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万语 趣历史 节日文化 大写意泼墨是什么时候开始的?大写意人物画开山鼻祖 梁楷

大写意泼墨是什么时候开始的?大写意人物画开山鼻祖 梁楷

  在中国绘画史上,唐代始有水墨画。水墨山水画始自王维,而泼墨法则始自王墨,到了北宋时米氏父子独创大写意泼墨山水,开一代新风,而真正把泼墨人物画推向高峰的是梁楷。

  梁楷(生卒年未祥),他的祖先是东平(山东东平)人,南渡后流寓钱塘。曾在宁宗嘉泰年间(1201—1202年)为画院侍诏。善画人物道释、鬼神、山水,是南宋画院中除马远、夏圭之外最有名的画院画家。他性情疏野,不拘小节,常常饮酒自乐,并愿与高僧逸士妙峰、化石间、智愚等往来,喜参禅问道。据《图绘宝鉴》载宁宗曾“赐金带,楷不受,挂于院内而去。嗜酒自乐,号曰梁风子”。

  综观梁楷的绘画有两个不同时期:

  第一、学习传统时期。此时他主要学习唐吴道子以来的绘画风格,师从画院祗候贾师古,贾是李公麟的学生,是著名的白描画家。从现存的梁氏的《高僧故实》、《释迦出山图》可以看出他此时的风格是属于画法工整,师法传统的时期。吴其贞说他画《渊明图》:“写渊明把菊行松树下,画法工致,精神迥出。”[吴其贞《书画记》。 ]《紫桃轩杂录》评:“梁楷写佛道像细入毫毛。”所以《画继补遗》说他“描写飘逸,青过于蓝”。这种扎实的传统白描功夫是其日后创大写意的基础。

  第二、创大写意减笔人物的阶段。梁楷天性豪放不羁的个性,必然要导引他变法求新,梁氏中年以后,一变而为粗放飘逸的写意减笔的人物画风。这种以水墨为主、笔法简练的画风,据称是其学习石恪的结果。《图画宝鉴》说其画“传于世者皆草草,谓之减笔”,《书画记》记其《高僧图》“画法简略,盖效吴道子”,说明他的减笔画也是受到了传统的启发,而一变为粗放写意的。

  梁楷的水墨人物、山水、花鸟等都自成一格,对中国写意画的影响最大,并在中国画技法方面作出了创造性的革新,具体表现在:

  1.用笔极简谓之“减笔画”。

  后世石涛提出中国画为“一笔画”,就强调了绘画要简炼,而能够象梁楷的人物画这样简炼的作品,前无古人。他在用笔上,画法简约,力求廖廖几笔,一气呵成,而又颇具神采。最具代表性的是其代表作《太白行吟图》。李白这位才学横溢的“谪仙人”家喻户晓,表现他的绘画作品也最多,而此幅作品没有精心的外表描绘,面部略显用心,也只用了数笔,而白发鬓至衣袍、两足,都用大笔信手涂来,一挥而就,随意勾画,行笔如飞,整个身体的衣服只用了四笔就勾画了出来,而李白潇洒出尘的神采,跃然纸上。画虽极简,然而却表现出了诗人文雅清静的气质。面部的骨与肉及毛发质感也仿佛都清晰可见,而衣着宽松自然,用简炼的几笔画出,更加突出了面部。背景不着一物,而给人以宽阔的天空和无边无际的遐思。这应该是历代画李白的代表作,“信手挥写,颇类作草书法,而神气奕奕,在笔墨之外。”[张所望《阅耕余录》评梁氏《孟襄阳之灞桥驴背图》]

  2.善作泼墨,笔墨淋漓。

  梁楷的重要贡献是独创泼墨人物,泼墨据称始于唐王墨,宋米芾作山水画始用泼墨法,而真正以淋漓的水墨作画的应推梁楷。这种风格无疑是最合他的性格,也是最代表他的个性的。据称,梁楷受到了五代石恪的影响,石恪善画佛道人物,画风亦豪放不羁,正合梁氏的思想。宋代是一个中国水墨大发展的时期,无论是山水、花鸟,都在运用发展水墨技巧。梁楷突破了“形似”的束缚,而力求表现一种内在的精神。他创造性地发展了中国画。如他画的《泼发墨仙人》就是这类风格的代表作。

