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灭亡时是什么样的 当时的场景有多惨烈
复制2024-12-30 15:03:57
50
对唐朝灭亡时有多惨烈?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我国历史上的唐朝是一个繁华的朝代,统治者开明和开放的国家政策,再加上国家军事实力越来越进步发展,这个在中国历史长河里一颗璀璨夺目的星星,照亮了唐朝200多年,也造就了我国历史上流传千古的朝代,给后世留下来很多值得学习研究的古典文献。但是就是这样一个繁华的朝代,最后在时代发展的推动下,在末年也逐渐走向衰败,成为时代发展的牺牲品。与之前的开元盛世相比就是两个极端的反差。后来战乱,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国家没有稳定的发展环境,受不了压迫的百姓揭竿而起,国家内忧外患,更恐怖的事情来突如其来,一步步摧毁一个伟大的朝代。唐朝的衰败仅仅只历经短暂的几年时间里就已经完完全全灭亡干净。
唐朝灭亡的时候和以往的朝代更替一样,也是状况很糟糕,皇帝宗室没有留下一个活命,他的儿子都被活活淹死,死后也没有留个全尸。所有唐朝的大臣都一个不剩,当时的唐宫里犹如人间炼狱,老弱妇孺都没有逃过一劫,最小的孩童只要几天大,才刚刚来到这个世界没多久就惨死。几十名朝臣一个未留,皇帝的尸体被随手抛入黄河,就连刚出生的婴儿也没能幸免于难。唐朝的这场浩劫于一个叫皇而造成这一切的起因,都是因为是一个叫黄巢的人。
那么黄巢到底有什么样的能力,能让辉煌的及百年的朝代在如此短的时间更替交换。
在我们了解黄巢这个人之前,我们可以先去回顾一下他的来历,他生在一个商户家庭,从小锦衣玉食,不愁吃穿,家里的产业主要贩卖私盐为主,世世代代积累下来的财富数不胜数。不过出生在富裕的家庭,黄巢没有受到父亲的完全影响,想要子承父业继续贩卖私盐,他从小就对读书情有独钟,从小记忆力超群,在同龄人中脱颖而出,各方面都很优秀,在他5岁时,就能与他的祖父吟诗作对,他的祖父对他很喜爱。后来才华横溢的他参加科举考试,却多次惨遭滑铁卢,后来伤心欲绝的他不再参加科举考试,而是继承家业,把家里的盐业打理得井井有条,越做越大,最后成为盐帮的老大。谁又能知道在他后半辈子里居然有那么大的能耐,这一切的功劳与他继承家业的这个选择息息相关。
公元874年,唐朝末年,天灾祸起,旱涝灾害交替出现,全国各地混乱不堪,再加之国家打战,加重税收,百姓心里的怨气越来越大,从古至今,农民起义必然是受到压迫,无奈之举才冒着生命危险拼死一搏。出现自然灾害也不是什么奇观异象,从古至今,每个时期都有或大或小的自然灾害,若是国家局势安慰,国库充足,朝廷及时拨款赈灾,大部分时候都能够扼住灾害,百姓也不至于那么惨。但是当时朝廷内忧外患,自己都自顾不暇,且不说上报上去没有用,地方官员也不会往上面报,百姓流离失所,吃不上饱饭。作为生意人的黄巢看到了机会,他与一个王仙芝的私盐贩子商量,决定要揭竿起义,自己做自己的主人,在他们的号召下,一共聚集了一千多人。几个月的时间里,他们大家分工合作,起义的一路上顺顺利利,先后攻陷了曹州、濮州、郓州等地。在他们的努力下,把朝廷派来镇压的官兵打得落花流水 还一路陆陆续续新添人马,导致他们这只队伍越来越庞大。黄巢对待手下都推心置腹,很多人愿意追随他,他攻打的地方,百姓们都纷纷加入他。大多数百姓因为灾害失去了自己的家园,大家一直依赖的朝廷居然不管不顾,还有日益加重的赋税,他们早就对朝廷失望,跟着黄巢不仅能吃饱饭,还不用担心沉重的赋税,黄巢的出现自然而然成为百姓的希望寄托。仅仅两年,黄巢的队伍就已经有一定的规模,再加之他们的队伍自起义以来,屡战屡胜,占领了很多地方,以至于起义军一路杀到洛阳。洛阳里的百姓是高兴的,他们有机会去改变自己在皇城水深火热的处境,而身处洛阳里的大臣们纷纷担忧自己的性命安危,没有人敢去与这支农民起义军对抗。洛阳不攻而破,黄巢的队伍大获全胜。
