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院二小松》

唐代 李群玉李群玉 唐代

一双幽色出凡尘,数粒秋烟二尺鳞。

一双幽暗的松树在尘世出现,数粒稚嫩而翠绿的小松初生的枝叶挂在二尺高的松树上。

从此静窗闻细韵,琴声长伴读书人。

从此静静的书窗外可以听这细微的松声,如琴声一般常伴着读书人。


分享

书院二小松 诗词大意

  在我国古典诗歌中,或将苍松联想为飞龙,或赋贞松以比君子,这类诗篇数量不少。而李群玉的这首诗,却别开生面,是其中富于独创性而颇具情味的一首。

  第一句是运用绝句中“明起”的手法,从题目的本意说起,不旁逸斜出而直入诗题。句中的“一双”,点明题目中的“二小松”。这一句,有如我国国画中的写意画,着重在表现两株小松的神韵。诗人用“幽色”的虚摹以引起人们的想象,以“出凡尘”极言它们的风神超迈,不同凡俗。如果说这一句是意笔,或者说虚写,那么,第二句就是工笔,是实写。“数粒秋烟”,以“秋烟”比况小松初生的稚嫩而翠绿的针叶,这种比喻是十分新颖而传神的,前人似乎没有这样用过;而以“粒”这样的量词来状写秋烟,新奇别致,也是李群玉的创笔,和李贺的“远望齐州九点烟”的“点”字、有同一机杼之妙。张揖《广雅》:“松多节皮,极粗厚,远望如龙鳞。”诗中的“二尺鳞”,一方面如实形容松树的外表,其中的“二尺”又照应前面的“数粒”,切定题目,不浮不泛,点明并非巨松而是“小松”。首二句,诗人扣紧题目中的“二小松”着笔,写来情味丰盈,以下就要将“二小松”置于“书院”的典型环境中来点染了。

  在诗人们的笔下,松树有远离尘俗的天籁,如储光羲《石子松》诗的“冬春无异色,朝暮有清风”,如顾况《千松岭》诗的“终日吟天风,有时天籁止。问渠何旨意,恐落凡人耳”。“从此静窗闻细韵”,李群玉诗的第三句可能从前人诗句中得到过启发,但又别开生面。庭院里的两株小松,自然不会松涛澎湃,天籁高吟,而只能细韵轻送了。“细韵”一词,在小松的外表、神韵之外,又写出它特有的声音,仍然紧扣题旨,而且和“静窗”动静对照,交相映发。“琴声长伴读书人”,结句的“琴声”紧承第三句的“细韵”,并且将它具象化。“长伴读书人”,既充分地抒发了诗人对小松爱怜、赞美的情感,同时也不着痕迹地补足了题目中的“书院”二字。这样,四句诗脉络一贯,句连意圆,构成了一个新颖而和谐的艺术整体。

  松树是诗歌中经常歌咏的题材,容易写得落套,而此诗却能翻出新意,别具情味,这就有赖于诗人独到的感受和写新绘异的艺术功力了。


  • 诗词译文

一双幽暗的松树在尘世出现,数粒稚嫩而翠绿的小松初生的枝叶挂在二尺高的松树上。

从此静静的书窗外可以听这细微的松声,如琴声一般常伴着读书人。

秋烟:特指植物,比绿树、绿草等聚于一处,遥看之下,如堆烟。

李群玉的诗词欣赏

《自遣》

唐代 李群玉李群玉 唐代

翻覆升沈百岁中,前途一半已成空。浮生暂寄梦中梦,世事如闻风里风。

修竹万竿资阒寂,古书千卷要穷通。一壶浊酒暄和景,谁会陶然失马翁。

暂无


分享

《宿巫山庙二首》

唐代 李群玉李群玉 唐代

寂寞高堂别楚君,玉人天上逐行云。

停舟十二峰峦下,幽佩仙香半夜闻。

暂无

庙闭春山晓月光,波声回合树苍苍。

暂无

自从一别襄王梦,云雨空飞巫峡长。

暂无


分享

《火炉前坐》

唐代 李群玉李群玉 唐代

孤灯照不寐,风雨满西林。多少关心事,书灰到夜深。


分享

《莲叶》

唐代 李群玉李群玉 唐代

根是泥中玉,心承露下珠。在君塘下种,埋没任春浦。


分享

《赠魏三十七》

唐代 李群玉李群玉 唐代

名珪字玉净无瑕,美誉芳声有数车。

莫放焰光高二丈,来年烧杀杏园花。

暂无


分享

《北风》

唐代 李群玉李群玉 唐代

病发乾垂枕,临风强起梳。蝶飞魂尚弱,蚁斗体犹虚。

瘦骨呻吟后,羸容几杖初。庭幽行药静,凉暑翠筠疏。

暂无


分享

《赠人》

唐代 李群玉李群玉 唐代

曾留宋玉旧衣裳,惹得巫山梦里香。

曾经留下宋玉的旧衣裳,惹得巫山神女梦里添香。

云雨无情难管领,任他别嫁楚襄王。

男女有情无情很难把握,任由她另又嫁给楚襄王。


分享

《病起别主人》

唐代 李群玉李群玉 唐代

益愧千金少,情将一饭殊。恨无泉客泪,尽泣感恩珠。


分享

《洞庭干二首》

唐代 李群玉李群玉 唐代

借问蓬莱水,谁逢清浅年。伤心云梦泽,岁岁作桑田。

朱宫紫贝阙,一旦作沙洲。八月还平在,鱼虾不用愁。

暂无


分享

《桂州经佳人故居》

唐代 李群玉李群玉 唐代

桂水依旧绿,佳人本不还。只应随暮雨,飞入九疑山。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