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外戚和宗亲相比 皇帝为什么更喜欢用外戚而不是宗亲
复制2025-01-14 09:04:46
73
还不知道:古代皇帝为何喜欢重用外戚,而不重用宗亲,外戚比宗亲好吗的读者,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经常看古装剧的朋友们应该知道宗室与外戚的区别,宗室是皇帝自己家族的兄弟和侄子等人,而外戚就是后宫的娘家人。那么就由此可以看出历史上一个有趣的问题了:皇帝一般都喜欢重用外戚,而不重用自己的宗亲。这到底是是什么原因呢?
其实春秋战国时期的老大,更喜欢重用自己家族的成员,比如在史书中经常看到称呼某大官为公子某,这是一种普遍现象,基本上每个国家的权臣都会被称为公子某。在那个时代,“公子”是专指老大的儿子,就和后来的王子和皇子一样。但这样导致的后果,就是会经常发生专权和篡权等事情。
倘若晓得孔子的经历,都晓得鲁国的“三桓”,他们就是鲁桓公三位儿子的后人,他们每一代都在慢慢夺取主子的权力,导致老大基本上没有什么权力,而权力都被三桓分走,由此,鲁国也走向了衰弱。
还有齐战国四公子,他们都是老大的宗亲,他们也都家喻户晓。然而天下人都知道有他们,却不知道他们身后老大的存在。可见国君重用宗室成员,导致了他们丧失了权力和威望,不光这样,野心大的人还会篡权夺位。
所以在那个时期,国君经常被自家人赶下台,无可奈何的情况下,只能去其他国家避难。更换老大,不光会让国内的政治动荡,外部势力还会利用逃走的主子,这样就引发了外部势力插手本国内政的祸源。这不光是一个老大自己遭受的悲剧,也让国家开始经历衰败和混乱。
而从汉武帝开始,古代皇帝就开始重用外戚了。毕竟都是很多外姓大臣帮助皇帝治理国家,皇帝并不能完全信任他们,总想找个亲戚来制约他们。在不能信任宗室成员的情况下,只能重用外戚了。
于是“大司马”这个职务,就在汉武帝统治中期设立了,这个职务有很大权力,地位也仅次于皇帝,比丞相还高,掌管天下的兵马大权。而前两任大司马卫青和霍去病,都是汉武帝的小舅子和内甥。
汉武帝死前立的继承人刘弗陵,当时只有9岁,汉武帝就让霍光担任辅政大臣,来辅佐刘弗陵。于是刘彻让霍光担任了大司马,还将“尚书台”的一切事务都交给了他,等于是让他当上了摄政王。
霍光辅佐了汉昭帝、汉宣帝两位主子,掌管大权达24年,皇帝在这段时间都是个花瓶,霍光的所有决策,皇帝们都无条件同意。从霍光的时候开始,汉朝就开始由大司马掌管大权,也开启了史上外戚掌权的时代,除非皇帝特别厉害,否则古时候都是外戚和权臣掌握大权。那皇帝为何对外戚就比较放心呢?
事实上,外戚和宗室相比,外戚的优势就是他们掌权几乎不会出现篡权夺位的事件。毕竟从汉朝开始,一切皇子都会被封王,他们的封地都很大,于是宗室成员在出生之日起就有很大权力。何况他们一生都是一个王朝地位最高的那帮人,很多大臣在他们生下来以后就支持他们,一辈子的确能积累特别强大的势力。而外戚就像是暴发户一样,只有他们自家的那个女子成为了皇后,才能成为朝廷中最显贵的那帮人,强大的权势和地位是突然拥有的,然而他们的势力却不稳固。
于是就算皇帝重用外戚,外戚在短短几年之内积累强大的权势这种事是不会发生的。何况有宗室成员制约他们,他们也不敢随便放肆。
如果皇帝想将外戚拿下,只需要一道圣旨就够了。毕竟是皇帝授予外戚的权力,因此皇帝拿下他们是很轻松的事。而且外戚和宗室相比,权力真的很弱小,毕竟宗室的权力来源于血统。而且宗室都和父亲是一家人,等儿子继承了皇位,关系会逐渐疏远,慢慢的,隔阂也越来越多,然而他们的势力在慢慢发展,想更换他们就很难了。倘若让外戚掌权,等到新皇登基后,可以把自己重视的一些外戚换上去。这样就能保证每个掌权的人都和皇帝是亲人,而这些外戚基本上也都是非常忠心的。
于是这样对比来看,外戚比宗室更值得信任,因此老大都不愿让宗室掌权,而更重用外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