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万语 趣历史 节日文化 走进鄂伦春篝火节 揭秘篝火节的的来历与习俗

走进鄂伦春篝火节 揭秘篝火节的的来历与习俗

  篝火节是东北鄂伦春族的传统习俗,也是他们最为重视的一个节目之一,在篝火节这一天里,鄂伦春族会对火进行祭拜,表示对火的尊敬。然后他们就会围坐在篝火边,聊天喝酒。接下来就详细介绍下篝火节吧。

  鄂伦春人世世代代生息繁衍在苍茫林海之中,以狩猎为生,与火结下不解之缘。火可以取暖、照明、煮食,也可以使人遭灾,鄂伦春人认为"透欧博如坎"(火神)是自然的一大神灵。在每年的正月初一早晨,先要向火塘跪拜磕头,然后才给家中的长辈磕头拜年;在去别人家拜年时,进屋也要先向火塘跪拜。每天用餐时,要向火塘里扔些肉、饭等食物,以示供奉。对或神的崇敬,还表现在禁止向火上倒水、用刀叉火,也不能烧迸火星的木柴,以防触怒火神。

  鄂伦春族首届篝火节晚会

  鄂伦春族的节庆很少,定居前重要的节日只有春节,鄂伦春族的春节是送旧迎新庆祝狩猎丰收的日子,在除夕夜,他们户户都在门前燃起篝火,祭祀跪拜,祈盼火神保佑人畜平安,恩赐更多的猎物。

  除了春节,鄂伦春人在每次狩猎丰收归来,也要与族人一起燃起篝火围座一周,边唱边舞,庆祝狩猎归来,总之鄂伦春人崇敬火称其为火神,处处都离不开火。

  解放以后,由于实现了定居和生产经济从猎业向农牧业的转变,使传统的习俗也受到了冲击。为了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尊重民族风俗习惯,1991年,旗委、政府根据鄂伦春族传统和群众意愿,确定每年的6月8日为篝火节。考虑6月8日在防火戒严期内,野外用火不安全,经旗委常委会研究决定,将篝火节改在每年的6月18日。1996年,内蒙古自治区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批准的《鄂伦春自治旗自治条例》中第八章附则中第五十七条规定:每年6月7日为自治旗成立纪念日,6月18日为鄂伦春民族传统节日---篝火节。

  鄂伦春族首届篝火节晚会

  篝火节的来历

  每年的6月18日是鄂伦春民族传统的节日——篝火节。这一天,鄂伦春人都要点燃篝火,欢歌舞蹈,欢庆自己民族的节日。

  鄂伦春人对火神的崇拜历史悠久。他们认为火有驱邪祛污的作用,器皿衣物置于火上烘,被认为是变得洁净了。腊月二十三也有送火神上天的习俗。春节的早晨要向火神供祭,祭时向篝火磕头祈福。每逢春节客人来拜年时,须先向火神敬拜。

  鄂伦春人对火有着一系列严格的禁忌:不许随意向火堆泼水、扔脏物、吐痰,或用刀、棍等尖锐的东西向火中乱捅,以免触怒和伤害火神。他们在点燃篝火时,树枝和木棒一定要铺排平整,严禁乱放,使用烧材时注意不使用可能爆出火星的木柴,以免爆伤火神的眼睛。每当人们搬迁时,不许以水灭火,火种要由一地带到另外一地。

  鄂伦春的先人们和火结下了不解之缘,他们终年在深山老林中游猎,在同大自然的抗争中,因为有了火,才得以生存,一代代繁衍生息。因此对火有着特殊的感情,对篝火无比亲近。

  鄂伦春族首届篝火节晚会

  篝火节的活动

  一年一度的篝火节,成为鄂伦春族唯一的民族传统节日。 这一天,鄂伦春族不论男女老少,都要穿上节日盛装,精心打扮,来到依山傍水的篝火广场。

  篝火节活动分为开幕式、传统体育比赛、篝火娱乐晚会三部分。体育比赛竞争激烈,有赛马、射击射箭、摔跤、拉钩扳腕、颈力绳赛、划桦皮船赛、采集等。

  篝火节开幕式

  上午9时,"穆昆达"(族长)在膘悍的猎手拥簇下走上祭坛,手持桦皮碗,以柳蒿枝洒酒祭祀天、地,颂唱祭文(鄂伦春语)。上千名鄂伦春族男女老幼都带着虔诚的面容朝向祭坛左手持桦皮碗、右手拿柳蒿枝毕恭毕敬的跟"穆昆达"一道洒酒祭天,颂唱祭文,场面非常庄严肃穆。

  鄂伦春族首届篝火节晚会

  祭文(鄂伦春语)大意是:

  尊贵的火神啊,你是我们鄂伦春人至高无上的守护神,是您给了我们赖以生存的温暖、光明和生命。今天,我们各流域的所有成员和他们的贵客及宾朋,都怀着真挚的敬意虔诚地集聚在您的身旁。等到月亮升起的时候,我们再举行隆重的生火仪式,请您屈尊稍候。

  随后,"穆昆达"敲"神鼓",十几位猎装青年吹起鹿哨。众人洒酒祭火。

  接下来,鄂伦春各流域部落族人,会按顺序支好"仙人柱",有秩序地安顿下来,支起锅灶,生火煮肉。

  传统体育比赛

  接下来,每个流域还将推选能歌善舞、心智矫健的族人参加篝火节的对歌会、故事会和体育竞技比赛。所有的比赛,气氛都特别的活跃,极富有观赏性。在比赛期间,鄂伦春自治旗乌兰牧骑还表演具有民族特色的文艺节目。

