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遵宪 〔清代〕

黄遵宪图片
黄遵宪(1848年4月27日~1905年3月28日)晚清诗人,外交家、政治家、教育家。字公度,别号人境庐主人,汉族客家人,广东省梅州人,光绪二年举人,历充师日参赞、旧金山总领事、驻英参赞、新加坡总领事,戊戌变法期间署湖南按察使,助巡抚陈宝箴推行新政。工诗,喜以新事物熔铸入诗,有“诗界革新导师”之称。黄遵宪有《人镜庐诗草》、《日本国志》、《日本杂事诗》。被誉为“近代中国走向世界第一人”。

  • 评价
  • 人物生平
  • 主要成就
黄遵宪在短短的58年生涯中,游历日、英、法、意、比、美及新加坡等西方国家以及香港等共13个年头,亲身感受到扑面而来的西方文化浪潮,他站在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高度,理性地把握世界的潮流和中国的国情,积极主张维新变法,在维新变法失败后,他却矢志不渝,坚信“滔滔江水日趋东,万法从新要大同”的革新之道。100多年过去了,今天缅怀起这位客家先贤的远见卓识,仍然令人肃然起敬!

  黄遵宪于1848年4月27日生于广东梅州(梅县)。他的一生可分为四个阶段:即读书应试阶段(1863~1876);出使阶段(1877年~1894年);参加变法阶段(1895年~1898年);乡居阶段(1899年~1905年)。

  1876年中举人,1877年随驻日大使何如璋出使日本,曾被日本历史学界称为中国“最有风度、最有教养的外交家”。驻日期间,撰写《日本国志》(1887年成书),全书共四十卷,五十余万字,详细论述日本变革的经过及其得失,借以提出中国改革的主张。驻日期间,针对日本于1875年派兵占领琉球,建议对日本采取强硬的政策和立场。1882年,调任驻美国旧金山总领事。适逢美国议院制订了《限制华工条例》15条,旧金山侨民深受其害,多名侨民被当地政府以“不卫生”为借口而被捕入狱。此前,黄遵宪就此已向清政府提出对策,但未被采纳。因此,他只能在自己职权范围内,尽力保护中国侨民。他在视察旧金山华工聚住地之后,亲自探望关押华工的美国监狱,并叫随从丈量监牢面积,责问美国人:“这里人多地窄、空气污浊,难道监狱里的卫生条件要比华侨的住处好吗。”经过黄遵宪的努力,被拘捕的华侨被全部释放。黄遵宪动用国际法,争得了总领事给华工签发执照的权利。从此,华工来往中美之间,有法可依。

  1890年,黄遵宪以分省补用道任驻英国二等参赞,1891年任驻新加坡总领事,从事改善侨胞待遇、保护侨胞财产的工作,发展华侨教育,取得一定成效。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期间,黄遵宪被召回国,任江宁洋务局总办。1895年参与上海强学会、与梁启超、谭嗣同等人创办《时务报》,任湖南长宝盐法道,后署理湖南按察使。戊戌变法期间辅佐湖南巡抚陈宝箴大力推行变革,倡立的湖南保卫局,将近代警政引入中国。1898年8月,被任命为出使日本大臣。戊戌变法失败后,被清政府列为“从严惩办”的维新乱党,由于外国驻华公使等干预,清政府允许黄遵宪辞职还乡。

  黄遵宪回乡后仍热心推进立宪、革命等工作,并潜心新体诗创作,被誉为“诗界革命巨子”。同时,他热心家乡教育事业,创立嘉应兴学会议所,自任会长,积极兴办新学堂。晚年黄遵宪在墙上悬挂兴中会会员谢缵泰画的《时局全图》。1904年冬,即黄逝世前一年,他在《人境庐诗草》最后一首诗《病中纪梦述寄梁任父》中写道:“……君头倚我壁,满壁红模糊。起起拭眼看,噫吁瓜分图……。”1905年3月28日,黄遵宪病逝于家乡梅州,终年五十八岁。六年后,辛亥革命爆发,封建制度在中国终结。

