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说红楼梦中,黛玉是如何用诗词来表达自己的情感的?
复制2024-11-10 22:04:42
50
黛玉是《红楼梦》的女主角,金陵十二钗正册双首之一,下面由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接着往下看
宝黛爱情,林黛玉要比贾宝玉更坚定。二人同看禁书,贾宝玉的表现不如林黛玉,他被林黛玉嘲讽“银样鑞枪头”背后,是林黛玉对贾宝玉因宝黛爱情首鼠两端的难作为的提前宣泄。
最终,贾宝玉的局限令他彻底失去林黛玉,自感“宝黛姻缘”无望的林黛玉毅然远嫁异国,追求“愿奴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的短暂自由。
林黛玉十七岁的短暂一生,伴随着无父无母寄人篱下的窘境,林黛玉认为她的生活环境是“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其实,贾家对林黛玉的待遇并不差,奈何贾家奴大欺主,贾探春都被奴才欺负,何况她一个表小姐。所以,对林黛玉来说,她与贾宝玉的感情是她唯一的慰藉。
眼空蓄泪泪空垂,暗洒闲抛却为谁?尺幅鲛鮹劳解赠,叫人焉得不伤悲!
《题帕三绝》第一首,林黛玉就开门见山地表达出与贾宝玉的真实情感。她这么说,也是这么做。二人日常相处的亲密情形也并不背人。尽管有金玉良姻插足,林黛玉却敢于大胆地表露心意,从不躲躲闪闪,这是她的性格,也为她带来麻烦。
比方第54回元宵节,她将自己的酒当众喂给贾宝玉。虽说这个行为于礼法不合,到底代表林黛玉的真情实感。“真”字,从来都是林黛玉追求的人生真谛。尽管有时候会碰得头破血流。
她自知宝黛爱情难度极大,但也无限憧憬。她在第32回听到贾宝玉在史湘云和袭人面前公然维护她时,用了“可喜,可悲,可惊,可叹”来形容自己无父母做主的窘迫,却从没认为自己的情感与当时礼法不合。
这种认知在当时是极为大胆的,也被认为超出了教养的范畴。属于“五不娶”的第一位的“丧妇长女不娶”。也就是母亲去世,失去母亲教养的长女不能娶。因为没有母亲耳提面命传授女儿之道。
(第45回林黛玉对薛宝钗说)细细算来,我母亲去世得早,又无姊妹兄弟,我长了今年十五岁,【庚辰双行夹批:黛玉才十五岁,记清。】竟没一个人像你前日的话教导我。
事实上,林黛玉敢于勇敢追求爱情,天性不受束缚,正是源于母亲贾敏去世,没人教授她这些礼法规矩,世俗约束有关。而且林黛玉对爱情和自由的追求极其大胆,某些方面,《神雕侠侣》中的小龙女与她类似。《五美吟·红拂》体现得最清楚。
长揖雄谈态自殊,美人巨眼识穷途。尸居余气杨公幕,岂得羁縻女丈夫。
林黛玉这首《红拂》太豪放了。她自谓红拂女,慧眼如炬,识得贾宝玉这个知己,甚至不管世俗礼教的约束,歌颂红拂夜奔的美好,借以表达自己的决心。这在当时的礼教约束下,是极其大胆以及惊世骇俗的思想。不但薛宝钗不敢,贾宝玉小心翼翼也没有她如此魄力。所以,林黛玉终究还是自己一人独行,贾宝玉跟不上她的脚步。
宝黛爱情没有结果,林黛玉的人生也就失去了意义。第18回脂砚斋批语提到【牡丹亭伏林黛玉之死】,证明黛玉死于情伤。失去了贾宝玉的感情,得到了冲出贾家藩篱的束缚,获得短暂的自由,她于愿已足。
林黛玉的结局后文会有专门论述。基本会按照芙蓉花签“莫怨东风当自嗟”一般暗示她像王昭君一般远嫁异乡,大体是不错的。何况《桃花行》诗,《题帕三绝》与《葬花吟》都影射了这点。最后,用《柳絮词》结尾,其中离别之意更浓,看看每个人能从中品味出林黛玉何种人生。
《唐多令》:粉堕百花洲,香残燕子楼。 一团团逐对成毬。漂泊亦如人命薄, 空缱绻,说风流。草木也知愁,韶华竟白头!叹今生谁舍谁收? 嫁与东风春不管, 凭尔去,忍淹留。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