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拉族建筑 撒拉族民居有着怎样的历史

复制
趣历史

2024-12-17 08:01:18

90

撒拉 建筑 民居 有着 怎样 历史

  撒拉族古老的民居建于明末,总建筑面积达200平方米,是典型的中国古代三合庭院式建筑,整体布局坐北朝南,南面正中建平顶大门。孟达篱笆楼历经明、清、民国约四百年的沧桑岁月,风貌依然如故。篱笆楼分上下二层,上层设卧室、贮藏室、沐浴室等,楼底房间内阔廊窄,设作牲畜圈,具有羌族的特点。

  楼体框架用山中木质良好的松木构成,墙体用山中杂木枝条编织,两面抹以黑土草泥,其上再涂以白土泥,墙体中间为空,这种方法即节省建筑材料,又减轻了楼体的重量,中空的墙体冬暖夏凉,透气性较强,在建筑过程中撒拉先民充分考虑了当地实际情况,即在孟达地区,坡陡平地少,林木多,建篱笆楼取材方便,又不占土地,整个建筑布局美观大方,合理科学,充分体现了撒拉族农民的勤劳智慧,这座古老的撒拉族民居,是撒拉族地区唯独遗存的明清民居建筑。

  近几年,日本、美国、香港、台湾为国内众多游客慕名前来观赏、拍照。清时代的经济、文化、社会、生活和东迁历史古老的撒拉族民居对研究撒拉族明、,开发撒拉族文化具有重要的价值,是了解、认识、研究撒拉族历史的宝贵实物材料,循化县每年9月举办旅游节,10月举行摄影节。

3.jpeg

  青海孟达地区古称河关地,自古以来,是甘青交通要冲,从元代开始,生活在孟达地区的撒拉人,充分发挥他们的才能和智慧,开发林地,利用当地自然林木土石资源,同时,与周边藏、汉、回、土、保安等民族交往,集结丰厚的多民族文化,修建创造了篱笆楼建筑。

    因此,篱笆楼不仅记载着不同时代的建筑特征,也是撒拉族建筑风格的历史记忆,同时积淀着多民族的文化现象,是高原上难得一见的、具有一方民族区域特色的古建筑。

  篱笆木楼通常分上、下两层,上层设卧室、客房等,楼底房间为仓库、畜圈等。篱笆木楼的楼体框架均由木质良好的松木构成,墙体用杂木枝条编织,两面抹以草泥,墙体中间为空。房子的门窗和柱子大多雕饰有各种精美的图案。

  使用这种方法建造的楼房,既节省建筑材料,又可以减轻楼体重量,同时,中空的墙体冬暖夏凉、透气性强。撒拉族的篱笆楼设计,以明清时期的建筑风格最具特色。这一时期,撒拉族的社会经济生活得到了发展,人口不断增加。当时,建房讲究牢固、美观、经济、变通,突出防风、防震、适用、安全的作用,因而通常选用精良的松类木材。

  这一时期,孟达有不少人家,以“当家子”(兄弟组织)“孔木散”(家族组织)为社会基层组织,相继修建篱笆楼建筑群,全村形成了台子巷、上庄巷、衙门巷、牦牛巷等8大巷区,道巷两侧楼楼相对,高低不平,千姿百态,十分壮观。

4.jpeg

  撒拉族的古民居篱笆楼,明清以来分布在循化撒拉族自治县的孟达、大庄、旱平、塔撒坡、木厂等村落,以及甘肃省积石山县的大河家关门村一带。

    撒拉族人修建的篱笆楼,吸收了汉、藏以及伊斯兰文化,可以说是各民族智慧的结晶,也是研究撒拉族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历史的实物资料。同时,这种独具特色的篱笆楼建筑丰富了我国民居建筑文化,具有重要的建筑艺术价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