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万语 趣历史 节日文化 京师的涮羊肉文化是如何形成的?北京餐馆的社会功能有哪些?

京师的涮羊肉文化是如何形成的?北京餐馆的社会功能有哪些?

  乾隆嘉庆之后,都城京师和全国各地都流行吃涮羊肉,这与乾隆时期的御膳有关。下面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清朝初年,涮羊肉已经列入宫廷菜肴,而尤其以乾隆五十年和嘉庆元年两次千叟宴,主要菜品则是火锅,而在其他大型宴会上,火锅也是必不可少的菜品之一。来自全国各地的平民、官员,在从千叟宴回乡后,必然会称赞在千叟宴上皇帝所赏赐的吃食,而火锅也因此流行起来,清宫中饮食火锅的习俗也由宫廷影响到官府以及民间。

image.png

  一、火锅食符建构

  1、北派火锅以北京的涮羊肉火锅

  在全国范围内,火锅这一饮食形式也是较为普遍的,也有一些地域特色鲜明的火锅如:北派火锅、广帮火锅、贵州酸汤火锅、云南野山菌火锅等。相较而言,重庆火锅进入大众视野的时间甚至显得稍晚一些,但是就火锅的符号化程度及其在群体身份认同中的重要性而言,重庆火锅却在全国各色火锅中一枝独秀。区别于其它火锅的物质性特征,会同重庆人赋予火锅的地方文化意义,乃至与重庆其它的地方文化内容一起构成相互依赖的文化系统,这个系统界定了其内部成员区别于他人的身份。北派火锅以北京的“涮羊肉火锅”和东北满族的“酸菜白肉火锅”为代表。

  “涮羊肉火锅”顾名思义以羊肉为主要食材,羊肉挑选讲究,一般都采用内蒙古集宁草原上当年或两年内育肥的短尾绵羊肉,为保证质量还要求是阉割过的公羊。北派火锅区域,吃火锅多称“涮”,如“涮羊肉”,广帮火锅则称为“打边炉”,重庆人吃火锅多称“烫火锅”。从吃相来看,重庆人无论男女老幼,在火锅桌边的放浪形骸、豪爽气派也是闻名全国。这些区别体现了重庆人在“饮食乐趣”上与他者的不同,重庆人也通过食物、饮食行为的差异性表述了自我,强调了自我群体的性格特点、审美取向等文化价值特点。

image.png

  2、食物的历史

  食物成为自我的转喻,还因为关于食物的历史记忆构成了“我们的历史”,成为时间的表征。不少老人无比怀念的回忆着:早年在河岸边,垒几块鹅卵石支起砂锅,几个人或蹲或坐围在一起烫毛肚、鱼肉。那是多么简单但味道却是无比美好”。还有人回忆着在食物匮乏的年代:“在锅中加两瓢水,放一勺盐,等其烧沸烫白菜就着豆瓣吃,就算是烫火锅‘打牙祭’了。到过年了,分到点肉,还是回家做火锅,一家十几口都能吃到点肉味,那就是最大的幸福。”到了现在,物质财富充裕了,食材也丰富多样,人们烫火锅就进入到追求“味道好,有品位”的时代了。饮食在宫廷文化、士大夫文化、市井文化之间的流转,也使得相对下层的阶层去效仿上一阶层的饮食风尚,士大夫阶层向往宫廷饮食,平民阶层亦是如此,饮食作为不同阶层的一种攀比形式,竞奢和猎奇的饮食之风也互相伴随而生。

  二、老北京饮食

  1、传统讲究的“京味”饮食

  “北京味儿”最离不开北京的“美味儿”。老北京的饮食文化由来已久,传统美食不仅种类颇多,而且色香味俱全。对于北京人来说,食物既是满足口腹之需的生活必需,也寄托着老北京人的生活记忆与浓浓乡情。北京不仅有著名的“八大楼”、“八大居”、“四大顺”,都一处的烧麦,六必居的酱菜,烤肉季的烤羊肉,天福号的酱肘子,便宜坊的焖炉烤鸭,全聚德的挂炉烤鸭都是响亮的北京美食招牌。而对于众多普通百姓来说,豆汁儿、胶圈、炒肝、卤煮、炸酱面是重要的生活寄托。老北京人非常注重饮食,对于食物的做法与吃法的讲究也异常精细。作为北京城地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老北京饮食文化也成为京派电视剧中着重展示的内容。

