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
复制丙字概述
〔丙〕字拼音是bǐng,部首是一部,总笔画是5画。
〔丙〕字是独体结构,五行属火。
〔丙〕字造字法是象形。
〔丙〕字仓颉码是MOB,五笔是GMWI,四角号码是10227,郑码是ALOD,中文电码是0014,区位码是1791。
〔丙〕字的UNICODE是U+4E19,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19993,UTF-32:00004E19,UTF-8:E4 B8 99。
〔丙〕字在 《通用规范汉字表》的一级字表中,序号0213。
〔丙〕字的异体字是炳;?;?。
丙的笔顺
丙的意思
丙
1 bǐngㄅㄧㄥˇ基本解释
①天干的第三位,用作顺序第三的代称。
②火的代称(五行中“丙”、“丁”属火)付~(把信件等烧掉)。
详细解释
名词
1.象形。本义:鱼尾。《尔雅·释鱼》曰:‘鱼枕谓之丁,鱼肠谓之乙,鱼尾谓之丙’。乙之象鱼肠,丙之象鱼尾,可无庸说。”。
2.鱼尾。
fishtail;
鱼尾谓之丙。 —— 《尔雅》
3.假借为天干的第三位,与地支相配,用以纪年、月、日 [the third of the ten “Celestial Stems”]。
其日丙丁。 —— 《礼记·月令》丙刚丁柔。 —— 《广雅·释天》
丙子、丙戍、丙寅以纪年;丙科(汉代考试的第三等科目);丙夜(即三更。半夜,夜中子时)
4.古代以十干配五方,丙为南方之位,因以指南方。
south;
丙位南方,万物成炳。 —— 《说文》
丙向(南向,即朝南)
5.五行中丙丁属火,因以为火的代称。丙为阳火,丁为阴火 。
fire;
丙丁神(火神);付丙(烧掉)
6.在可数序列中的第三个 。
the third;
丙等
丙字的翻译
- third; 3rd heavenly stem
- dritter der zehn Himmelsstämme
- bing (tronc céleste), troisième
丙的字源字形
清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
明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宋
传抄
集篆古文韵海
宋
传抄
集古文韵上声韵第三
宋
传抄
古文四声韵
宋
传抄
汗简
宋
印刷字体
增韵
宋
印刷字体
广韵
唐
石经
开成石经
魏
传抄
春秋僖公石经
魏
传抄
魏石经古文汇编
魏
传抄
三体石经
魏
石经
三体石经
汉
石经
熹平石经
汉
简
张家山
秦
简
里耶
秦
简
关沮
秦
简
龙岗
秦
简
岳麓书院
秦
简
睡虎地
战国
金文
战国
春秋
篆书
石鼓文
春秋
玉书
侯马盟书
春秋
金文
春秋
西周
金文
西周晚期
西周
金文
西周中期或晚期
西周
金文
西周中期
西周
金文
西周早期
商
金文
商或西周早期
商
金文
商
商
甲骨文
黄组
商
甲骨文
何组
商
甲骨文
出组
商
甲骨文
历组
商
甲骨文
宾组
商
甲骨文
花东子卜辞
商
甲骨文
子组
商
甲骨文
?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