  私人藏书丰富,光绪十年(1884年)开始筹建藏书楼。光绪二十四年(1898)回到广东之时,一心在其“人境庐”著述和收藏,对于前朝古书和当时实用之书,一并收藏,编撰有《嘉应黄氏人境庐藏书目录》,著录有:经部100种,1 291册;史部253种,5 122册;子部221种,1 425册;集部212种,1 523册;丛书21种,2 468册、自著书4种,21册,合计811种、11 850册。珍本有《修慧寺塔铭》,其余多为普通实用之本。先后积藏有10余万卷图书,供当地学生阅览。

主题题材
  黄遵宪早年即经历动乱,关心现实,主张通今达交以“救时弊”(《感怀》其一)。从光绪三年(1877)到二十年(1894),他以外交官身份先后到过日本、英国、美国、新加坡等地。经过亲自接触资产阶级文明和考察日本明治维新成功的经验,他明确树立起“中国必变从西法”(《己亥杂诗》第四十七首自注)的思想,并在新的文化思想激荡下,开始诗歌创作的新探索。他深感古典诗歌“自古至今,而其变极尽矣”,再继为难。但他深信“诗固无古今也”,“苟能即身之所遇,目之所见,耳之所闻,而笔之于诗,何必古人?我自有我之诗者在矣”(《与朗山论诗书》)。他沿着这条道路进行创造性的实践,突破古诗的传统天地,形成了足以自立、独具特色的“新派诗”,被梁启超誉为“独辟境界,卓然自立于二十世纪诗界中”(《饮冰室诗话》三二),成为“诗界革命”的巨匠和旗帜。
  黄遵宪的诗“诗之外有事,诗之中有人”(《人境庐诗草自序》),广泛反映了诗人经历的时代,具有深厚的历史内容。反帝卫国、变法图强是他诗歌的两大重要主题。在反帝方面,从抵抗英法联军到庚子事变,他的诗都有鲜明反映。特别是关于中日战争,他写下的《悲平壤》、《哀旅顺》、《哭威海》、《台湾行》、《渡辽将军歌》等系列诗作,反帝卫国思想尤为突出。诗人在这类主题的作品里颂扬抗战,抨击投降,充满爱国主义激情和深挚的忧国焦思。其中不少篇章,规模宏伟,形象生动,表现出诗歌大家的气魄和功力。如《冯将军歌》中写到:“将军一叱人马惊,从而往者五千人。五千人马排墙进,绵绵延延相击应。轰雷巨炮欲发声,既戟交胸刀在颈。敌军披靡鼓声死,万头窜窜纷如蚁。十荡十决无当前,一日横驰三百里。”将中法战争中爱国将领冯子材鸷猛无前的英雄形象和冯军排山倒海的气势,活现在纸上。
  黄遵宪早在《感怀》、《杂感》、《日本杂事诗》等作品中即批判陈腐事物,赞赏派遣留学生和日本明治维新等新事物。后来他更以饱满的热情讴歌变法维新,期望能通过变革使中华民族重新崛起:“黄人捧日撑空起,要放光明照大千。”(《赠梁任父同年》)戊戌政变发生,他作《感事》、《仰天》等诗痛惜新政夭折,忧虞国家前途,百感交集,情思深挚:“忍言赤县神州祸,更觉黄人捧日难”(《感事》其八)。但他没有动摇自己的信念,《己亥杂诗》第四十七首说:
  滔滔海水日趋东,万法从新要大同。后二十年言定验,手书心史井函中。这种坚信变旧趋新的历史潮流不可扼抑的精神,贯穿在他的诗作中。
  值得注意的是,处于新旧交替时代的黄遵宪的诗歌,较早地描写了海外世界以及伴随近代科学而涌现的新事物,拓宽了题材和反映生活的领域,写出了古典诗歌所没有的新内容。他的《今别离》四首分别吟咏在出现轮船、火车、电报、照相和已知东西两半球昼夜相反的条件下,离别的新况味,别开生面,令人耳目一新。诗人将新学理融入诗意内涵以表现同种一家等人生理想和事物变化转换之理,一新诗境,别饶兴味。诗人在这首诗里说“足遍五洲多异想”,他从一个封建国家踏进资本主义世界,事事物物都触动他的诗心歌绪,把古人不曾接触的海外世界反映到中国诗歌中来。《八月十五夜太平洋舟中望月作歌》以流美豪宕的笔墨,勾勒出太平洋上夜航独有的情境。至如各国奇异的风光,如日本的樱花(《樱花歌》),伦敦的大雾(《伦敦大雾行》),巴黎的铁塔(《登巴黎铁塔》),锡兰岛的卧佛(《锡兰岛卧佛》)等,无不收摄在诗人的笔下。海外诗篇也涉及外国民俗与时事政治。《日本杂事诗》从多方面反映了日本的历史和社会生活。《纪事》诗富有风趣地描写了美国总统大选时,共和、民主两党千方百计宣传自己、激烈争夺选民的情景。