image.png

  2、饭庄、饭馆

  最初的饭庄多是开设在皇城周围,如打磨厂的福寿堂、地安门外的庆和堂、交道口的天寿堂、护国寺的同丰堂等,也多集中于北京的繁华区域,如东四、西单、鼓楼和前门大街一带。这些堂字号大饭庄主要服务对象是贵族、官僚、豪绅、富商,为他们承办婚丧寿诞,包办酒席。以前老北京人也称他们是专伺候大宅门的。饭庄中的掌柜、厨师及打杂的多为山东人,由于山东地少人多,生活艰苦,所以在清末民初时很多山东人来北京城谋生。大多山东人吃苦耐劳又善于经营,其中一部分便与旗人东家合作,为饭庄掌柜或打杂。

  山东的黄县一带,位于沿海地区,有丰富的海产,因而培养出一批擅烹海味且厨艺高超的厨师。饭馆的营业通常是以接待顾客为主,多至一两桌,少则三四人,甚至只是单独一人。做菜一般是一锅出一盘,讲究火候和味道。既能做燕窝鱼翅山珍海味一类名菜大菜,也能做各式精致美味的点心。一般来说,堂的规模最大,也就是上边所说的饭庄,以楼命名的次之,以居命名的再次之,以馆命名的在所有饭馆中通常规模最小,大多是一般的大众饭馆,还有一些以斋命名的一般是过去的点心铺晋级改为饭馆的,通常比堂、居、楼都规模档次上略逊。

image.png

  三、北京餐馆的社会功能

  1、娱乐活动场所

  清末民初时,会贤堂的生意一直非常兴隆,文人雅士、达官贵人都乐得来此就餐娱乐。还有很多有钱人家,在会贤堂举办堂会,丝竹声不绝于耳,热闹异常。“因临什刹海,每到水中荷花盛开时,地安门和后三海一带的王公贵族都要光顾会贤堂,品尝菜肴。过去宴会,往往是知交好友之间的小型聚会或是以红白之事和节日宴会为主。清末时,“清国官员重于应酬胜于重本职,甚至为此而耗费一日的大半天时间。并非只还原如此,一般人亦重应酬。”可以看出此时宴会活动逐渐变得频繁,宴会已经成为了一种常见的社交手段。北京的餐馆作为宴会宴请的重要场所,不光体现出了民国时期北京地区饮食生活的些许变化,也展现出现代化的发展轨迹。

  2、风味融合的饮食

  明末就已经形成清代京师地区多民族、多地区混合的复杂饮食风格。至清代,进入京师的四方移民的人口融合共同构成了清代京师地区的饮食风尚。由于清代京师地区的复杂的人口混居,因此其菜品的民族融合性与地域融合性高度突出,具有各民族特色的各种代表性饮食逐步渗入到千家万户。北京食风是多元饮食文化交融结合的成果,以某些菜品为例,如:烤肉、涮火锅则主要来自于游牧民族的生活习惯,饽饽、白煮肉则来自于满族传统的习俗规定,另外还有山东酱肘子、安徽臭豆腐、江南苏造肉等都展现了各地的饮食特色。

image.png

  结语

  清代定都后,北京地区由于人口的大量涌入也迅速发展起来。明清时期北京作为全国首都,政治和商业的发达也更加使得大量士农工商主动云集北京,特别是运河疏通后,南方的物资源源不断地进进入北京,商业特别繁盛,使北京成为全国最大的消费城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节日文化

抬阁是谁发明的?抬阁的历史渊源是什么?

抬阁是谁发明的?抬阁的历史渊源是什么?
  抬阁是谁发明的?抬阁的历史渊源是什么?抬阁是集历史故事、神话传奇于一体,融绘画、戏曲、彩扎、纸塑、杂技等艺术为一身的特色传统民俗舞蹈,下面趣历史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作为中国民间迎神赛会中的一种游艺项目。在木制的四方形小阁里有两三个人扮饰戏曲故事中的人物,由别人抬着游行。抬阁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抬阁的种类繁多,各地抬阁的艺术形式各有特色,以金坛抬阁、徽州抬阁、广东抬...

北京有哪些美食相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他的还有哪些?

