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汉景帝打击周亚夫,到底是因为什么?

复制
趣历史

2025-01-15 09:08:25

75

历史上 汉景帝 打击 周亚夫 底是因 为什么

  周亚夫,沛县人,西汉时期的军事家、丞相。说起这个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

  周亚夫无疑是一个悲剧人物。他平定了“七国之乱”,建立了莫大的功劳。但是他最后却被汉景帝猜忌。汉景帝把他抓起来,给他罗织了一些莫须有的罪名,还拷打他,让他认罪。周亚夫受不得这种屈辱,在狱中自杀。

image.png

  周亚夫之所以走向那种悲剧的结局,主要的原因,应该说,是因为他一直摆不正自己的角色。他和汉景帝发生的那些矛盾,客观来说,似乎都是周亚夫不对。

  比如汉景帝想把五个投降过来的匈奴人封为侯,周亚夫表示反对。实际上这正是汉景帝休养生息,对匈奴采用安抚政策的表现,是“文景之治”的一项重要内容。周亚夫显然没有大的战略眼光,只是觉得投降者道德有亏,不该封侯。从道德上来考虑,不从汉朝的发展来考虑,显然是迂腐之见。

  再比如,汉景帝想废太子刘荣,周亚夫也反对。认为这种废长立幼的做法不可取。但实际上,既然汉景帝认为栗夫人生性嫉妒,不适合当皇后,废太子就是明智之举。否则的话,汉景帝死后,当了太后的栗夫人。说不定就会成为第二个吕后。

  周亚夫没有大格局,没有敏锐的眼光,同时还摆不正自己的位置。他既然是丞相,就应该从国家的长治久安去考虑,就应该从皇室的健康稳定去考虑。不思考这样的问题,而是教条行事,这当然是不对的。

  实际上,周亚夫摆不正自己的角色,在“细柳阅兵”事件上,就体现出来了。

  “细柳阅兵”是受到后世比较大肯定的。因为这里讲的是,一支军队应该有一个统一的指挥。一支军队如果没有一个统一指挥,是很难打胜仗的。

  但问题在于,士兵们不准进去阅兵的是皇帝。

  注意,如果士兵不知道汉文帝是皇帝,不让他进去,这无可厚非。但士兵是知道的。当时士兵们说:“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这话的意思就是说,周亚夫规定,军中只听将军的命令,不听天子的命令。

image.png

  这话就有问题了。一支军队如果不听皇帝的,只听将军的。假如这个将军造反可怎么办?不是一造反一个准吗?要知道,将军领兵的权力,是皇帝给他的。既然皇帝可以给将军领兵的权力,就可以随时收回来。刘邦当年就多次闯进韩信军营,把他的兵符给夺了,体现的就是这个意思。如果皇帝给出去,收不回来,那么,皇帝还怎么控制这支军队?皇帝一旦不能控制这支军队,怎么确保皇权的稳固呢?

  强调军队的纪律性没有错,但不能走极端。不能说“军队连皇帝的命令都不听”这样的话。这个话在逻辑上是讲不通,实际运作也是很危险的。

  汉文帝性格比较温和,也比较大气。他不但没有批评周亚夫,反而认为周亚夫做得很对,有古今名将的风采。但是汉景帝可不是汉文帝,没有汉文帝那样的肚量。一旦汉景帝觉得周亚夫的存在,对皇权是一个威胁,哪怕周亚夫曾经建立了莫大的功劳,他也一定要把周亚夫拿下来。

  由此可见,周亚夫不但摆不正自己的角色,还不懂得变通。没有看明白前后两个皇帝的不同。他打仗确实有一手,但是当宰相确实不合适。

  当然了,汉景帝用莫须有的罪名来打击周亚夫,手段也显得太过于凉薄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