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哉行 其一》

两汉 曹操曹操 两汉

古公亶甫,积德垂仁。

思弘一道,哲王于豳。

暂无

太伯仲雍,王德之仁。

暂无

行施百世,断发文身。

暂无

伯夷叔齐,古之遗贤。

暂无

让国不用,饿殂首山。

暂无

智哉山甫,相彼宣王。

暂无

何用杜伯,累我圣贤。

暂无

齐桓之霸,赖得仲父。

暂无

后任竖刁,虫流出户。

暂无

晏子平仲,积德兼仁。

暂无

与世沈德,未必思命。

暂无

仲尼之世,主国为君。

暂无

随制饮酒,扬波使官。

暂无


分享

曹操的诗词欣赏

《善哉行》

两汉 曹操曹操 两汉

自惜身薄祜。夙贱罹孤苦。既无三徙教。不闻过庭语。

其穷如抽裂。自以思所怙。虽怀一介志。是时其能与。

暂无

守穷者贫贱。惋叹泪如雨。泣涕于悲夫。乞活安能睹。

暂无

我愿于天穷。琅邪倾侧左。虽欲竭忠诚。欣公归其楚。

暂无

快人由为叹。抱情不得叙。显行天教人。谁知莫不绪。

暂无

我愿何时随。此叹亦难处。今我将何照于光曜。释衔不如雨。

暂无


分享

《苦寒行》

两汉 曹操曹操 两汉

北上太行山,艰哉何巍巍!

北征登上太行山,山高岭峻多艰难!

羊肠坂诘屈,车轮为之摧。

羊肠坂路真崎岖,一路颠簸车轮断。

树木何萧瑟,北风声正悲。

风吹树木声萧萧,北风呼啸发悲号。

熊罴对我蹲,虎豹夹路啼。

熊罴当路面对我蹲坐,虎豹夹道发威狂嚎叫。

溪谷少人民,雪落何霏霏!

溪谷荒凉人烟少,大雪纷纷漫天飘。

延颈长叹息,远行多所怀。

抬头远望长声叹息,长途跋涉思绪如潮。

我心何怫郁,思欲一东归。

我心郁郁多么愁闷,真想东归返回故乡。

水深桥梁绝,中路正徘徊。

水深桥断难前进,大军徘徊半路上。

迷惑失故路,薄暮无宿栖。

行军迷路失方向,傍晚还没有住宿的地方。

行行日已远,人马同时饥。

走啊走啊日久远,人疲马乏又渴又饥。

担囊行取薪,斧冰持作糜。

担着行囊边走边砍柴,凿冰煮粥充饥肠。

悲彼《东山》诗,悠悠使我哀。

想起那篇《东山》诗,深深触动我的哀伤。


分享

《冬十月》

两汉 曹操曹操 两汉

孟冬十月,北风徘徊,天气肃清,繁霜霏霏。

初冬十月,北风呼呼地吹着。气氛肃杀,天气寒冷,寒霜又厚又密。

鵾鸡晨鸣,鸿雁南飞,鸷鸟潜藏,熊罴窟栖。

鹍鸡鸟在清晨鸣叫着,大雁向南方远去,猛禽也都藏身匿迹起来,就连熊也都入洞安眠了。钱镈停置,农收积场。逆旅整设,以通贾商。农民放下了农具不再劳作,收获的庄稼堆满了谷场。旅店正在整理布置,以供来往的客商住宿。

钱镈停置,农收积场,逆旅整设,以通贾商。

我能到这里是多么的幸运啊,高诵诗歌来表达自己的这种感情。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暂无


分享

《气出唱》

两汉 曹操曹操 两汉

游君山,甚为真。

遨游君山感觉很真实,

磪䃬砟硌,尔自为神。

大山小石个个是神祇。

乃到王母台,金阶玉为堂,芝草生殿旁。

如同来到王母瑶台上,金阶玉堂殿旁长灵芝。

东西厢,客满堂。

东西两厢客人全坐满,

主人当行觞,坐者长寿遽何央。

主人劝酒祈寿无尽时。

长乐甫始宜孙子。

久欢常乐适合子与孙,

常愿主人增年,与天相守。

更愿主人寿长与天齐。


分享

《土不同》

两汉 曹操曹操 两汉

乡土不同,河朔隆冬。

这里的乡土与黄河以南的土地有很大不同。

流澌浮漂,舟船行难。

到了深冬,河里漂浮着冰块,舟船难以前行;

