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寒吟》

唐代 孟郊孟郊 唐代

百泉冻皆咽,我吟寒更切。

半夜倚乔松,不觉满衣雪。

暂无

竹竿有甘苦,我爱抱苦节。

暂无

鸟声有悲欢,我爱口流血。

暂无

潘生若解吟,更早生白发。

暂无


分享

苦寒吟 诗词大意

  “寒”,当然也可作穷窘解,但显然苏轼指的是整个的风貌的清冷的“寒”。“寒”是一种诉诸视觉的形状。有谁感到过寒的诗和看见过瘦的诗呢?没有。以此索解,了无蹊径。但是它确实又是可感的、具体的,它触发我们的想像,引起我们的美感联想。在我们想像的天地里,就会呈现孟郊和贾岛的诗的某些画面、某种境界的美,然后会惊异地感到,用“寒”“瘦”来描述这种画面和境界所体现的美,实在是再恰当也不过了。

  这到底要作何解释呢?要解释清楚这一点,可能会涉及许多问题,诸如中国古典诗歌的特征,民族的审美习惯,中国传统诗论的特点等问题。这些问题很难一下说清楚。如果再把范围缩小一点,从一个小的角度来窥测这些现象产生的原因。譬如说,诗论家在运用诸如雄浑、寒、瘦等概念评论诗的风格时,他们的思维过程到底是怎样的?他们采用什么样的思维形式?有什么样的特点?或者有助于对这些现象的认识。本文试图涉及的,就是这样一个小问题,并且仅仅把它限制在这个小小的范围之内。

  我们先来解剖一个有代表性的实例。就从“郊寒岛瘦”开始。

  “寒”,显然不仅仅指诗的内容多写穷苦生涯,“瘦”,也不只是指缺乏辞采,而是指诗的整个风貌,指表现诗的风貌的一种意境的美的类型。苏轼没有对“郊寒岛瘦”作明确的说明,但从他的两首《读孟郊诗》中,可以看到他对“郊寒”的或一所指。诗是“孤芳擢荒秽,苦语余诗骚。水清石凿凿,湍激不受篙。初如食小鱼,所得不偿劳;又如煮彭觊,竟日嚼空螯。要当斗僧清,未足当韩豪。人生如朝露,日夜火烧膏,何苦将两耳,听此寒虫号。”在这诗里他用了三个形象的比喻来形容孟郊的诗:有如清水浅流,明沏而湍急;又如小鱼、彭觊,虽有滋味而乏丰腴膏肉;复如寒虫鸣号,给人以萧索之感。这三个比喻,都没有明确的界说。小鱼、彭觊之比,似指诗的内容不够丰满;清水激湍之喻,似指境界之清冷急促;而寒虫悲鸣之形容,则似指郊诗感情基调之悲苦凄凉。显然,这是苏轼对孟郊诗的一种感觉。这种感觉,是以一系列的联想出现的。每一个联想,虽可能由于诗的某一风格因素所印发,但其实又是对于诗的整个风貌的印象。大概就是由这一个个的印象造成了一种“清冷”的总的印象,也就是他所说的“要当斗僧清”的“清”,在清冷上可与贾岛相比。从“清冷”,又进一步转移,产生“寒”的感觉。