偌大个洛阳城居然不能对抗黄巢的队伍,这到底是什么原因?难道说洛阳真的没有一兵一卒了吗?这与当时的统治者有莫大关系。当时的皇帝是唐僖宗李儇,李儇年纪尚小,先皇去世,以田令孜为首的宦官支持李儇坐上了太子之位。在黄巢的队伍打进洛阳时,他才初登皇位,没有任何处理国家大事的经验 况且他还是一个顽固子弟,不学无术,他的心思根本就不在治理国家上,只顾着吃喝玩乐。当时宦官位高权重,重要权力都在宦官手里把持着,而小皇帝李儇只知道整天吃喝玩乐,不管朝政。他估计也不真的此刻的洛阳快要被攻陷了。黄巢是百姓的救世主,亦是唐朝的末世主。当黄巢攻破洛阳城杀进皇宫时,李儇才听取丞相的建议,企图用计谋缓和黄巢。朝廷派了很多份量级的官员代表与黄巢和王仙芝谈判,朝廷许诺给王仙芝“神策军”的位子,还赏赐很多金银财宝,王仙芝知道以后,内心有了自己的小算盘,他跟着黄巢的决心也慢慢被瓦解。朝廷对王仙芝给予优待,对于黄巢却没有什么表示,这个导火索引起了黄巢的不满。两人之间发生了内讧,谁也不服谁。在各起义军的不支持下,王仙芝不情不愿地拒绝了朝廷的橄榄枝。但是这件事让黄巢和王仙芝两人内心有隔阂,回不到以前,为后来两人的决裂奠定了基础。后来两人分道扬镳,王仙芝攻打黄梅时,一时大意判断失误,被朝廷活捉,斩下首级作为战利品送到京师。王仙芝剩下的下属都逃到亳州与黄巢会师,黄巢军队的人越来越多,黄巢见时机成熟,自封“冲天大将军”。有了封号的黄巢带领起义军攻破浙西,又成功打进福建,他们遇到阻挡他们前行的人,一个也不放过,遇神杀神,遇佛杀佛,他们所到的地方都被战乱破坏得不忍直视,寸草不生。他们的做法较冒进,只要是看到穿官服的人,不管是不是真的官员,都先杀为快,甚至连官员家里的人都不放过,把人杀完以后还一把火烧掉了人家的房子。这样的行为,越来越变质了,已经与他们一开始的初心不相符。
公元879年,黄巢攻进广州。这时的朝廷基本上没有什么很厉害的部队可以抵抗黄巢部队,朝廷的大臣能跑的早就跑得远远的,年老死得死,告老还乡的告老还乡,坐在皇位上的李儇心里更着急,但是着急也没有用,因为没有兵可以派去抵抗。他最后迫于无奈让宰相王铎亲自出征讨伐黄巢。事情突然有了转机,黄巢到广州时没有直接向广州发起进攻,而是向朝廷发下求和书,表示自己愿意和平解决,但是朝廷要给自己一个“天平节度使之职”。因为广州是黄巢的故乡,皇帝以为黄巢如果得到了朝廷官职,就会安心回家去安享晚年,不过心高气傲的小皇帝还天真的以为,在这个节骨眼上黄巢提出求和,肯定有诈,不然就是黄巢忌惮朝廷的天威,是害怕了。无论怎么猜测,小皇帝都不管轻易答应,后来居然拒绝了黄巢的求和,为了满足自己年轻时想入朝为官的心愿,黄巢一再忍让,他不计前嫌继续向皇帝递交求和信,只要一官半职也可以,就连做广州节度使也行,但是朝廷再一次拒绝了他。黄巢心想自己两次求和都被拒绝,是当我是软柿子吗?黄巢终于大发脾气,觉得朝廷欺人太甚,自己多次求和都被拒绝,简直目中无人。既然朝廷不仁就不要怪我心狠手辣了。所以黄巢立刻召集自己的部下对广州发起进攻,他攻下广州以后,一路向洛阳方向前进,几个月的时间里就打到了洛阳。朝廷自知真的是做错了,有人说先假意求和,再把黄巢等人一网打尽,而宰相卢携却建议发兵,直接与黄巢部队硬碰硬的血拼。这时候的朝廷没有一个想出巧妙的办法去解决问题,连宰相都躲在自己家里面不敢去上朝。
