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渡之战中袁绍相比曹操有哪些优势?他为何会败?

复制
趣历史

2024-12-30 12:05:50

53

官渡 之战 袁绍 相比 曹操 哪些 优势 为何

  袁绍是东汉末年群雄之一,也是三国时代前期势力最强的诸侯。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

  袁绍是有称帝之心的,这就是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袁家已经四世三公,袁绍又从曹操手里赖来了大将军称号,在非刘不王的汉朝,袁家走正常渠道要,顶多能混个五世三公,这肯定满足不了袁绍的胃口。

  袁绍有野心、有能力、有威望,并不像演义小说所写的那样徒有虚表纨绔无能——如果袁绍就是个绣花枕头,又怎么能成为当时最大的军阀?又怎能当上讨董联军的盟主?

  袁绍在某些地方跟刘备有相似之处:《三国志》说袁绍“绍有姿貌威容,能折节下士,士多附之”;《后汉书》说袁绍“壮健好交结,大将军梁冀以下莫不善之。既累世台司,宾客所归,加倾心折节,莫不争赴其庭,士无贵贱,与之抗礼,辎軿柴毂,填接街陌。”

image.png

  袁家四世三公,门生故吏遍天下,在横刀跟董卓叫板之后,袁绍名满天下,甚至达到了“登高一呼,应者云集”的巅峰。

  但就是这个拥兵最多、地盘最大的袁绍,却在官渡之战中输给了力量只有他十分之一的曹操,从此一蹶不振,加上三个儿子都不太争气,五世三公没捞着,这个当时头等世家望族彻底没落——很多人都说袁家实际是毁在了袁绍和袁术手里,连带着孔融也跟着吃了挂落。

  在东汉末年,能击败袁绍的,似乎只有曹操,但是我们复盘官渡之战,就会发现击败袁绍的不是曹操,而是袁绍自己,他手下的一帮“足智多谋之士”、“能征惯战之将”,也都没少帮忙。

  孔融对袁绍的评价也不全是吹拍:“绍地广兵强,田丰、许攸,智计之士也,为之谋;审配、逢纪,尽忠之臣也,任其事;颜良、文丑,勇冠三军,统其兵。”

  荀彧批驳了孔融的说法,但也承认曹操的实力不如袁绍,一着不慎就会满盘皆输:“公以十分居一之众,画地而守之,扼其喉而不得进,已半年矣。情见势竭,必将有变,此用奇之时,不可失也。”

  如果拼兵力和资源,曹操肯定不是袁绍的对手,但是曹操最后还是打赢了官渡之战,并把袁绍挤出了历史舞台,诸葛亮对此也是感触颇深:“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袁绍失败的因素很多,时至今日,史学家还在争论:袁绍是输给了曹操,还是输给了自己?谋士田丰、沮授、审配、逢纪、许攸,武将颜良、文丑、张郃、高览,都应该负有怎样的责任?

  史学家的争论,读者诸君没有必要参与,但是大家可以考虑这样两个问题:袁绍有没有打赢官渡之战的希望?如果是您指挥袁绍十万大军,会用什么办法打败曹操?

  首先我们必须承认,袁绍对曹操,至少有三个优势,而这三个优势,也是交战双方谋主和后世史学家都承认的:

  第一,袁绍有“四州之地,众数十万”,无论是战略纵深、战争潜力和动员能力,都可碾压曹操;

  第二,当时割据军阀的主攻方向是曹操而不是袁绍——刘协是一块大肥肉,谁都想独吞,所以各路诸侯最想打的是曹操而不是袁绍,这就叫匹夫无罪怀璧其罪,而不是什么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第三,袁绍在本集团内部说一不二,也不用担心大本营后院起火,而曹操头上还压着一个大汉天子,朝臣们也不全都支持曹操,一旦曹操前线受挫,邺城的反对派们一定会借机闹事,到时候留守后方的荀彧是帮刘协还是帮曹操,那还真不好说。

