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为何灭亡?真正原因是什么?
复制2024-12-18 10:03:57
78
隋朝(581年~618年)是中国历史上承南北朝,下启唐朝的大统一朝代,享国三十七年。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很多人认为,隋朝的灭亡跟当时的科举制和“打击门阀”等政策的问题,其实并不全是。隋朝灭亡的真正原因,其实是因为杨广给自己定下了“尚秦汉之规模”的人生目标。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他想要学习秦始皇和汉武帝,实现中原王朝大一统的局面。其实真正的杨广并不是荒淫无度的,而灭国的原因也只是因为杨广太过于心急,劳民伤财压的百姓喘不过气,才会百姓们心生出了反抗的怒意。
隋朝的科举制度,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其实并没有真正打击到门阀。因为杨广在位的时间,并不是特别长,隋朝实行科举制的时间也比较短。所以,对于当时那些已经传承千年的世家大族而言,这个新兴的科举制度,虽然从一定程度上,动了他们的蛋糕,却暂时还没有到砍断他们存在根基的地步。
我们理解的科举制度,是给平民百姓一个加官晋爵的机会,是古代社会最为公平的考试制度。但是隋朝的科举制度并不是如此,隋朝的科举制度的门槛非常的高,在隋朝必须要有五品官员及以上的推荐才可以参加。所以,隋朝的科举制,和后来彻底完善的科举制,实际上是截然不同的。
这一点是在《随书》当中有所记载的。也就是说,隋朝的科举制度并在根本上损害到达官显贵们的利益。参加科举考试的人,也多是官员们的亲戚故旧。所以这项制度的出台,并没有从根本上影响到那些世家大族。
那么,隋朝到底有没有寒门出身的官员呢?答案是有,但是很少。比如像隋朝的六部尚书,内史令等重要职位,大多都是贵族世家出身,朝廷内部寒门官员,也就只有官员总数的5%左右。
由此可见,在隋朝的朝廷重要官员之中,大部分的人都是世家贵族,所以基本上不存在杨广打击世家贵族,世家贵族是反水之根本的这一说法。而李渊太原起兵造反的人员当中,也只有很小的一部分,是一些贵族或者关陇集团的人士。
跟随李渊起兵造反的人当中,更多的是山西本地的贵族后裔,或者山西本地的关陇贵族。说的直白一点,就是大部分人基本都是本土本地的人。
所以说李渊的起兵造反,并不是因为压迫或者是其他有损到自己利益的一些原因。单纯的就是一次地方掌权者想要谋权篡位,起兵造反的故事。而当时还恰好赶上了隋朝内部也确实是有一些问题。
隋朝的覆灭,跟杨广三征高丽、修造大运河也有很大的关系。因为从东汉末年到隋朝初期,辽东半岛地势偏远的关系,辽东半岛的归属权一直不在中原王朝的手里。而随着高句丽日益发展壮大,不仅是发展壮大,更是稳扎稳打,根深蒂固。高句丽的城市,几乎都很难让其他国家的军队,一举拿下。
而且高丽具有自己的民族以及自己的文化,所以很难将高丽人民汉化。如果一直放任高丽国家的日益壮大,威胁中原内地也只是早晚的问题。
至于大运河的修建,虽然对后世起到了很关键的作用,但在当时,确实给隋朝百姓带来了很大的负担。
杨广曾经立下“尚秦汉之规模”的野心,所以无论是从国家方面来看,还是从杨广的雄心壮志来说,修建运河、远征高句丽,都是杨广势在必行的事情。
单单只是从攻打高丽这一战役之中来看。第一次隋朝出兵,因为杨广个人的指挥失误,隋朝几乎全军覆没。杨广当时大约派出了350,000名士兵,损失惨重,大败而归。紧接着杨广马上重新整顿兵马,剑指高丽重新出发。但是就在这场战争快结束的时候,隋朝发生了杨玄感之乱,无奈只能前功尽弃班师回朝。
在杨广第三次征讨高丽的时候,高丽因为前两次大战,导致士兵将士不足。最后无奈,只能投降。但是在此次战役之中,大量的人口消耗不仅仅只是高丽还有隋朝。人口基数的骤减,使得老百姓们怒火中烧。战争大多数需要的都是男人,大量的男性人口的损失,致使百姓们家里,只剩下老弱妇孺,很多百姓认为日子已经过不下去了。被逼无奈,只能纷纷造反。
所以,隋朝虽然赢得了与高丽之间的胜利。但是同时也输掉了百姓的民心。由此可见,隋朝灭亡的根本其实就是皇帝大兴木土,开凿运河,三征高丽,又下江南等做了很多劳民伤财的事儿。但是又没有给百姓们恢复的时间。
虽然一统天下跟兴修水利等事情都是好事,但是如果操之过急,不给百姓们喘息的时机,接二连三的只是急于求成,那么结果往往会被其反噬。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