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都已经杀了魏忠贤 明朝为什么还是灭亡了
复制2024-12-18 08:00:59
87
对崇祯把魏忠贤杀了,为何明朝就垮了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古代封建王朝统治的过程中,从王朝的雏形开始,天下百姓就全部信奉皇权天赋、率土之滨莫非王土的教条。殊不知这只是封建独裁者,用来巩固权力的愚民手段,只有真正站在管理层的那批人,才知道事情的真相。
可是在这些王公贵族和皇亲国戚之间,有一群身份低贱的人,他们平时没有任何存在感,但是关键时刻却能发挥决定性作用。这些人就是历朝历代的太监,他们穿梭于琼楼之间,默不作声却事无巨细全都知晓。
太监乱政,也是因为这些人熟悉朝纲导致的,而魏忠贤是其中首屈一指的。因为他太过嚣张,严重威胁皇权,所以崇祯用计谋杀了他。结果没想到他死后,大明朝就彻底垮掉,王承恩当时说了一句很中肯的评价,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01魏忠贤的上位之路
说起魏忠贤这个权倾朝野的大太监,就不得不提到宋朝的高俅,他们两个人的发迹过程非常相像。高俅在成为太尉之前,是个只会踢皮球的街溜子,机缘巧合之下被下一任皇帝赏识,瞬间上升到了权臣的地位。
魏忠贤也是如此,他入宫之前只不过是大街上,野游闲逛的小流氓,日常不犯大事,但是偷奸耍滑小错不断。成年之后的他还娶了一房老婆,结果因为自己不思进取,生完孩子之后还不断赌博。
自从有了这个恶习,他的生活就是到处躲债,根本想不到自己家里还有老婆孩子。慢慢地,他陷入了赌博的泥潭里,债台高筑。面对这债主日日夜夜的逼债,家里能卖的东西都卖完了,可是欠的债还有很多。
最后,他想了一个一劳永逸的方法:自己进宫去做太监,攒钱还债。虽然古代做太监的人都是被逼无奈、身不由己。魏忠贤也是如此,但是他进宫之后,倒是没受什么委屈。
因为他本来就是混迹于市井,对于人情世故、脸色冷暖之类的事情最熟悉不过了。刚进去就和所有的太监称兄道弟,并且在这期间,他还和太监管理层的老大魏朝攀上了关系。总之,在太监当中手眼通天的人,都和魏忠贤私交甚好。
可是他想要的更多,在了解到魏朝和当朝皇帝的奶妈,有着不可描述的关系之后,他又动起了心眼。他私下里通过多方打探,在平日里给魏朝和皇帝的奶妈客氏,创造幽会的条件。
这样一来,魏朝就更加重视魏忠贤了。后来,他通过大太监们的内斗,除掉了曾经器重自己的魏朝。这样,他就成了太监头子,后宫那点事没有他不清楚的,任何人办事情都要经过他的手。
02插手政务的魏忠贤
做到太监们的领头人之后,魏忠贤自然也有更多的机会和皇帝接触。因为他会做事,并且能时刻领会主子的意思,因此在皇帝那边他也是红人一个。至此魏忠贤想要的,不仅仅是大太监这个名头了,他把目光放到了龙椅之上。
他明白,自己现在的位置非常重要,这是他权力向外扩张的最重要的手段,所以他不择手段拍皇帝的马屁。因而在太监当中,从来没有人能超过魏忠贤,又因为他的特殊地位,下层官员要办事肯定得经过他的手。
在此过程中,他暗自培养着属于自己的政治势力。在皇帝看不见的角落中,他已经俨然是天下的主人了。不过,用奸臣或者宦官乱政来描述魏忠贤,还是不太全面的。
从某方面来说,他结党营私谋害忠良,确实是一大祸患。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朝中势力在他的控制之下,大明王朝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
魏忠贤之前,朝野上下也不缺少奸臣当道,当时国家连赈灾的钱都拿不出来。这就导致饥荒非常普遍,百姓生活苦不堪言。他有了实权之后,着手进行经济和赋税改革,不仅仅为百姓减压,还充盈了国库。
国家有钱了,自然什么都好说,魏忠贤也注意到了金人的骚扰。因此手里有了军饷之后,他就将大量钱粮用在了将士们身上。那时候边境和平,将士们甘愿驻守边疆,大明王朝的疆域没有人敢来侵犯。
03被崇祯皇帝拉下马
这样看来,奸臣魏忠贤似乎还是干了一些实事的,那为什么人们对他的评价会这么低呢?其实功不抵过,他的过错更令人瞠目。
魏忠贤上位之后,暴露出的最大问题就是欲壑难平。他对于金钱有着常人难以理解的痴迷,可能是因为入宫前债台高筑,他最喜欢的就是钱财。对于下级官员供奉的钱财和宝贝,他来者不拒。
不仅如此,后期他还把锦衣卫作为自己的权力工具和敛财工具,所有反对自己的声音、拒绝供奉的官员,全部都格杀勿论。一时间朝野上下,没有人敢谈论魏忠贤,只手遮天的他却怎么也填不满自己贪财的欲望。
一直到崇祯继承帝位,此时他才开始收敛。本来他觉得慢慢自己也能控制崇祯,结果没想到这个皇帝是个硬骨头,没办法,他只好告老还乡。只不过,崇祯自然明白他是什么人,在查清楚他的罪证之后,就下令他缉拿归案。
崇祯没想到,这才是明朝完蛋的开始。魏忠贤在牢中自知时日无多,索性自杀,他这一死,孤魂野鬼全部出来游荡了。先是之前被他打压的各路党派,全部开始了新一轮的权力角逐。
04结语
伴随着争斗的开始,明王朝又回到了当初战乱不断、百姓苦不堪言的阶段了。最后金人打进首都,崇祯才明白,魏忠贤在朝中虽然贪腐,但是可以镇住各个党派,他一死,稳定的结构出现了裂痕。
怪不得王承恩死前,曾经感叹:“忠贤在,何至于此!”,这是对大明朝最为讽刺的嗟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