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万语 趣历史 文化历史 在汉朝之前汉族叫什么?详解汉族的演变

在汉朝之前汉族叫什么?详解汉族的演变

  众所周知正是因为西汉的无比强大,所以才有了汉族这个名称,那么在汉朝之前汉族叫什么?其实那时候的中原人民一直以华夏族自居,并将国土以外的民族称为夷,但华夷之分随着战争带来的动荡变迁之间淡化。

  《尚书》:华夏蛮貊,罔不率俾。

  西汉初年,北方匈奴势力强大,边疆屡受侵犯,汉朝采取休养生息的政策,在制度上也沿用秦朝旧制,郡县制的编户齐民(即地不动、户不动、人不动)促进了地区族群状态的稳定发展,将各族人民同地域、生产力、生产关系牢固的绑定在一起。

  待到汉武帝时期,卫青、霍去病等名将大败匈奴,汉武帝在西域设立西域都护府,汉人迁入西域生活、西域客商到中原谋生,又极大的促进了民族间文化的交流融合。

  中原地区的儒家文化成为指导思想,少数民族从最开始军事势力上的被动臣服转向思想文化上的主动交融。

图片.png

  西汉初年,采用黄老之学的休养生息政策,社会经济逐渐恢复,政通人和、百废待兴。文帝景帝时期,曾多次下令轻徭薄赋、减免田租,对待少数民族的寇边,也是以保存实力为主要目的进行军事防御。

  种种减轻人民负担的举措起到了以德化民的作用,文景之治也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盛世,人民安居乐业,江淮地区的闽越人、珠江流域的南越人以及东北部的戎狄和西部的羌族被编入户,形成以汉族为主体的大杂居、小聚居的局面。

  夏商周至春秋战国时期,民族文化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并不利于国家的统一。到了汉武帝时期,他接受了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思想文化上的统一提高了多民族观念的一致性。

  儒家的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对各民族起到了约束作用,促进了民族文化认同,思想的统一带来了观念的融合,也成为华夏族向汉族转化的理论支撑。

  华夏族起源与发展

  民族精神文化是其发展的动力与核心,华夏族文化最早可追溯与新石器时代黄河中下游的仰韶文化以及黄河下游的龙山文化,二者相互融合,构成了华夏文化的前身。

  人类发展由原始群落到氏族、由部落联盟到统一的国家。部落时期也就是历史传说中的炎黄二帝与颛顼时期,华夏黄帝、苗蛮炎帝、东夷蚩尤三大部落间由战争到和平,逐渐演变为炎黄两大部落在中原地区相互交融。

  夏王朝的建立使活跃在中原一带的夏部族以天下中心自居,称四方为夷,即东夷、北狄、西戎、南蛮。

  当时的东夷族是少昊的后裔,与夏部族纷争不断,与此同时南方的三苗部族在与夏部族的战争中落败,部分东夷、南蛮族人归顺夏朝,是为第一次融合。

  商朝时期的民族主体依旧是夏族,武丁、帝乙等人发动战争开拓疆土,俘虏了大量东夷族和羌族,大量俘虏进入中原生活,是为第二次融合。

  周朝以渭水流域的羌族为主体,到此时经由夏、商两朝,已然形成民族间的初步融合,族群间信奉黄帝为始祖,有共同的先祖起源观念,并且由于生活在中原地区,风俗习惯也有所趋同。

  此时部落族群经历夏、商、周三朝的演变,形成了华夏族的雏形。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的一次动荡割据的时期,却同时也是民族融合的一段特殊时期。

图片.png

  当时的各国境内均有夷狄之分,但国人并不排斥外族人,华夏族与蛮、戎、夷、狄诸族是相互杂居的,生产生活方式、文化思想等方面的互通有无一定程度将各族人民聚拢为一个整体。

  到了秦朝,秦始皇统一六国,车同轨、书同文、统一货币度量衡等举措为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以及文化上的交流融合打下了坚实基础。

  这些完善的政治制度以及物质基础也促进了后来汉王朝的相互杂居的多民族向统一的汉民族转变,客观上加速了汉民族的形成与发展。

  华夏族的发展是一个多民族融合的过程,民族的冲突在时间的作用下逐渐淡化,转变为多民族杂居,生产生活、经济文化相融合的汉族。

  总结

  战争所带来的人口流动,和平之后的民族融合,大一统王朝为国民提供的政治、经济、文化的统一,紧密了各地区之间的联系,削弱了华夷之别的观念。

  以“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国土国民概念潜移默化的影响民族间的冲突与矛盾,儒家文化成为联系各民族的思想纽带,建立在两河流域上的农耕经济组织生产成为多民族融合以及汉族形成发展的物质基础。

  以炎黄子孙自居成为汉朝疆域下各民族一致的祖先认同与发展动力,由华夏族逐渐演变为多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统一民族汉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文化历史

为什么引发“玄武门之变”的主要责任人是唐高祖李渊?

