赋诗狂饮,小杜杜牧曾在冶思楼怡情自乐;
问着州民浑不识,齐山依旧俯寒流。
问附近的州民是否知道李白和杜牧,他们全然不认识,齐山依旧笼罩在寒流之中。
分享 拼 译 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