image.png

  曹操也知道自己有太多掣肘和隐患,而且实力也不算太强,如果不能速战速决,就只能班师回朝,先保住自己的身家性命再说——当年陈宫和张邈作乱,差点把他弄得无家可归。

  曹操想速战速决,袁绍也想早点打完,双方战略战术有很多相似之处,参谋本部的“高人”们也都有“奇思妙想”,这时候就该考验袁绍和曹操的决策能力了。

  田丰虽然忠诚,但他给袁绍的建议却实在是不靠谱,虽然易中天先生认为此计可行,但是读者诸君一眼就能看出这条计策有问题。

  田丰是这么说的:“将军据山河之固,拥四州之众,外结英雄,内脩农战,然后简其精锐,分为奇兵,乘虚迭出,以扰河南,救右则击其左,救左则击其右,使敌疲於奔命,民不得安业;我未劳而彼已困,不及二年,可坐克也。”

  当时袁绍的地盘大,曹操的地盘小;袁绍的兵马多,曹操的兵马少。地盘大有好处也有缺点,如果遭受袭扰,很容易顾此失彼,所以真正怕轻兵游骑袭扰的恰恰是袁绍而不是曹操。

  曹操奉天子以令不臣,经常用大汉天子刘协的名义给袁绍发号施令,袁绍听也不是不听也不是,时间拖得越久,对袁绍就越不利:天下英才纷纷投靠曹操,连荀彧和郭嘉都从袁绍阵营跑到曹操那里去了,后来诸葛四友中也有三人归附了曹操。曹操发展势头很猛,再给他两年时间,袁曹实力对比就会发生逆转,所以袁绍很着急地想毕其功于一役,这不能说不是一个比较正确的决策——曹操打着刘协的金字招牌,搞臭袁绍只是个时间问题而已,两三年后,名不正言不顺的袁绍,必将面临众叛亲离的风险。

  沮授支持田丰的意见:“进屯黎阳,渐营河南,益作舟船,缮修器械,分遣精骑,抄其边鄙,令彼不得安,我取其逸。如此可坐定也。”

  田丰和沮授的建议,遭到了郭图、审配的强烈反对:“兵书之法,十围五攻,敌则能战。十倍则围之,五倍则攻之。今以明公之神武,连河朔之强众,以伐曹操,其势譬若覆手。今不时取,后难图也。”

  袁绍采纳了郭图审配的方案,在建安五年,也就是袁绍与曹操实力对比最悬殊的时期,亲帅大军寻求与曹操决战,而曹操也如他所愿,带着只有十分之一的兵力来应战了。

image.png

  在绝对实力面前,任何阴谋诡计都是浮云,但是袁绍就那么眼巴巴地看着曹操一口一口地啃掉了自己的兵力、吞掉了自己的粮草,他只能坐在帅位上,满面愁容地看着手下吵架——田丰沮授跟袁绍吵,郭图审配跟田丰沮授吵,最后谋士和武将也吵起来了:“绍遣将淳于琼等督运屯乌巢,太祖自将急击之。郃说绍曰:‘曹公兵精,往必破琼等;琼等破,则将军事去矣,宜急引兵救之。’郭图曰:‘郃计非也。不如攻其本营,势必还,此为不救而自解也。’”

  被手下吵得一个头两个大的袁绍出了一个昏招,这也是给总是提意见的部下一点颜色看看:你张郃想去伏击曹操,我偏让你去攻打曹营,看机往后还敢不敢梗着脖子叫唤!

  不想设伏的去设伏,不想攻坚的去攻坚,结果是伏兵被击溃,曹营也没打下来,郭图一使坏,张郃高览就阵前倒戈了——其实乌巢被烧,袁绍只是掉了一块肉,既没有伤筋也没有动骨,但是张郃高览一投降,河北四庭柱就折得一根都不剩了。

  郭图审配忠心足够,智谋也凑合,但要让他们带兵打仗,那就是赶鸭子上架了,袁绍又不像曹操,有曹丕曹彰那么优秀的的儿子可用。

  袁绍输了,输得莫名其妙,笔者曾听过这样的说法:“即使是错误的决定,只要大家都全力而且认真地去执行,也可能收到成效;再英明的决策,执行者阳奉阴违,事情也会搞得一团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