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时期的诸侯们会出现会盟 诸侯国之间都做出了什么盟誓
复制2024-12-30 18:00:58
12
还不知道:春秋诸侯会盟读者,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春秋时期的诸侯会盟有什么作用?诸侯国之间作出了哪些盟誓?
齐桓公是春秋时期的第一位霸主,他曾经“九合诸侯,一匡天下”,即他曾经多次(实际上是十五次)与诸侯会盟,除了自身称霸之外,更维护了周王室的地位、维护了诸侯不受当时的蛮夷的侵犯、维护了诸侯之间的和平。那么,齐桓公组织诸侯会盟,都做出了哪些约定呢?
奠定齐桓公霸主地位的是著名的“葵丘之盟”,在这次会盟中,齐桓公与与会的诸侯们共同立下了“尊周室,攘夷狄,禁篡弑,抑兼并”的盟誓,这个盟誓对当时以及后世的中国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第一、尊周室
这是最基本的条件,而春秋首霸齐桓公正是因为尊王而得到了天下诸侯的普遍拥护。《谷梁传》中记载了“葵丘之盟”中的盟约,其中就提到了霸主们“壹明天子之禁”,即拥护东迁之后已经衰微的周天子。所以,周襄王在葵丘之盟中给齐桓公赐胙,并特许他“无下拜”,而齐桓公依然坚持下拜,后来齐国讨伐山戎,“王以上卿礼飨之,(管)仲辞,受下卿礼而还”,这都是在向全天下展示齐国“尊王”的态度。
第二、攘夷狄
攘夷的目的就是在维护中原文明的利益,春秋时期是华夷杂处的时期,蛮夷戎狄长期侵犯中原,他们灭温、伐齐、伐鲁、伐郑、伐晋,以至于出现了“南夷与北狄交,中国不绝若线”的情况。霸主齐桓公曾经北伐山戎,南抗楚国(当时的楚国是中原文明的一个严重威胁)。另外,“葵丘之盟”中还约定,凡是同盟国中有任意一国遭受蛮夷侵犯,其他国家均有出兵的义务。
第三、禁篡弑
周王室衰微之后,各诸侯国爆发了频繁的内乱,原来需要周天子任命的诸侯,现在也纷纷开始篡位或者自立,而霸主则主动站出来主持公道——诸侯不仅需要周天子认可,还需要霸主认可,否则所有同盟国都不承认该国的新君。不但不承认,还要联合出兵平叛。这就给很多有野心的人以震慑作用,维护了中原文明的和平稳定。另外,《谷梁传》记载葵丘盟誓誓辞:“毋易树子,毋以妾为妻,毋使妇人与国事”,这就是给天下诸侯立下了规矩。
第四、抑兼并
这里的兼并指的是当时各个诸侯国之间的互相侵犯行为,根据《春秋》与《左传》一共记载了多达139个诸侯国,但是顾栋高先生在《春秋大事表》中做了这么一个统计:楚国共吞并了42个诸侯国、晋吞并18个、齐吞并10个、鲁吞并9个、宋吞并6个。所以,诸侯之间约定“抑兼并”就很有意义了,这就是诸侯之间互不侵犯,如果真的发生了矛盾,爆发了争端,就要请霸主出来主持公道。除此之外,葵丘盟誓中还有这么一句誓辞“毋壅泉,毋遏籴”,也就是诸侯有难,其他各国即便是不能提供援助,也绝对不能落井下石。
齐桓公虽然是春秋时期的霸主,行使了原本周天子才有的权力,但他确实是有担当并且受其他诸侯国普遍尊重的一位带头人。所以,孔子说“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我们很难想象,如果没有齐桓公制定当时的“国际准则”,现在的中国会是什么样。
参考资料:《史记》《谷梁传》《国史大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