  在篝火节的会场,各流域的鄂伦春妇女还会拿出精美的狍皮和桦树皮手工艺品,像赶集一样,向客人和族人展示自己精湛的手艺。整个活动场面庄严而又祥和,一直持续到傍晚。

  篝火娱乐晚会

  生火仪式

  天刚黑下来的时候(约八点左右),隆重的生火仪式开始了。这时萨满代言人燃起火把,按民族礼仪拜颂祝词(鄂伦春语),颂词大意是:

  鄂伦春族首届篝火节晚会

  啊,我们知道了,天上仁慈的各路神灵,象地上各方的贵客宾朋一样,都来参加我们鄂伦春民族的篝火节了。在这让人开心的日子和最庄重肃穆的时刻,我受神的旨意,把这象征幸福、吉祥的火种,交给德高望重、至尊至爱、大富大贵的人物手中,祈求火神和各路万能的神灵。保佑天下所有的人象青山一样健壮,象流水一样兴旺。啊,吉日良辰来到了,赶快点起熊熊篝火吧!让神圣的篝火象展翅的金色凤凰一样,起舞欢唱吧。

  然后,萨满代言人用手中的火把,点燃贵宾及德高望重的老人手中的火把。最后将手中火把交给族长,然后由手持火把的人分别将摆放好的三大堆篝火点燃。

  鄂伦春族首届篝火节晚会

  当篝火渐渐燃起后,三、五成群的鄂伦春人以家庭或组合为单位,或悬斧祈祷、或烤骨占卜,或用烟袋装灰等形式祭火。

  篝火很快就越烧越旺,(大约20分钟)族长高喊:唱起来啊跳起来啊,按奈很久的鄂伦春姑娘小伙立即携起手来围起篝火跳起篝火舞,他们边舞边唱,随着来宾舞者的加入,跳舞者围的圈子越来越大,有时还围成两圈。歌声也是此起彼伏,一直持续到天亮。

  在鄂伦春自治旗,篝火节已经成为加强民族团结、增强鄂伦春民族凝聚力、展现新时代鄂伦春族风采的盛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节日文化

为何说京族历史是古老而神秘的

为何说京族历史是古老而神秘的
  京族先民大约在16世纪初陆续从越南的涂山(今越南海防市附近)等地迁来中国的,最早迁来我国的京族先民距今已有近500年的历史。当时“京族三岛”是无人居住的荒凉小岛,他们和陆续迁来的汉族、壮族等各族人民一起开发和建设这三个岛屿。  京族地区与越南毗邻,19世纪法国侵占越南后,多次侵入中国京族地区,京族人民和当地各族人民紧密团结,进行了英勇的反抗法帝国主义侵略的斗争。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新中国成立...

京族建筑 京族“哈亭”结构特点简介

京族建筑 京族“哈亭”结构特点简介
  传说哈亭是专为祭拜“镇海大王”而修建的。今天哈亭是京族过哈节祀祖先、祭神灵和民间娱乐、议事的公共场所,是京族三岛的标志性建筑。哈亭,专司唱哈的亭子,京族三岛都建有哈亭,风格大同小异,规模不相上下。  建筑形式已由过去以竹木为桩柱,以茅草盖顶的简易哈亭变为钢混结构的宽敞楼阁,圆圆红柱,弯弯亭角,屋顶双龙戏珠,亭内雕龙画栋,既古朴典雅,又别具特色。  哈亭的建筑形式虽几经改造变化,但哈亭的内在功能...

家庭最重要的人物是主妇?家还是要以女人为主

家庭最重要的人物是主妇?家还是要以女人为主
在这种走出家庭、取得人格自主、工作自由、经济独立的女性醒觉意识型态迷思中,翻翻滚滚迄今,女人才感叹:女人越来越像男人了。打破性别意识的女性意识,恰好丧失了女性的意识,处处类同于男人。其次,女人终究承认了女性毕竟远较男性更重视家庭的价值、家人亲密的关系,而这恰恰又是现代社会最不能使女性身心得致安顿的一点。现代女性,往往在兼顾家庭与社会事业两方面,心力交瘁。中国自来无西方女性不是人、无人权之问题。对女...

京族哈节简介 京族是怎样过哈节的

京族哈节简介 京族是怎样过哈节的
  京族岁时习俗中隆重的民族节日为“哈节”,包括祀神、祭祖、文娱和乡饮四项重要活动。“哈节”的日期各地有所不同。澫尾、巫头两岛在农历六月初十,山心岛在八月初十,红坎村在正月十五。各地都建有“哈亭”,各村“哈亭”选用上等木料,有独特的民族形式。屋顶的屋脊正中塑有双龙戏珠的吉庆形象装饰,哈亭内分左、右偏殿和正殿。正殿设有京家人信奉的诸神神座,殿内的柱子上都雕写着具有民族习俗特色的楹联或诗词。  整个节...

解字:一撇一捺为啥就是数字“八”?词意真丰富!

解字:一撇一捺为啥就是数字“八”?词意真丰富!
今日汉字(548):八造字本义:切分。先看看这个字是咋来的?为啥词意增多了呢?①本义,动词:切分。 本义由“分”代替。八,别也。象分别相背之形。——《说文》②数词:七与九之间的正整数。八成 八方 八股 八哥 八仙八,数也。——《玉篇》地理以八制。——《管子 • 五行》八者,维纲也。——《大戴礼记 • 本命》邹忌修八尺有余。——《战国策 • 齐策》秦王复击轲,被八创。——《战国策 • 燕策》八月在宇...

新华字典查汉字

按笔画数 按偏旁 按拼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