为什么引发“玄武门之变”的主要责任人是唐高祖李渊?
  唐朝(618年—907年),是继隋朝之后的大一统中原王朝,共历二十一帝,享国二百八十九年。等唐玄宗即位后便缔造了全盛的开元盛世,使唐朝达到全盛。天宝末年,全国人口达八千万左右。安史之乱后接连出现藩镇割据、宦官专权现象,国力渐衰。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李渊在太原起兵时看似高明的计谋如何促成了“玄武门之变”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武德九年(626年),“玄武门之变”爆发,唐朝的开国皇...

老古话“世人皆爱神仙洞,不知又名棺材缝”是什么意思?

老古话“世人皆爱神仙洞,不知又名棺材缝”是什么意思?
  老古话“世人皆爱神仙洞,不知又名棺材缝”是什么意思?这句话主要来源于古代人民的信仰和追求,所谓“神仙洞”,从字面意思上理解就是“神仙居住的洞府”,皆爱,说明这个神仙洞府是当时人民普遍热衷和追求的。  就古代的社会发展状况来看,社会发展并不是很先进,无论是生条件还是医疗条件都无法与现在相比,这造成了古人寿命普遍不是很长,社会普遍平均寿命大约在四十岁左右,再加上饥荒战争频发,就导致寿命进一步降低。...

陶谦明明有两个儿子以及亲信部下,为何将徐州让给刘备?

陶谦明明有两个儿子以及亲信部下,为何将徐州让给刘备?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那么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明明有自己的儿子与亲信,陶谦为什么要把徐州让给刘备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刘备一生中遇到过几位贵人,徐州刺史(徐州牧)陶谦无疑是最有名的一位。兴平元年(194年),陶谦临终前将徐州让给了刘备,使得刘备一跃成为与曹操、袁绍、袁术等...

卢植是东汉末年的士族代表人物,为何刘备能跟随他学习?

卢植是东汉末年的士族代表人物,为何刘备能跟随他学习?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那么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织席贩履”的刘备为什么能在天下名士卢植的门下学习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众所周知,刘备堪称汉末三国出身最低的英雄,早年是个“织席贩履”的小商贩。但奇怪的是,史书记载刘备早年曾在天下名士卢植的门下学习,同为汉末群雄之一的公孙瓒是...

三国时期,为何没有一个知名人物质疑刘备是汉室宗亲?

三国时期,为何没有一个知名人物质疑刘备是汉室宗亲?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那么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在汉末三国时期,为什么没人质疑刘备的“汉室宗亲”身份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众所周知,刘备起家创业的政治资本之一是汉室宗亲的身份。但现在可知的史料对于刘备汉室宗亲身份的记载却存在一定的缺失。正因如此,后世有些人对刘备的汉室宗亲身...

新华字典查汉字

按笔画数 按偏旁 按拼音

最新文化历史

  • 为什么引发“玄武门之变”的主要责任人是唐高祖李渊?
  • 老古话“世人皆爱神仙洞,不知又名棺材缝”是什么意思?
  • 陶谦明明有两个儿子以及亲信部下,为何将徐州让给刘备?
  • 卢植是东汉末年的士族代表人物,为何刘备能跟随他学习?
  • 三国时期,为何没有一个知名人物质疑刘备是汉室宗亲?
  • 吕后的权势与武则天几乎一样,为什么却没有真正称帝?
  • 清朝妃子为什么都要带着长长的指甲套?
  • 刘备临终前托孤诸葛亮与李严,为何李严没有待在成都?
  • 为什么太上皇李渊的待遇在贞观四年之后越来越好?
  • 项羽大小数十战未尝一败,为什么却败给了刘邦?
  • 东吴曾经有四大都督,谁是最厉害的那一个?
  • 楚汉之争爆发后,英布为何选择背叛项羽而归顺刘邦?
  • 排座次时,宋江的绰号为何是之前使用次数最少的“呼保义”?
  • 三国时期,所谓的“张辽八百破十万”究竟是怎么回事?
  • 在真实历史上,刘备在关东联军讨伐董卓时做了什么?
  • 在逃到乌江边上的时候,项羽为什么不是渡江而是自刎?
  • 唐高祖李渊早年为什么不立李世民当太子?
  • 曹操早年为何对以荀彧为首的颍川士族异常重用和依赖?
  • 项羽此人非常残暴而又短视,为何却在鸿门宴放过刘邦?
  • 长孙无忌、褚遂良为什么要将刘洎视为“眼中钉”?
  • 曹操一直不计前嫌,为什么却杀了主动归降的吕布?
  • 荀攸有过哪些功绩,能让他从曹操手下的众多谋士中脱颖而出?
  • 安史之乱之后,唐朝的中央禁军为什么会被宦官控制?
  • 汉末三国时期,取得成功的群雄都有一个什么共同特点?
  • 董卓进洛阳时只带了大约五千人马,为什么能废立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