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竟然有大臣说“陛下,您这是想要造反吗?”谁说过这样的话?
复制2024-11-16 08:04:25
88
在历史长河中,司马昭这个人物可以说是很出名了,那么大家知道司马昭说皇帝要造反的这个故事吗?
《诗经》里有这么一句话:“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我们一般理解的意思是指天下所有的人和物,都属于君王所有,只有君王才是这个世界上唯一的主人。换一种说法就是说,如果有人敢对君王的地位和权力有所染指或者质疑的话,那么这个人的行为就等同于“造反”。
自秦末陈胜一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呼喊响彻云霄之后,历史上涌现出了很多“造反”的典型人物,这些人成功了便可以顺利改朝换代,即便是失败了也能在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页。当然,这其中还有一个比较特殊的人群——名义上不是君王,但实际上已经“造反”成功的那些“权臣”们。
这就产生了一个比较令人尴尬的问题,因为“权臣”们是实际上的统治者,而“君王”们往往只是一个傀儡,假设“君王”想要夺回本属于自己的权力和地位,是否也可以被说成是“造反”呢?您还别说,历史上还真就有两位大臣对君王说过这么一句话:“陛下,您这是想要造反吗?”
下面我们不妨来一起看看这两个很有意思的故事。
一
曹魏晚期,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彻底控制了魏国局势。司马师接替司马懿后,很快就废掉了魏帝曹芳,改立年幼的曹髦(máo)为帝。曹髦虽然年轻,但却很有曹操遗风,非常有骨气,他对司马氏的专权秉政极为不满,于是找了一些忠于自己的大臣,准备讨伐司马昭(司马师去世后,司马昭继位)。
彼时,朝中很多大臣其实早就成了司马昭的爪牙,听闻魏帝曹髦想要讨伐司马昭,其中有人就出来反对说:“司马氏为曹魏立下大功,而且掌权也已经很久了,陛下,您这是想要造反吗?”
曹髦一听这话,气不打一处来说道:“现在究竟谁才是皇帝,谁要造反?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同时他讨伐司马昭的决心也变得更加坚定了。不幸的是,有两位大臣提前给司马昭报了信,曹髦的“造反”最终也以失败被杀而告终。
(司马昭之心,路人所知也。吾不能坐受废辱,今日当与卿自出讨之。)
二
南北朝时期,东魏的皇帝是孝静帝元善见,但权力却旁落在高欢父子手中。高欢去世后,其长子高澄承袭父职,继续把持东魏朝政,孝静帝的一举一动都受到高澄的监视。
有一次,高澄和孝静帝在一起吃饭,酒过三巡,高澄举起杯子傲慢地对皇帝说:“臣高澄劝陛下喝酒!”孝静帝一听非常不高兴:你一个大臣要敬酒,好话没有两句,态度还这么嚣张,这酒要是喝了,皇帝的脸面没处去,这酒要是不喝,高澄的脸面也没处去。最后,很有骨气的孝静帝选择了没有喝这杯酒,把高澄气得找人揍了他三拳。
事后,孝静帝也不甘受辱,自己虽然身为傀儡,但实在是不愿意一直受到别人的摆布,于是准备和亲近自己的几位大臣密谋讨伐高澄。因为高澄在朝中的耳目众多,孝静帝只能派人秘密地在皇宫里挖地道,计划有朝一日逃出皇宫,然后组织天下兵马讨伐高澄,胜负或许未知,但好歹还能拼死一搏!
不幸的是,地道刚挖到皇宫门口,就被守门军官发现并报告给了高澄。高澄迅速带兵入宫逼问孝静帝道:“我们父子两人为国家立下了汗马功劳,对陛下也是忠心耿耿,陛下这是要造反吗?”
(陛下何意反邪!臣父子功存社稷,何负陛下邪!)
孝静帝一听也彻底怒了:“自古以来,只听说臣子反叛君王,没听说君王反叛臣子。你自己要谋反,又何必指责我呢?”一席话把高澄驳斥得哑口无言。
(王自欲反,何关于我?)
后来,高澄本来想杀掉孝静帝自立,不料自己却意外地先被一个小小的厨子刺杀,孝静帝又在高洋(高澄之弟)的控制下提心吊胆地做了几年傀儡皇帝。
不过话又说回来,皇帝做到这个份上,也是够悲催的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