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宏道
复制袁宏道(1568~1610)明代文学家,字中郎,又字无学,号石公,又号六休。汉族,荆州公安(今属湖北公安)人。宏道在文学上反对“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风气,提出“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性灵说。与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并有才名,合称“公安三袁”。
千万语
袁宏道的人物生平
袁宏道(1568~1610)少敏慧,善诗文,明代文学家,字中郎,又字无学,号石公,又号六休。年十六为诸生,结社城南,自为社长,“社友年三十以下者皆师之,奉其约束不敢犯。”万历二十年(1592)登进士第,万历二十三年(1595)谒选为吴县知县,听政敏决,公庭鲜事。政暇与士大夫谈文说诗,以风雅自命。宏道任吴县县令时,在任仅二年,就使“一县大治”,“吴民大悦”。辞去县令后,“为人贷得百金”,作妻室生活费用。宰相申时行赞叹说:“二百年来,无此令矣!”他辞去吴县县令,在苏杭一带游玩,写下了很多著名的游记,如《虎丘记》《初至西湖记》等。他生性酷爱自然山水,甚至不惜冒险登临。他曾说“恋躯惜命,何用游山?”“与其死于床,何若死于一片冷石也。” 万历二十六年(1598),袁宏道收到在京城任职的哥哥袁宗道的信,让他进京。他只好收敛起游山玩水的兴致,来到北京,被授予顺天府(治所在北京)教授。越二年,补礼部仪制司主事,数月即请告归。后迁官至稽勋郎中,不久即谢病归里。万历三十八年(1610)九月六日(10月20日)卒,年四十有三。他去世以后,连购买棺材及眷属回故里的路费都是朋友们的捐助和卖尽他的书画几砚凑的。《明史》卷二八八有传。与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并有才名,合称“公安三袁”。流传至今的作品集有《潇碧堂集二十卷》,《潇碧堂续集十卷》,《瓶花斋集十卷》,《锦帆集四卷去吴七牍一卷》,《解脱集四卷》,《敝箧集二卷》,《袁中郎先生全集二十三卷》,《梨云馆类定袁中郎全集二十四卷》,《袁中郎全集四十卷》,《袁中郎文钞一卷》等等。其中《满井游记》被编入八年级(下)人教版语文书内。
袁宏道的诗词鉴赏
更多-
霞彩收晴色,澄波媚夕晖。饥鹰奔树冷,沙樢触人飞。墩叟迎儿出,乡童负犬归。少年饶酒力,何事怯寒威。[查看详情]
-
囊中随意贮青蚨,歌吹虽喧不可无。隐逸也须添故事,江山真合点狂夫。随身恰似天宫殿,寓目皆披水画图。甲子不须颁凤历,但看莲发与莲枯。[查看详情]
-
藕塘风起散花鳞,踏遍溪桥不上尘。饥鹤偶来添半口,浮云忽破现分身。每嫌蕉叶遮帘子,为触番书置净巾。自起浇莎汰白石,清閒赖是不如人。[查看详情]
-
卑官自觉与心安,五亩无家去亦难。毡榻所亲唯老易,儒衫相对几孤寒。香茶每供邻僧去,院树时同小弟看。雪色照帘花飐水,浊尊聊复对空盘。[查看详情]
-
士老不曾官,女老不曾媒。无媒知真性,不官见隐才。守道七十载,寂寞类寒灰。逢山遍瑑句,得黍即衔杯。笔绝知麟获,人亡为国哀。科斗馀文字,残书化草莱。马鬣封三尺,文翁安在哉。空斋遗杖履,长叹续归来。[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