锥不入地,蘴藾深奥。

地被冻得用锥子都扎不进去,田地荒芜长满干枯厚密的蔓菁和蒿草。

水竭不流,冰坚可蹈。

河水冻结不流动,上面由坚硬的冰覆盖,人都可以行走。

士隐者贫,勇侠轻非。

有识之士穷困潦倒,而好勇斗狠的人却不在乎随意犯法。

心常叹怨,戚戚多悲。

我为此叹息怨恨,心中充满了悲伤和忧愁。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真是幸运极了,用歌唱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吧。


分享

《善哉行 其二》

两汉 曹操曹操 两汉

自惜身薄祜,夙贱罹孤苦。

既无三徙教,不闻过庭语。

暂无

其穷如抽裂,自以思所怙。

暂无

虽怀一介志,是时其能与!

暂无

守穷者贫贱,惋叹泪如雨。

暂无

泣涕于悲夫,乞活安能睹?

暂无

我愿于天穷,琅邪倾侧左。

暂无

虽欲竭忠诚,欣公归其楚。

暂无

快人由为叹,抱情不得叙。

暂无

显行天教人,谁知莫不绪。

暂无

我愿何时随?此叹亦难处。

暂无

今我将何照于光曜?释衔不如雨。

暂无


分享

《度关山》

两汉 曹操曹操 两汉

天地间,人为贵。

万物生于天地,人类高贵无比。

立君牧民,为之轨则。

设立君主管理百姓,成为世上正常规矩。

车辙马迹,经纬四极。

天子车辙国君马迹,畅通天下纵横各地。

黜陟幽明,黎庶繁息。

决定人才优劣升降,掌握百姓繁衍生息。

於铄贤圣,总统邦域。

我要赞美圣贤君主,他们总管国家疆域。

封建五爵,井田刑狱,

分封诸侯授给官爵,建立井田颁布法律。

有燔丹书,无普赦赎。

宁烧丹书废除刑罚,也不乱开释罪先例。

皋陶甫侯,何有失职。

舜时皋陶周时甫侯,作为狱官错在哪里?

嗟哉后世,改制易律。

可惜可叹后代人们,制度办法统统改易。

劳民为君,役赋其力。

驱使百姓辛劳奉君,摊派徭役榨取民力。

舜漆食器,畔者十国,

虞舜下令漆饰食具,激起众国纷纷叛离。

不及唐尧,采椽不斫。

哪如唐尧俭朴实在,用柞做椽且不削齐。

世叹伯夷,欲以厉俗。

难怪世人赞赏伯夷,盼望搞好社会风气。

侈恶之大,俭为共德。

奢侈本是最大罪恶,节俭美德不容怀疑。

许由推让,岂有讼曲。

许由不肯接受天下,难道需要辨出道理?

兼爱尚同,疏者为戚。

只要实行兼爱尚同,再疏也会和睦亲密。


分享

《述志令》

两汉 曹操曹操 两汉

  孤始举孝廉,年少,自以本非岩穴知名之士,恐为海内人之所见凡愚,欲为一郡守,好作政教,以建立名誉,使世士明知之;故在济南,始除残去秽,平心选举,违迕诸常侍。以为强豪所忿,恐致家祸,故以病还。

  我被举为孝廉时,年纪很轻,自以为不是那种隐居深山而有名望的人士,恐怕被天下人看作是平庸无能之辈,所以想当一个郡的太守,把政治和教化搞好,来建立自己的名誉,让世上的人都清楚地了解我。所以我在济南任国相时,开始革除弊政,公正地选拔、推荐官吏,这就触犯了那些朝廷的权贵。因而被豪强权贵所恨,我恐怕给家族招来灾祸,所以托病还乡了。

  去官之后,年纪尚少,顾视同岁中,年有五十,未名为老。内自图之,从此却去二十年,待天下清,乃与同岁中始举者等耳。故以四时归乡里,于谯东五十里筑精舍,欲秋夏读书,冬春射猎,求底下之地,欲以泥水自蔽,绝宾客往来之望。然不能得如意。

  辞官之后,年纪还轻,回头看看与我同年被荐举的人当中,有的年纪已五十多岁了,还没有被人称作年老。自己内心盘算,从现在起,往后再过二十年,等到天下安定太平了,我才跟同岁中那些刚被举为孝廉的人相等罢了。所以返回家乡,整年不出,在谯县东面五十里的地方建了一学社,打算在秋夏读书,冬春打猎,只希望得到一点瘠薄的土地,想老于荒野、不被人知,断绝和宾客交往的念头。但是这个愿望没有能实现。