北京有哪些美食相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他的还有哪些?
  首都北京有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也有许多美食的存在,接下来趣历史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其中最著名的六样美食如下:  1、都一处烧麦制作技艺  都一处烧麦馆由乾隆皇帝赐匾。烧麦从制作到成品需要16道工序,尤其是走槌压皮工艺独到,表现了很好的技术水平。  2、吴裕泰茉莉花茶制作技艺  自1887年吴裕泰创建以来,其茉莉花的窖制工艺一贯秉承自采,自窖、自拼的原则,独具...

明夷卦六五“箕子之明夷”如何解读?

明夷卦六五“箕子之明夷”如何解读?
  明夷卦六五“箕子之明夷”如何解读?这是很多读者都特别想知道的问题,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一起看看吧。  明夷卦六五。箕子之明夷,利贞。《象》曰:箕子之贞,明不可息也。  意思就是:明夷卦六五。像箕子那样处于昏暗之中,适宜正固。《象》说:像箕子那样正固,是光明不可熄灭的原因。  六五以阴爻居尊位,同时又居上卦中位,说明其能坚守中道和守时待中,则体现了明夷卦的智慧。也就是告诉我们在昏...

蔡襄的《陶生帖》用的是什么字体?《陶生帖》介绍

蔡襄的《陶生帖》用的是什么字体?《陶生帖》介绍
  蔡襄的《陶生帖》用的是什么字体?这幅作品为草书尺牍。其草书潇洒清丽,似晋宋间人风韵,颇类王献之外拓笔法,今天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  帖文  襄:示及新记,当非陶生手,然亦可佳。笔颇精,河南公书非散卓不可为,昔尝惠两管者,大佳物,今尚使之也。耿子纯遂物故,殊可痛怀,人之不可期也如此。仆子直须还,草草奉意疏略。五月十一日,襄顿首。家属并安。楚掾旦夕行。  写作背...

蔡襄的《蒙惠帖》写了什么?《蒙惠帖》原文及注释

蔡襄的《蒙惠帖》写了什么?《蒙惠帖》原文及注释
  蔡襄的《蒙惠帖》写了什么?这是蔡襄的代表作之一,不仅书法用得毫墨精妙、字态圆润,而且还挥酒自如。接下来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  《蒙惠帖》,1052年,纸本,纵22.7厘米,横16.5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蒙惠帖》为行楷作品。取法《兰亭序》而又参以颜鲁公敦厚沉稳的成分,继而宏大了宋代行书尺牍书法的艺术内涵,使书法艺术发展到一个新时期。  帖文  蒙惠水林檎...

新华字典查汉字

按笔画数 按偏旁 按拼音

最新节日文化

  • 抬阁是谁发明的?抬阁的历史渊源是什么?
  • 北京有哪些美食相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他的还有哪些?
  • 明夷卦六五“箕子之明夷”如何解读?
  • 蔡襄的《陶生帖》用的是什么字体?《陶生帖》介绍
  • 蔡襄的《蒙惠帖》写了什么?《蒙惠帖》原文及注释
  • 京师的涮羊肉文化是如何形成的?北京餐馆的社会功能有哪些?
  • 蔡襄的《谢赐御书诗》写了什么?书法特色是什么?
  • 易经的明夷卦初九“君子于行,义不食也”是什么意思?
  • 易经的明夷卦九三“得其大首,不可疾”怎么理解?
  • 家人卦初九“闲有家,悔亡”表达的是什么道理?
  • 家人卦九三“家人嗃嗃,妇子嘻嘻”是什么意思?
  • 家人卦“利女贞”讲述的是什么道理?
  • 易经的明夷卦六四“获明夷之心”是什么意思?怎么理解?
  • 易经中的明夷卦“初登于天,后入于地”是什么意思?
  • 易经中的睽卦九二“遇主于巷”讲的是什么道理?
  • 晋卦“康侯用锡马蕃蔗,昼日三接”讲的是什么道理?
  • 遁卦“好遁,君子吉,小人否”表达了什么道理?
  • 易经的睽卦“见恶人以僻咎也”是什么意思?
  • 易经中的睽卦“遇元夫,交孚”是什么意思?
  • 大壮卦“不能退,不能遂,无攸利,艰则吉”是吉是凶?
  • 易经中的睽卦六三“其人天且劓,无初有终”是什么意思?
  • 夫妇贵在长久,是恒卦“亨,无咎,利贞”所表达的道理
  • 易经的恒卦初六“浚恒,贞凶,无攸利”是什么意思?
  • 恒卦“不恒其德,或承之羞”讲的是什么道理?
  • 遁卦“亨,小利贞”揭示的的暂时退让之道要怎么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