  我们可以再证以其它人的论述。对孟郊诗的风格特色有这种感觉的人还不少。例如,贾岛在《投孟郊》诗中,提到“容飘清冷余,自蕴襟抱中”。他注意到了孟郊诗的清冷意境,并且指出这种清冷意境与他的襟抱有关。欧阳修说:“堪笑区区郊与岛,萤飞露湿吟秋草”。“萤飞露湿吟秋草”这样一个境界给人的感觉是“清冷”。用这样一个意境来说明孟郊与贾岛的诗的风格,显然也出于联想。范晞文更引孟郊的《长安道》诗:“胡风激秦树,贱子风中泣。家家朱门开,得见不可入。长安十二衢,投树鸟亦急。高阁何人家,笙簧正喧吸”,说孟郊的诗“气促而词苦”。所谓“气促而词苦”,主要也是指感情基调的悲苦凄凉。从他所引的这首诗,可以看他要强调的是弥漫于孟郊诗中的悲苦凄凉的情调。这种情调给人的感觉,当然也还是“清冷”。又如,葛立方说孟郊诗“皆是穷蹙之语”张文潜说孟郊诗“以刻琢穷苦之言为工。”张戒说郊诗“寒苦”。魏泰说郊诗“寒涩穷僻”,意思都相近,都是指郊诗给人的悲苦凄凉的感觉。这种感觉在感情上和清冷是相通的,与苏轼的所谓“寒”,也很相近。

  我们还可以直接证以孟郊的诗。郊诗虽也有少数篇章如《游子吟》那样脉脉深情,如登科后那样轻快自得,但大多数描写的是穷悉失意的生活境遇,意境清冷,调子凄凉。我们试将《苦寒吟》抄在下面:天色寒青苍,北风叫枯桑,厚冰无裂文,短日有冷光。敲石不得火,壮阴正夺阳。调苦竟何言,冻吟成此章。

  在这诗里,孟郊用冷的色调,着意描写了一个阴冷死寂的境界和在这个境界中诗人自己穷愁苦吟的形象,在阴冷死寂的意境中浮动着凄凉的情思。《秋怀之一》:“孤骨夜虽卧,吟虫相唧唧,老泣无涕涕,秋露为滴沥。”用秋虫悲鸣的境界烘托穷苦的身世,而以秋露与涕泪的联想表现着深深的凄凉情怀。又如《秋怀之四》:“秋至老更贫,破屋无门扉,一片月落床,四壁风入衣。”《秋怀之十一》:“幽苦日日甚,老力步步微,常恐暂下床,至门不复归。”《秋怀之十三》:“秋气入病骨,老人身生冰,衰毛暗相刺,冷痛不可胜。伸至明,强强揽所凭,瘦坐形欲折,腹饥心将崩。”这类诗很多。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写穷愁生活,抒悲愁情怀,感情基调悲苦凄凉,意境清冷。这些都足以从不同方面证明,“寒”,是指诗的一种清冷的意境的美。是指由这种清冷的意境引起诗评家们的感情共鸣,触发他们的美感联想而产生的一种清冷凄凉的“寒”的感觉。它是可感的具体的。

  至于“瘦”,当然也和“寒”一样,是由诗的意境触发诗评家们的联想,而产生一种“瘦”的形象的感觉。苏轼没有进一步论述贾岛的诗,不过,从他对“郊寒”的概括方法可以证明这一点。同样,我们也可再证以贾岛的诗。“瘦”,“腴”相对,就是不丰满。读贾岛诗,会感到他的诗内容不丰满,想像不丰富,境界狭窄,虽也有少数诗篇如《剑客》慷慨激昂,但大多数诗篇感情清冷,表现着寂寞孤独的情怀,如,《秋暮》:“北门杨柳叶,不觉已缤纷。值鹤因临水,迎僧忽背云。白须相并出,暗泪两行分。默默空朝夕,苦吟谁喜闻。”全诗的境界是迫促狭窄的,想像并没有起飞,只写得垂泪苦吟的诗人独立于秋日之中,连周围景物也寥寥无几,引不起读者对诗的意境的丰富联想。《雨中怀友人》:“对雨思君子,尝茶近竹幽,儒家邻古寺,不到又逢秋。”同样缺乏丰富的想像,缺乏丰满的境界,只表现着一点寂寞孤独的情绪。贾岛的诗,寂寞孤独的情绪是很突出的,像有名的《题李凝幽居》那样表现着孤寂冷落感情基调的诗所在皆是。不丰满,狭窄,寂寞冷落,使他的作品给人造成一种单薄、孤寂的感觉,从这种感觉现,再联想到瘦削,产生属于体积的“瘦”的感觉。