  梁楷用大提笔,饱含水墨,纵笔横扫,泼出身体与衣服,再以简单的三四笔,勾画出和尚的头、眉、眼、口、鼻,再加数笔,一个坦胸露肚、憨态可鞠的醉和尚跃然纸上。想其下笔,急风骤雨,豪不迟疑;笔墨纵恣,似无成法,而法在其中,意求象外之似。清乾隆御题:“地行不识名和姓,大似高阳一酒徒。应是瑶台仙宴罢,淋漓襟袖尚模糊。”[见《泼墨仙人》乾隆题诗。 ]

  3.传神写照,呼之欲出。

  “意在笔先,笔周意内”,是梁楷绘画的特点。他的画虽极简炼,但能够应物象形,简中求神。梁楷笔墨继承了唐以来写意画的技法,又加以发展,在豪放之外,还善于抓住对象的主要特征,表面时似漫不经心,实则意在其中,从画李白的神采到画《泼墨仙人》的精神表现,都表明他自觉地追求对象的内在精神气质的绘画特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节日文化

德昂族服饰 德昂族人习惯穿什么样的衣服

德昂族服饰 德昂族人习惯穿什么样的衣服
  德昂族的服饰,具有浓厚的民族色彩,尽管各支系间的服饰都有差别,但仍不失其共同特点,加之他们的服饰与民间流传的美妙动听的故事紧密相连,更给予人们神奇和深刻的印象。唐代史书早已记载着德昂族的先民——茫人部落以“藤篾腰箍”为饰,这一装束,历经宋,元,明,清千余年。德昂族的姑娘成年后,在裙子的腰部佩戴上五六圈或十余圈,甚至二三十圈藤蔑制的“腰箍”,这些“腰箍”宽窄粗细不一,多漆成红、黑、黄、绿诸色,有...

德昂族舞蹈 为何说德昂族的舞蹈很奇葩

德昂族舞蹈 为何说德昂族的舞蹈很奇葩
  象鼓舞:德昂族的舞蹈,广为流传的是象脚鼓舞。由敲鼓,打着铓、钹的男子带头,其他男女老少跟在后面,按一定步法,手势绕圈而舞。也有男女分成两圈,男子组成外圈,女子组成内圈。由一戴草帽的男子带头击鼓,其他男子跟随,提起大裤脚,露出腿上所剌花纹,绕场欢舞。妇女组成的内圈,排头的女青年击铓锣,与击鼓男青年配合,跟随的妇女亦与男子并排而舞。  水鼓舞:水鼓舞是德昂族所独有的,其步法,形式基本与象鼓舞相同,...

德昂族历史 德昂族民族简介

德昂族历史 德昂族民族简介
  德昂族,又称“崩龙族”,中华人民共和国与缅甸联邦共和国交界地区的少数民族。中国一侧居住在云南德宏、保山、临沧等地的深山中,缅甸一侧居住在掸邦、克钦邦等地的深山中,与傣族(掸族)、景颇族(克钦族)、佤族等民族交往密切。历史上,德昂族曾被称为“扑子”、“茫人”、“蒲人”等称呼,自清代起,史籍乾隆《东华录》,光绪《永昌府志》等书根据傣族对他们的称呼并记载为“崩龙”,当地汉族又根据他们妇女服饰的特点,...

德昂族服饰 德昂族服饰有何民族特色

德昂族服饰 德昂族服饰有何民族特色
  德昂族的服饰十分富有自己的特色,男子多穿蓝、黑色大襟上衣和宽而短的裤子,裹黑、白布头巾,巾的两端饰以彩色绒球。妇女多穿藏青色或黑色的对襟短上衣和长裙,用黑布包头,上衣襟边镶两道红布条,用四五对大方块银牌为钮扣,长裙上织有彩色的横条纹。青年人不论男女均喜欢佩戴银项圈、耳筒、耳坠等首饰。  在德昂族的服饰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妇女身上的腰箍。按德昂人的习惯,姑娘成年后,都要在腰部佩戴上数个、甚至数十个...

德昂族文化 德昂族语言文字有何特征

德昂族文化 德昂族语言文字有何特征
  德昂族是云南最古老的民族之一,其先民最早居住在怒江东岸、澜沧江西岸的保山一带,因不服哀牢人(傣族先民)的统治,逐步向西南方向的缅甸西北部迁徙,定居在缅甸西北部及与中国交界一带的深山中。德昂族曾被中原王朝称为“朴子”、“茫人”等称呼,因其分布在古代濮人西南方向,被中原王朝草率地归类到“百濮”一类的民族中。德昂族先民在隋唐时称为“茫蛮”、“扑子蛮”、“望苴子蛮”,他们先后臣服于汉、晋及南诏、大理国...

新华字典查汉字

按笔画数 按偏旁 按拼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