艺术特点
  黄遵宪说“风雅不亡由善作,光丰之后益矜奇”(《酬曾重伯编修》其二),他深知诗歌的生命在于变化与创造。他的诗就是在广泛吸取前人成就的基础上,本着“善作”的精神,沿着“矜奇”的趋势,推陈出新,加以创造,形成自己的独特面目。首先,他的诗虽然常有一种前瞻追求的浪漫豪情,但更主要的方面是真切的写实。他有不少宏篇巨制,篇幅都超越古人,往往自成某一方面小史,如《番客篇》近于华侨南洋开发史,《逐客篇》堪称赴美华工血泪史,《拜曾祖母李太夫人墓》不啻作者的家族史与童年生活史。他善于以细致的笔墨叙事、状物、写景,铺排场面,勾画人物,既内容丰富,又形象生动。如《渡辽将军歌》形象鲜明地刻画出吴大?这个人物。吴本是湖南巡抚,喜好金石,中日战争爆发,恰好购得一枚汉印,印文为“渡辽将军”,自以为是封侯之兆,遂请缨出师。开篇写其出征的盛气:“闻鸡夜半投袂起,檄告东人我来矣。此行领取万户侯,岂谓区区不余畀!”豪气冲天。篇中写其朝会诸将的场面:
  ……岁朝大会召诸将,钢炉银烛围红毡。酒酣举白再行酒,拔刀亲割生彘肩。自言平生习枪法,炼目炼臂十五年。目光紫电闪不动,袒臂示客如铁坚。淮河将帅巾帼耳,萧娘吕姥殊可怜。看余上马快杀贼,左盘右辟谁当前。鸭绿之江碧蹄馆,坐令万里销锋烟。坐中黄曾大手笔,为我勒碑铭燕然!
  吴大言不惭之态,不可一世之概,活龙活现。然而“两军相接战甫交,纷纷鸟散空营逃”。前之气势如虎,后之怯懦如鼠,在强烈的反差中有力地勾画出其丑陋形象。其次,为了表现丰富的现实内容,作者比较注意吸取古人以文为诗的经验,所谓“以单行之神运俳偶之体”,“用古文家伸缩离合之法以入诗”(《人境庐诗草自序》)。但取其长而避其短,在篇章结构上,注意波澜曲折,长而不板;叙写上多用比兴与描写,减少抽象直陈;议论尽量精要,并安置于描写之后,使之有水到渠成、画龙点睛之妙。再次,作者广泛采摘语言资料,“自群经三史,逮于周秦诸子之书,许郑诸家之注,凡事名物名切于今者,皆采取而假借之”(《人境庐诗草自序》),同时又不排斥“流俗语”(《杂感》其二)。这使他的诗歌词汇丰赡,富于表现力,典雅之中多生气与变化。但他用典雅词语过多,不免带来艰奥晦涩的缺陷。黄遵宪的诗“以旧风格含新意境”,体现了由旧到新的过渡。

客家诗宗
  黄遵宪是“诗界革命”的主将,是嘉应州的一代诗宗。他曾辑录了客家民歌9首,收入《人境庐诗草》之中,大大地提高了客家歌谣的社会地位。梁启超说:“近世诗人,能镕铸新思想入旧风格者,当推黄公度”;“公度之诗,独辟境界,卓然自立于二十世纪诗界中,群推为大家”。
  他在《人境庐诗草》中描述客家山歌:“瑶峒月夜,男女隔岭唱和,兴往情来,余音袅娜,犹存歌仙之遗风,一字千回百折,哀厉而长,称山歌。”