  后徵为都尉,迁典军校尉,意遂更欲为国家讨贼立功,欲望封侯作征西将军,然后题墓道言“汉故征西将军曹侯之墓”,此其志也。而遭值董卓之难,兴举义兵。是时合兵能多得耳,然常自损,不欲多之;所以然者,多兵意盛,与强敌争,倘更为祸始。故汴水之战数千,后还到扬州更募,亦复不过三千人,此其本志有限也。

  后来我被征召做了都尉,又调任典军校尉,心里就又想为国家讨贼立功了。希望得到封侯,当个征西将军,死后在墓碑上题字说:“汉故征西将军曹侯之墓”。这就是我当时的志向。然而遇上董卓犯上叛乱,各地纷纷起兵讨伐。这时我完全可以招集更多的兵马,然而我却常常裁减,不愿扩充;所以这样做,是因为兵多了意气骄盛,要与强敌抗争,就可能重新引起祸端。所以汴水之战时,我部下只有几千人,后到扬州再去招募,也仍不过三千人,这是因为我本来的志向就很有限。  后领兖州,破降黄巾三十万众。又袁术僭号于九江,下皆称臣,名门曰建号门,衣被皆为天子之制,两妇预争为皇后。志计已定,人有劝术使遂即帝位,露布天下,答言“曹公尚在,未可也”。后孤讨禽其四将,获其人众,遂使术穷亡解沮,发病而死。及至袁绍据河北,兵势强盛,孤自度势,实不敌之;但计投死为国,以义灭身,足垂于后。幸而破绍,枭其二子。又刘表自以为宗室,包藏奸心,乍前乍却,以观世事,据有当州,孤复定之,遂平天下。

身为宰相,人臣之贵已极,意望已过矣。

  后来我担任兖州刺史,击败了黄巾农民军,收编了三十多万人。再有袁术在九江盗用皇帝称号,部下都向他称臣,改称城门为建号门。衣冠服饰都按照皇帝的制度,两个老婆预先抢着当皇后。计划已定,有人劝说袁术立即登基,向天下人公开宣布。袁术回答说:“曹公尚在,还不能这样做。”此后我出兵讨伐,擒拿了他的四员大将,抓获了大量部属,致使袁术势穷力尽,瓦解崩溃,最后得病而死。待到袁绍占据黄河以北,兵势强盛,我估计自己的力量,实在不能和他匹敌;但想到我这是为国献身,为正义而牺牲,这样也足以留名后世。幸而打败了袁绍,还斩了他的两个儿子。还有刘表自以为是皇室的同族,包藏奸心,忽进忽退,观察形势,占据荆州,我又平息了他,才使天下太平。自己当上了宰相,作为一个臣子已经显贵到极点,已经超过我原来的愿望了。

  今孤言此,若为自大,欲人言尽,故无讳耳。设使国家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或者人见孤强盛,又性不信天命之事,恐私心相评,言有不逊之志,妄相忖度,每用耿耿。齐桓、晋文所以垂称至今日者,以其兵势广大,犹能奉事周室也。《论语》云:“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周之德可谓至德矣。”夫能以大事小也。昔乐毅走赵,赵王欲与之图燕。乐毅伏而垂泣,对曰:“臣事昭王,犹事大王;臣若获戾,放在他国,没世然后已,不忍谋赵之徒隶,况燕后嗣乎!”胡亥之杀蒙恬也,恬曰:“自吾先人及至子孙,积信于秦三世矣;今臣将兵三十余万,其势足以背叛,然自知必死而守义者,不敢辱先人之教以忘先王也。”孤每读此二人书,未尝不怆然流涕也。孤祖、父以至孤身,皆当亲重之任,可谓见信者矣,以及子桓兄弟,过于三世矣。