  我们还可证以其他人的评价。欧阳修说贾岛“枯寂气味形之于诗句”。陆时雍说贾岛的诗“气韵自孤寂。”气味和气韵,都是指诗的意境所蕴含的色彩、气氛、情思。说他的诗气味、气韵枯寂,就是说他的诗表现出一种枯槁冷落的诗的意境。枯寂,是“瘦”的另一种说法,不过,“瘦”侧重于从神上说,枯寂侧重于从韵味上说罢了。

  无疑,“瘦”也是指一种类型的意境的美。同样是可感的,具体的。

  从以上简略的解剖中,我们可以看到,“寒”“瘦”所描述的,是诗的境界的美的类型。它是可感的,具体的,传神的。它建立在我们的审美经验的基础上,诉诸于我们的想像,触发我们的美感联想,而不是建立在概念、分析、推理、判断的基础之上,引发我们去进行理性的思辩。评论诗歌风格的许多用语,如雄浑、飘逸、壮丽、清远等等、等等,都有着这样的特点,它们不同于义界明确,高度抽象的科学的概念。为了论述的方便,我们姑且给它们一个名字,称之为“形象性概念”。

  从对“寒”“瘦”的上述分析中,我们已经可以看到,这一类概念产生的过程没有离开情感与灵感。


孟郊的诗词欣赏

《严河南》

唐代 孟郊孟郊 唐代

赤令风骨峭,语言清霜寒。不必用雄威,见者毛发攒。

我有赤令心,未得赤令官。终朝衡门下,忍志将筑弹。

暂无

君从西省郎,正有东洛观。洛民萧条久,威恩悯抚难。

暂无

苦竹声啸雪,夜斋闻千竿。诗人偶寄耳,听苦心多端。

暂无

多端落杯酒,酒中方得欢。隐士多饮酒,此言信难刊。

暂无

取次令坊沽,举止务在宽。何必红烛娇,始言清宴阑。

暂无

丈夫莫矜庄,矜庄不中看。

暂无


分享

《赠李观(观初登第)》

唐代 孟郊孟郊 唐代

谁言形影亲,灯灭影去身。谁言鱼水欢,水竭鱼枯鳞。

昔为同恨客,今为独笑人。舍予在泥辙,飘迹上云津。

暂无

卧木易成蠹,弃花难再春。何言对芳景,愁望极萧晨。

暂无

埋剑谁识气,匣弦日生尘。愿君语高风,为余问苍旻.

