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
复制午字概述
〔午〕字拼音是wǔ,部首是十部,总笔画是4画。
〔午〕字是独体结构,五行属火。
〔午〕字造字法是象形。
〔午〕字仓颉码是OJ,五笔是TFJ,四角号码是80400,郑码是MAED,中文电码是0582,区位码是4671。
〔午〕字的UNICODE是U+5348,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21320,UTF-32:00005348,UTF-8:E5 8D 88。
〔午〕字在 《通用规范汉字表》的一级字表中,序号0119。
〔午〕字的异体字是?。
午的笔顺
午的意思
午
1 wǔㄨˇ基本解释
①地支的第七位,属马。
②用于计时。~时(白天十一点到一点)。~间。~饭。~睡。~休。~夜(半夜、子夜)。
③古同“忤”、“迕”,逆,背。
详细解释
名词
1.象形。本义:御马索。
2.同本义。
rope that use to manage horse;
[甲骨文“午”字]疑当是索形,殆驭马之辔也。 —— 郭沫若《甲骨文字研究》
3.地支的第七位。
the seventh of the twelve Earthly Branches;
4.与天干相配,用以纪年。
太岁在午曰敦羊。 —— 《尔雅》
5.用以纪月。即农历五月。
午,五月阴气午逆阳,冒地而出。 —— 《说文》
6.用以纪日。
庚午之日,日始有谪。 —— 《左传》
7.用以纪时,即十一时至十三时;正午,白天十二时。
noon;
午战于彼。 —— 《左传·僖公三十二年》时已过午。 —— 《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过午已昏。 —— 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午枕(午睡);午牌(午时);午晌(晌午);午炮(正午的号炮);午火(正午烈日);午天(中午);午斋(中午的斋食);午暑(中午的暑气);午漏(午时滴漏);午际(午初);午上(中午前);午潮(正午的潮水);午茶(午饭后的茶水)
8.十二肖属马,因亦为马的代称 。
horse;
午日三公(马)
9.干支逢五日午。亦特指五月初五 。
five;
端午;重午;午月(五月);午节(端五节)
10.古人以十二支配方位,午为正南,因以为南方的代称 。
southern;
午上(南方的上空)
形容词
◎纵横相交。
crisscross;
度尺而午。 —— 《仪礼》。郑玄注:“一纵一横曰午。”
午午(交错杂沓的样子);午道(纵横交贯的要道);午贯(十字形交叉贯穿);午割(交叉切割)
动词
1.通“仵”。违反。
violate;
午其众以伐有道,求得当欲,不以其所。 —— 《礼记·哀公问》朝臣舛午。 —— 《汉书·刘向传》
2.通“迕”。抵触,相遇。
conflict; meet with;
视可午其军、取其将…若是则为利者不攻也。 —— 《荀子·富国》
午
2 wǔㄨˇ越南字释义
◎同“吘”。
午字的翻译
- noon; 7th terrestrial branch
- 7. Tier im chin. Tierkreis - Pferd <astrol>, 7. der 12 Erdenzweige (S), Jahr des Pferdes (S), Mittag (S), Pferdejahre (S), Wu (Eig, Fam)
- midi, (car. cycl.), de 11 à 13h
午的字源字形
清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
明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宋
传抄
古文四声韵
宋
传抄
汗简
宋
传抄
隶释 隶续
宋
传抄
集篆古文韵海
宋
印刷字体
增韵
宋
印刷字体
广韵
唐
石经
开成石经
魏
传抄
春秋僖公石经
魏
传抄
魏石经古文汇编
魏
传抄
三体石经
汉
石经
熹平石经
汉
简
张家山
秦
简
里耶
秦
简
关沮
秦
简
岳麓书院
秦
简
睡虎地
秦
简
放马滩
楚〔战国〕
简
九店
楚〔战国〕
简
天星观
楚〔战国〕
简
新蔡葛陵
楚〔战国〕
简
包山
战国
金文
战国晚期
春秋
玉书
侯马盟书
春秋
金文
春秋
春秋
金文
春秋晚期
春秋
金文
春秋早期
西周
金文
西周晚期
西周
金文
西周中期或晚期
西周
金文
西周中期
西周
金文
西周早期
西周
甲骨文
西周
商
金文
商
商
甲骨文
何组
商
甲骨文
出组
商
甲骨文
黄组
商
甲骨文
无名组
商
甲骨文
历无名间
商
甲骨文
历组
商
甲骨文
宾组
商
甲骨文
子组
商
甲骨文
妇女卜辞
商
甲骨文
?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