黄遵宪的诗词欣赏

《和钟西耘庶常德祥律门感怀诗》

清代 黄遵宪黄遵宪 清代

雷动星驰入贡车,舌人环列护爻闾。

但占风雨都来享,偶断苞茅便问诸。

暂无

宅北曾分羲仲命,绥南远赐赵佗书。

暂无

盟津八百争朝会,犹记征祥纪白鱼。

暂无


分享

《乱后归家 其三》

清代 黄遵宪黄遵宪 清代

一炬成焦土,先人此敝庐。有家真壁立,无树可巢居。

小妇啼开箧,群童喜荷锄。苔花经雨长,狼藉满家书。

暂无


分享

《近世爱国志士歌 其十二》

清代 黄遵宪黄遵宪 清代

宗五汝宗五,呼天诉民苦。恨不漆头颅,留看民歌舞。


分享

《续怀人诗 其十六》

清代 黄遵宪黄遵宪 清代

波臣流转哭涂穷,犹自低徊说故宫。中有丹书有金印,蛮花仙蝶粉墙红。


分享

《乱后归家 其二》

清代 黄遵宪黄遵宪 清代

即别潮州去,还从蓬辣归。累人行箧少,滞我客舟迟。

颠倒归来梦,惊疑痛定思。便还无处所,已喜免流离。

暂无


分享

《羊城感赋六首》

清代 黄遵宪黄遵宪 清代

早潮晚汐打城门,玉漏声催铜鼓喧。

百货均输成剧邑,五方风气异中原。

暂无

舵舟舆轿山川险,帕首刀府帅尊。

暂无

今古茫茫共谁语,越王台下正黄昏。

暂无


分享

《乱后归家 其一》

清代 黄遵宪黄遵宪 清代

遂有还家乐,跳梁贼尽平。举家开笑口,一棹出江城。

儿女团圞坐,风波自在行。惊魂犹未定,夜半莫呼兵。

暂无


分享

《杂感·大块凿混沌》

清代 黄遵宪黄遵宪 清代

大块凿混沌,浑浑旋大圜;

隶首不能算,知有几万年。

暂无

羲轩造书契,今始岁五千;

暂无

以我视后人,若居三代先。

暂无

俗儒好尊古,日日故纸研;

暂无

六经字所无,不敢入诗篇。

暂无

古人弃糟粕,见之口流涎;

暂无

沿习甘剽盗,妄造丛罪愆。

暂无

黄土同抟人,今古何愚贤;

暂无

即今忽已古,断自何代前?

暂无

明窗敞流离,高炉蒸香烟;

暂无

左陈端溪砚,右列薛涛笺;

暂无

我手写我口,古岂能拘牵!

暂无

即今流俗语,我若登简编;

