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 xī | 音注 | ㄒㄧ |
偏旁 | 谷 | ||
总笔画数 | 17 | 部外笔画数 | 10 |
五笔码 | EXDK | 仓颉码 | BKCOR |
郑码 | PVOJ | 电码 | 6254 |
四角 | 28868 | Unicode | 8C3F |
区位码 | 笔顺 | 34435541343434251 | |
英语 | valley,gorge,mountain stream | 英汉互译 |
同溪。
谿
豀 xī〈名〉(形声。从水,奚声。本义:山沟,山谷) 同本义 [gully;valley]
谿,谷也。——《广雅》
若高山之与深谿。——《吕氏春秋·察微》。注:“无水曰谿。”
川曰谿。李注:“出于山入于川为谿也。”——《尔雅·释水·水注》
涧谿沼沚之毛。——《左传·隐公三年》。毛注:“谿亦涧也。”
不临深谿,不知地之厚也。——《荀子·劝学》
其山时露骨峥峥,然犹见谿流也。——《徐霞客游记》
又如:谿谷;谿壑
《酉集中》《谷字部》 ·谿 ·康熙筆画:17 ·部外筆画:10
《唐韻》苦兮切《集韻》《韻會》《正韻》牽奚切,����音溪。《說文》山瀆无所通者。《爾雅·釋水》水注川曰谿。《疏》杜預曰:谿,亦㵎也。李巡曰:水出於山入於川曰谿。宋均曰:有水曰谿,無水曰谷。《左傳·隱三年》㵎谿沼沚之毛。《荀子·勸學篇》不臨深谿,不知地之厚也。 又弩名。《戰國策》谿子少府。《註》谿子,弩名。少府所造,射六百步之外。《淮南子·俶眞訓》登千仞之谿。《註》谿,蠻夷也。以柘桑爲弩。一曰谿,子國名。又陽匠名。 又獸名。《山海經》天帝山有獸,狀如狗,名曰谿邊。《註》或作谷遺。 又地名。《史記·吳太伯世家》楚復來伐,次于乾谿。《註》楚東境。 又姓。《莊子·田子方》田子方侍坐于魏文侯,數稱谿工。又複姓。《潛夫論》吳夫槩王奔楚棠谿,因以爲氏。 又通作磎。《馬融·長笛賦》臨萬仞之石磎。《註》磎同谿。《廣韻》或作嵠、溪。 又《集韻》堅奚切,音雞。《類篇》蠰谿,土螽,似蝗而小。 又弦雞切,音奚。義同。
《卷十一》《谷部》 ·谿
山瀆无所通者。从谷奚聲。苦兮切
粤语:kai1kai4
客家话:[梅县腔]hai1ke.1hi2[海陆丰腔]hai1kie1hi2[客英字典]kai1hai1ke1[台湾四县腔]hai1kie1hi2[宝安腔]kai1[陆丰腔]hai1[客语拼音字汇]hai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