黄巢的大军挺进潼关,又攻克华州,最后攻下长安。战争来临,没有人能顾得了皇帝,都只顾自己逃命,大臣们四处逃命,最后也只是大臣田令孜带着李儇出逃。黄巢部队攻进洛阳时,城里的百姓们都站到黄巢部队行军路旁,为黄巢部队欢呼呐喊,黄巢见到这样的场景,就大声对百姓说:“本王起兵就是为了天下百姓能够摆脱苦海,给大家建立一个没有战乱,没有伤害的国家,一切都是为了大家。”此刻的百姓们听到黄巢说的话自然喜出望外,高兴得嘴巴都合不拢,但是他们又怎么会想到自己现在有多高兴,后来就就多绝望。黄巢占领长安城以后,还没有安分几天,手底下就有一些士兵不守规矩,本来之前他们的作战方式就是比较粗暴,再加上有的士兵之前是土匪,烧杀抢掠习惯了,没有什么规矩束缚,没事做的他们开始做起了以前的老本行。部分人开始在长安城里面为非作歹,霍害百姓 多户农民被屠杀,没几天,城中百姓被杀得不剩几个,比起之前的自然灾害,现在的寂静更让人害怕。黄巢被胜利冲昏了头,为了捍卫自己好不容易得来的胜利,血杀皇宫,不留活口。黄巢在自己部队的拥护下,正式称帝,改国号为大齐。一个心狠手辣的皇帝执政,他治理国家的方式方法能温柔到什么地步。就算他能成功称帝,他又能守住这个好不容易打下的江山多久呢。果不其然,就当黄巢的龙椅还没有捂暖和,他就遭到了突然袭击。黄巢手下有一个对他忠心耿耿的将士朱温,因为不受到重用,他背叛了黄巢,暗中联系李儇,两人带着所剩无几的军队里应外合,杀得沉浸在喜悦中的黄巢措手不及。一下子把黄巢打得不得不撤退。黄巢慌忙中带着自己的妻女了狼虎谷。了解熟悉这里地形的黄巢以为这里是他的藏身之处,不过在后来的战役中,这里的地理优势没有帮到他,还让他毫无还手之力。多年征战的黄巢在狼虎谷的战役中,彻底失败,他知道自己以后肯定没有活路,和他想的没什么差别,他的结局除了死还是死,他别无选择。和他一起共赴黄泉的还有他的十多口妻女。黄巢起义到现在,已经过去了大约9年的时间,在这段时期,因为战乱,唐朝的几百年辉煌完完全全衰败下去。就算李儇成功杀死黄巢,他又回到了他从小长大的地方,重新坐上自己的龙椅,为了杀鸡儆猴,他故意把黄巢的首级挂在城墙上。
回到宫中,李儇发现黄巢还有23名姬妾留在城中,李儇看到这么多的女子,也不忍心直接下令杀掉她们,为了彰显仁义,他允许黄巢的这些姬妾们吃饱喝足以后再行刑,即使这些女子中有很多是朝廷大臣的儿女,即使这些女子一直苦苦哀求,都无济于事,逃不了一死。黄巢的死虽然告一段落,不过事情到这里还没有完全结束。朱温也是一个隐藏的炸弹,随时都可能爆炸。当初他能背叛黄巢,现在也能背叛李儇。在外人怂恿下,朱温不甘心自己只做一个功臣,他手里又握着兵权,他若起兵必然能赢。果不其然,朱温发动战乱,起兵攻打李儇。体弱多病的李儇早年一直逃亡,现在他的身体再也承受不起逃亡的颠沛流离,在一次逃跑漂泊中他死在了途中。李儇去世后,大唐的天下由他的弟弟李晔继承。比起他的哥哥,李晔算得上是一个很用功的皇帝,他为人民着想,不为自己的私欲,而且一心一意治理朝政。但是现在的唐朝,处于末年,再怎么挣扎也只能是垂死挣扎。朱温是一个勇将,他带着他的军队快速杀到李晔的藏身之处,李晔与皇后带着自己的儿子乔装打扮进行逃亡,还是被朱温的手下发现了,朱温威胁李晔回到长安城将皇位名正言顺的让给自己。在去长安途中,皇后肚子阵痛,马上要生子,罪大恶极的朱温想早一点到长安,直接下令把医官杀掉,皇后活活疼死。进入洛阳以后,朱温夜长梦多,认为留着李晔对自己百害而无一利,他带着人在深夜把李晔杀死了,当晚,李晔寝宫里所有人都被灭口。第二天,为了掩人耳目 朱温下令把李晔的尸体丢进黄河,对外称皇帝失踪了,回到皇宫的朱温,把李晔所有儿子骗到一起,一次性杀掉了李晔的九个儿子。李家的天下没了后人,这个伟大的朝代也一步步走向毁灭,最终走向结束。
公元907年,朱温称帝,改国号为大梁,朝代更替在他手中慢慢掌控。历史证明乱世出枭雄这个实事。当受到压迫时,黄巢起义是必然的,是历史的选择。黄巢不作为起义军的首领,也会有很多人会反抗。有的人评价黄巢是枭雄,他带领农民起义给农民确实带去了好处,但是他攻打长安以后,让自己的部下对百姓下手,导致百姓也叫苦连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