暂无

五千年后人,惊为古斓斑。

暂无


分享

《近世爱国志士歌 其六》

清代 黄遵宪黄遵宪 清代

锁港百不知,惟梦君先觉。到今鴂舌声,遍地设音学。


分享

《拜曾祖母李太夫人墓》

清代 黄遵宪黄遵宪 清代

郁郁山上松,呀呀林中乌。松有荫孙枝,乌非反哺雏。

我生堕地时,太婆七十五。明年阿弟生,弟兄日争乳。

暂无

太婆向母怀,伸手抱儿去。从此不离开,一日百摩抚。

暂无

亲手裁绕罗,为儿制衣裳。糖霜和面雪,为儿作餦餭。

暂无

发乱为梳头,脚腻为暖汤。东市买脂粉,靧面日生香。

暂无

头上盘云髻,耳后明月珰。红裙绛罗襦,事事女儿妆。

暂无

牙牙初学语,教诵《月光光》。一读一背诵,清如新炙簧。

暂无

三岁甫学步,送儿上学堂。知儿故畏怯,戒师莫严庄。

暂无

将出牵衣送,未归踦闾望。问讯日百回,赤足足奔忙。

暂无

春秋多佳日,亲戚尽团聚。双手擎掌珠,百口百称誉。

暂无

我家七十人,诸子爱渠祖。诸妇爱渠娘,诸孙爱渠父。

暂无

因裙便惜带,将缣难比素。老人性偏爱,不顾人笑侮。

暂无

邻里向我笑,老人爱不差。果然好相貌,艳艳如莲花。

暂无

诸母背我骂,健犊行破车。上树不停脚,偷芋信手爬。

暂无

昨日探鹊巢,一跌败两牙。噀血喷满壁,盘礴画龙蛇。

暂无

兄妹昵我言,向婆乞金钱。真倾紫荷囊,滚地金铃圆。

暂无

爷娘附我耳,幼婆要加餐。金盘脍鲤鱼,果为儿下咽。

暂无

伯叔牵我手,心知不相干。故故摩儿顶,要图老人欢。

暂无

儿年九岁时,阿爷报登科。剑儿大父傍,一语三摩挲。

暂无

此儿生属猴,聪明较猴多。雏鸡比老鸡,异时知如何?

暂无

我病又老耄,情知不坚牢。风吹儿不长,那见儿扶摇。

暂无

待儿胜冠时,看儿能夺标。他年上我墓,相携著宫袍。

暂无

前行张罗伞,后行鸣鼓箫。猪鸡与花果,一一分肩挑。

暂无

爆竹响墓背,墓前纸钱烧。手捧紫泥封,云是夫人诰。

暂无

子孙共罗拜,焚香向神告。儿今幸胜贵,颇如母所料。

暂无

世言鬼无知,我定开口笑。大父回顾儿,此言儿熟记。

暂无

一年记一年,儿齿加长矣。儿是孩提心,那知太婆事。

暂无

但就儿所见,依稀记一二。太婆每出人,笼东拄一杖。

暂无

后来杖挂壁,时见垂帷帐。夜夜携儿眠,呼娘搔背䖹。

暂无

展转千挞腰,殷殷春雷响。佛前灯尚明,窗隙见月上。

暂无

大父搴帘来,欢笑时鼓掌。琐屑及乡邻,讥诃到官长。

暂无

每将野人语,眩作鬼魅状。太婆悄不应,便知婆欲睡。

暂无

户枢徐徐关,移踵车轮曳。明朝阿娘来,奉匜为盥洗。

暂无

欲饭爷捧盘,欲羹娘进匕。大父出迎医,覼缕讲脉理。

暂无

咀嚼分尝药,斟酌共量水。自儿有知识,日日见此事。

暂无

几年举场忙,几年绝域使。忽忽三十年,光阴迅弹指。

暂无

今日来拜墓,儿既须满嘴。儿今年四十,大父七十九。

暂无

所喜颇聪强,容颜类如旧。周山看松柏,不要携杖走。

暂无

拜跪不须扶,未觉躬伛偻。挂珠碧霞犀,犹是母所授。

暂无

绣补炫锦鸡,新自粤西购。一手搴颔髭,一手振袍袖。

暂无

打鼓唱迎神,红毡齐泥首。上头艺红香,中间酌黄酒。

暂无

青箬苞黍粽,紫丝络莲藕。大父在前跪,诸孙跪在后。

暂无

森森排竹笋,依依伏杨柳。新妇外曾孙,是婆定昏媾。

暂无

阿端年始冠,昨年已取妇。随兄擎腰扇,阿和亦十五。

暂无

长樛次当孙,此皆我儿女。青青秀才衣,两弟名谁某。

暂无

少者新簪花,捧觞前拜手。次第别后先,提抱集贱幼。

暂无

一家尽偕来,只恨不见母。母在婆最怜,刻不离左右。

暂无

今日母魂灵,得依太婆否?树静风不停,草长春不留。

暂无

世人尽痴心,乞年拜北斗。百年那可求,所愿得中寿。

暂无

谓儿报婆恩,此事难开口。求母如婆年,儿亦奉养久。

暂无

儿今便有孙,不得母爱怜。爱怜尚不得,那论贤不贤。

暂无

上羡大父福,下伤吾母年。吁嗟无母人,悠悠者苍天!

暂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