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愁》

清代 丘逢甲丘逢甲 清代

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

春愁难以排遣,强打起精神眺望远山,往事让人触目惊心热泪将流。

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台湾的四百万同胞齐声大哭,去年的今天,就是祖国宝岛被割让的日子!

潸:流泪的样子。

四百万人:指当时台湾人口合闽、粤籍,约四百万人。去年今日:指1895年4月17日,清王朝与日本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将台湾割让给日本。


分享

春愁 诗词大意

  这首诗作于1896年春,即《马关条约》签订一年后。诗人痛定思痛,抒发了强烈的爱国深情。春天本是一年中最美好的季节,草绿林青,百花争艳,连春山也显得格外妩媚。但诗人为什么觉得春愁难以排遣,以致勉强地观看春山也毫无兴致呢?这是因为诗人始终未能忘记去年春天发生的那件令人痛心疾首的往事。台湾本是中国的神圣领土,诗人生于斯、长于斯,想不到满清卖国政府竟将它割让给了日本。这是对台湾人民的无耻出卖,也是台湾人民的奇耻大辱。回想起这一惊心动魄的惨剧,诗人怎能不愁情满怀、怆然泪下呢?“情能移景,景亦能移情”(吴乔《围炉诗话》)此时诗人被迫离开故乡,看见大陆的春山,联想起故乡台湾的青山绿水——那片被日寇侵占的土地,自然触景伤怀了。春愁难遣,看山落泪,正表现了诗人对祖国和故乡山水的热爱。末两句诗中,诗人又用逆挽句式描述了去年今日台湾被割让时,四百万台湾人民同声痛哭,俯地悲泣的情景。这一催人泪下的情景生动地表明了全体台湾人民是热爱祖国的,台湾是伟大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从这一角度讲,这首诗鲜明地体现了当时的时代精神,又具有珍贵的史料价值。这首诗,语言朴实无华,但却具有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这主要是由于诗人与自己的人民同呼吸,共爱憎,泪洒在一起。“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这首诗的动人,主要是因为它真实而强烈地表达了人民的情感和心声。


  • 诗词译文
  • 创作背景

春愁难以排遣,强打起精神眺望远山,往事让人触目惊心热泪将流。台湾的四百万同胞齐声大哭,去年的今天,就是祖国宝岛被割让的日子!

潸:流泪的样子。

四百万人:指当时台湾人口合闽、粤籍,约四百万人。

去年今日:指1895年4月17日,清王朝与日本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将台湾割让给日本。

  丘逢甲是晚清爱国诗人、教育家。台湾被清廷割让给日本后,丘逢甲组织台湾义军抗击日本侵略者,抗战失败后返回从教。诗人思念台湾同胞,不禁流下满腔热泪。这首诗可与后面一首谭嗣同的《有感一章》对看,因为这两首诗都表现出晚清爱国志士们对祖国前途命运的忧心忡忡。


丘逢甲的诗词欣赏

《东山感春诗,次己亥感秋韵 其四》

清代 丘逢甲丘逢甲 清代

衣冠南渡避胡来,凭仗双轮碾海开。应有田横客相笑,春帆叶叶过登莱。


分享

《寻镇山楼故址,因登城四眺,越日遂游城北诸山十二首 其一》

清代 丘逢甲丘逢甲 清代

邻江边粤俯闽关,楼橹参差桂岭间。欲拨寒芜寻古戍,疏林斜日半城山。


分享

《林氅云郎中》

清代 丘逢甲丘逢甲 清代

故人天末缄诗至,格似龙标供奉多。不愧南中称十子,一时人望属西河。


分享

《台湾竹枝词 其七》

清代 丘逢甲丘逢甲 清代

任他颜色照银泥,一样朱唇黑齿齐。螓首蛾眉都易事,教人难觅是瓠犀。


分享

《己亥五月二日东山大忠祠祝文信国公生日 其四》

清代 丘逢甲丘逢甲 清代

公诗纪生日,实始山中作。客聂、谢朱、萧,唱酬夕飞爵。

筑堂面大江,文笔峰崿崿。自号曰文山,姑写山中乐。

暂无

于时军国事,平章付秋壑。茫茫天下计,铁铸六州错。

暂无

浮沉一麾守,山居未能廓。白雁渡江来,皋亭北风恶。

暂无

嗟公困奔走,百折志不弱。辛苦立二王,海滨足难托。

暂无

流涕赴燕时,哀歌日光薄。指南与吟啸,两集未零落。

暂无

屡吟初度诗,乾坤声寂寞。四年五章在,俯仰感今昨。

暂无

即今为公寿,宁止陈杯杓。华表倘归来,请赋南飞鹤。

暂无


分享


分享


分享

《山村即目》

清代 丘逢甲丘逢甲 清代

一角西峰夕照中,断云东岭雨蒙蒙。

林枫欲老柿将熟,秋在万山深处红。

暂无


分享

《论诗次铁庐韵 其六》

清代 丘逢甲丘逢甲 清代

彼此纷纷说界疆,谁知世有大文章。中天北斗都无定,浮海观星上大郎。


分享

《有书时事者,为赘其卷端 其四》

清代 丘逢甲丘逢甲 清代

人间成败论英雄,野史荒唐恐未公。古柳斜阳围坐听,一时谈笑付盲翁。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