暂无


分享

《楚竹吟酬卢虔端公见和湘弦怨》

唐代 孟郊孟郊 唐代

握中有新声,楚竹人未闻。识音者谓谁,清夜吹赠君。

昔为潇湘引,曾动潇湘云。一叫凤改听,再惊鹤失群。

暂无

江花匪秋落,山日当昼曛。众浊响杂沓,孤清思氛氲。

暂无

欲知怨有形,愿向明月分。一掬灵均泪,千年湘水文。

暂无


分享

《自商行谒复州卢使君虔》

唐代 孟郊孟郊 唐代

一身绕千山,远作行路人。未遂东吴归,暂出西京尘。

仲宣荆州客,今余竟陵宾。往迹虽不同,托意皆有因。

暂无

商岭莓苔滑,石坂上下频。江汉沙泥洁,永日光景新。

暂无

独泪起残夜,孤吟望初晨。驱驰竟何事,章句依深仁。

暂无


分享

《杂曲歌辞。灞上轻薄行》

唐代 孟郊孟郊 唐代

长安无缓步,况值天景暮。相逢灞浐间,亲戚不相顾。

自叹方拙身,忽随轻薄伦。常恐失所避,化为车辙尘。

暂无

此中生白发,疾走亦未歇。

暂无


分享

《杏殇(杏殇,花乳也,霜翦而落,因悲昔婴,故作是诗)》

唐代 孟郊孟郊 唐代

冻手莫弄珠,弄珠珠易飞。惊霜莫翦春,翦春无光辉。

零落小花乳,斓斑昔婴衣。拾之不盈把,日暮空悲归。

暂无

地上空拾星,枝上不见花。哀哀孤老人,戚戚无子家。

暂无

岂若没水凫,不如拾巢鸦。浪鷇破便飞,风雏袅相夸。

暂无

芳婴不复生,向物空悲嗟。

暂无

应是一线泪,入此春木心。枝枝不成花,片片落翦金。

暂无

春寿何可长,霜哀亦已深。常时洗芳泉,此日洗泪襟。

暂无

儿生月不明,儿死月始光。儿月两相夺,儿命果不长。

暂无

如何此英英,亦为吊苍苍。甘为堕地尘,不为末世芳。

暂无

踏地恐土痛,损彼芳树根。此诚天不知,翦弃我子孙。

暂无

垂枝有千落,芳命无一存。谁谓生人家,春色不入门。

暂无

冽冽霜杀春,枝枝疑纤刀。木心既零落,山窍空呼号。

暂无

班班落地英,点点如明膏。始知天地间,万物皆不牢。

暂无

哭此不成春,泪痕三四斑。失芳蝶既狂,失子老亦孱。

暂无

且无生生力,自有死死颜。灵凤不衔诉,谁为扣天关。

暂无

此儿自见灾,花发多不谐。穷老收碎心,永夜抱破怀。

暂无

声死更何言,意死不必喈。病叟无子孙,独立犹束柴。

暂无

霜似败红芳,剪啄十数双。参差呻细风,噞喁沸浅江。

暂无

泣凝不可消,恨壮难自降。空遗旧日影,怨彼小书窗。

暂无


分享

《劝学》

唐代 孟郊孟郊 唐代

击石乃有火,不击元无烟。

只有击打石头,才会有火花;如果不击打,连一点儿烟也不冒出。

人学始知道,不学非自然。

人也是这样,只有通过学习,才能掌握知识;如果不学习,知识不会从天上掉下来。

万事须己运,他得非我贤。

任何事情必须自己去实践,别人得到的知识不能代替自己的才能。

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

青春年少时期就应趁早努力,一个人难道能够永远都是“少年”吗?


分享

《靖安寄居》

唐代 孟郊孟郊 唐代

寄静不寄华,爱兹嵽嵲居。渴饮浊清泉,饥食无名蔬。

败菜不敢火,补衣亦写书。古云俭成德,今乃实起予。

暂无

戆叟戆不足,贤人贤有馀。役生皆促促,心竟谁舒舒。

暂无

万马踏风衢,众尘随奔车。高宾尽不见,大道夜方虚。

暂无

卧有洞庭梦,坐无长安储。英髦空骇耳,烟火独微如。

暂无

厚念恐伤性,薄田忆亲锄。承世不出力,冬竹肯抽菹。

暂无

外物莫相诱,约心誓从初。碧芳既似水,日日咏归欤。

暂无


分享

《忆周秀才、素上人,时闻各在一方》

唐代 孟郊孟郊 唐代

东西分我情,魂梦安能定。野客云作心,高僧月为性。

浮云自高闲,明月常空净。衣敝得古风,居山无俗病。

暂无

吟听碧云语,手把青松柄。羡尔欲寄书,飞禽杳难倩。

暂无


分享

《逢江南故昼上人会中郑方回》

唐代 孟郊孟郊 唐代

相逢失意中,万感因语至。追思东林日,掩抑北邙泪。

筐箧有遗文,江山旧清气。尘生逍遥注,墨故飞动字。

暂无

荒毁碧涧居,虚无青松位。珠沉百泉暗,月死群象闭。

暂无

永谢平生言,知音岂容易。

暂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