  今天我说这些,好像很自大,实是想消除人们的非议,所以才无所隐讳罢了。假使国家没有我,还不知道会有多少人称帝,多少人称霸呢!可能有的人看到我的势力强大,又生性不相信天命之事,恐怕会私下议论,说我有夺取帝位的野心,这种胡乱猜测,常使我心中不得安宁。齐桓公、晋文公所以名声被传颂至今日的原因,是因为他们的兵势强大,仍能够尊重周朝天子啊。《论语》说:“周文王虽已取得了三分之二的天下,但仍能尊奉殷王朝,他的道德可说是最崇高的了。”因为他能以强大的诸侯来侍奉弱小的天子啊。从前燕国的乐毅投奔赵国,赵王想与他图谋攻打燕国。乐毅跪伏在地上哭泣,回答说:“我侍奉燕昭王,就像侍奉大王您,我如果获罪,被放逐到别国,直到死了为止,也不会忍心谋害赵国的普通百姓,何况是燕国的后代呢?”秦二世胡亥要杀蒙恬的时候,蒙恬说:“从我的祖父、父亲到我,长期受到秦国的信用,已经三代了。现在我领兵三十多万,按势力足够可以背叛朝廷,但是我自知就是死也要恪守君臣之义的原因,是不敢辱没先辈的教诲,而忘记先王的恩德啊。”我每次阅读有关这两个人的书,没有不感动得悲伤流泪的。从我的祖父、父亲直到我,都是担任皇帝的亲信和重臣,可以说是被信任的,到了曹丕兄弟,已经超过三代了。

  孤非徒对诸君说此也,常以语妻妾,皆令深知此意。孤谓之言:“顾我万年之后,汝曹皆当出嫁,欲令传道我心,使他人皆知之。”孤此言皆肝鬲之要也。所以勤勤恳恳叙心腹者,见周公有《金縢》之书以自明,恐人不信之故。然欲孤便尔委捐所典兵众,以还执事,归就武平侯国,实不可也。何者?诚恐己离兵为人所祸也。既为子孙计,又己败则国家倾危,是以不得慕虚名而处实祸,此所不得为也。前朝恩封三子为侯,固辞不受,今更欲受之,非欲复以为荣,欲以为外援,为万安计。

  我不仅是对诸位来诉说这些,还常常将这些告诉妻妾,让他们都深知我的心意。我告诉他们说:“待到我死去之后,你们都应当改嫁,希望要传述我的心愿,使人们都知道。”我这些话都是出自肺腑的至要之言。我所以这样勤勤恳恳地叙说这些心腹话,是看到周公有《金縢》之书可以表明自己的心迹,恐怕别人不相信的缘故。但要我就此放弃所统率的军队,把军权交还朝庭,回到武平侯的封地去,这实在是不行的啊。为什么呢?实在是怕放弃了兵权会遭到别人的谋害。这既是为子孙打算,也是考虑到自己垮台,国家将有颠覆的危险。因此不得不贪图虚名而使自己遭受实际的祸害。这是迫不得已的啊。先前,朝庭恩封我的三个儿子为侯,我坚决推辞不接受,现在我改变主意打算接受它。这不是想再以此为荣,而是想以他们作为外援,从确保朝廷和自己的绝对安全着想。

  孤闻介推之避晋封,申胥之逃楚赏,未尝不舍书而叹,有以自省也。奉国威灵,仗钺征伐,推弱以克强,处小而禽大。意之所图,动无违事,心之所虑,何向不济,遂荡平天下,不辱主命。可谓天助汉室,非人力也。然封兼四县,食户三万,何德堪之!江湖未静,不可让位;至于邑土,可得而辞。今上还阳夏、柘、苦三县户二万,但食武平万户,且以分损谤议,少减孤之责也。

  每当我读到介子推逃避晋文公的封爵,申包胥逃避楚昭王的赏赐,没有不是放下书本而感叹,以此用来反省自己的。我仰仗着国家的威望,代表天子出征,以弱胜强,以小胜大。想要办到的事,做起来无不如意,心里有所考虑的事,实行时无不成功。就这样扫平了天下,没有辜负君主的使命。这可说是上天在扶助汉家皇室,不是人力所能企及的啊。然而我的封地占有四个县,享受三万户的赋税,我有什么功德配得上它呢!现在天下还未安定,我不能让位。至于封地,可以辞退一些。现在我把阳夏、柘、苦三县的二万户赋税交还给朝庭,只享受武平县的一万户。姑且以此来平息诽谤和议论,稍稍减少别人对我的指责吧!


分享

《艳》

两汉 曹操曹操 两汉

云行雨步,超越九江之皋。

初意打算南征荆州,施泽惠给江南人民。

临观异同,心意怀犹豫,不知当复何从?

面对北伐和南征两种不同意见,便犹豫起来,不知如何为好。

经过至我碣石,心惆怅我东海。

到达碣石后,看到百姓所受的压迫,心情更加伤感。


分享

《谣俗词》

两汉 曹操曹操 两汉

瓮中无斗储,发箧无尺缯。

看看土瓮没有一斗粮,打开竹箱没有一尺缯。

友来从我贷,不知所以应。

朋友向我借贷,不知道怎样去应承。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