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
复制听字概述
〔听〕字拼音是tīng,部首是口部,总笔画是7画。
〔听〕字是左右结构,可拆字为“口;斤”,五行属火。
〔听〕字造字法是形声。
〔听〕字仓颉码是RHML,五笔是KRH,四角号码是62021,郑码是JPD,中文电码是8126,区位码是4493。
〔听〕字的UNICODE是U+542C,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21548,UTF-32:0000542C,UTF-8:E5 90 AC。
〔听〕字在 《通用规范汉字表》的一级字表中,序号0739。
〔听〕字的近义词是闻,异体字是聴;聼;聽;?;?;?;?;?;?;?。
听的笔顺
听的意思
听
1 tīngㄊㄧㄥ基本解释
①用耳朵接受声音。~力。~写。~觉。聆~。洗耳恭~。
②顺从,接受别人的意见。言~计从。
③任凭,随。~任( rèn )。~凭。~之任之。
④治理;判断。~讼(审理案件)。~政。
⑤量词,指马口铁密封成筒状以贮藏食物、饮料等。一~可口可乐。
详细解释
动词
1.形声。本字从耳德,壬( tìng )声。从耳德,即耳有所得,今简化为“听”。“听”本义“笑貌”。从口,斤声。本义:用耳朵感受声音。
2.同本义。
listen; hear;
听,聆也。 —— 《说文》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 —— 《书·泰誓中》无稽之言勿听。 —— 《书·大禹谟》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 《礼记·大学》行人驻足听。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听妇前致词。 —— 唐· 杜甫《石壕吏》夜阑卧听风吹雨。 —— 《资治通鉴·唐纪》听于庭。听取蛙声一片。 —— 宋· 辛弃疾《西江月》
听知(听到);听受(聆听,用耳感受声音);听言(道听途说,没有根据的话);听真(听得真切);听直(听取曲直)
3.接受,听信,接纳。
heed; obey; have a receptive ear for;
不听寡人。 —— 《战国策·魏策》故听之。 —— 《史记·项羽本纪》而听细说。壹听陵言。 —— 《汉书·李广苏建传》开张圣听。 —— 诸葛亮《出师表》
听人(听从别人的意见,任人支配。喻愚昧);听用(听从并予采用或任用);听纳(听从采纳;听谏纳善);听能(听从能者的意见);听唤(听从使唤)
4.治理,管理或执行事务 。
administer;
听政(执政;处理政务);听治(处理政事)
5.决断;审理 [诉讼案件]。
serve as a judge;
听决(听断,判决);听治(处理政事)
6.等候;待 。
wait;
听用(听候任用);听选(等候任命)
7.听凭,任凭。
allow; let;
听人穿鼻(让人牵着鼻子走。比喻任人支配而无主见);听其自便(听凭人任意行动);听势(听凭情势的发展变化)
8.侦察。
reconnoiter;
请谓(为)王听东方之处。 —— 《战国策》
名词
1.耳朵。
ear;
翏翏而为穷苦愁怨之声,不啻风泉之满听矣。 —— 清· 黄宗羲《金介山诗序》
2.马口铁罐。
tin;
听装午餐肉;听装咖啡。亦用作听装物品的量名。一听香烟;一听奶粉;听装(用听包装)
3.耳目,间谍。
detective; spy;
且仁人之用十里之国,则将有百里之听。 —— 《荀子》
4.厅堂。古代官府办公处,后作“厅”。
office;
病人或至数百,听廊皆满。 —— 《资治通鉴》大司马府听前有一老槐,甚扶疏。 —— 《世说新语·黜免》
听
2 tīngㄊㄧㄥ日本释义
1.讀音ぽんど(pondo)《 大字典・国字》[ 解説]ヤード・ポンド法での 質量の単位。 一ポンドは四五三・ 六グラムで、一六オンス。
2.【注解: 此乃重量的“英制磅”, 日式翻译为“英斤( 听)”,仿照“ 英尺(呎)” 形式,造字翻译, 加口旁,表示外来进口的。】
听字的翻译
- hear; understand; obey, comply
- gehorchen, befolgen (V), hören (V)
- sourire (arch.)
听的字源字形
清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
明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宋 印刷字体 增韵
宋 印刷字体 广韵
唐 传抄 唐代石刻篆文
唐 石经 开成石经
汉 石经 熹平石经
汉 简 张家山
秦 简 里耶
秦 简 关沮
秦 简 岳麓书院
秦 简 睡虎地
春秋 金文 春秋
清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
明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宋 印刷字体 增韵
宋 印刷字体 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