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蹄馆之战明军为什么会失败?平壤大捷李如松太过冒进!
复制2024-12-17 18:02:39
7
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碧蹄馆之战明军为什么会失败?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公元1593年,岁次癸巳。
于去年腊月二十五日渡过鸭绿江的明朝大军,于正月初六至初八日发动了光复平壤的战役。战斗很快就结束了,据《宣祖实录》记载“上曰:相持几时乎?德馨曰:辰时接战,巳初陷城矣。”早上八点开战,九点多就攻壳城池了。明朝的军事能力得到了实证。大伤元气的小西行长撤出平壤,逃往南部。
平壤大捷,极大鼓舞了朝鲜君臣。
自从去年四月倭酋丰臣秀吉命令15万8千7百人西征朝鲜以来,朝鲜陆军几乎一触即溃。短短两月,“三都守失,八方瓦解。”朝鲜太需要一场胜利来鼓舞士气了,李如松率领的明朝大军收复平壤令朝鲜君臣对明廷感激涕零。李如松这位刚刚在宁夏平乱的大功臣更是春风得意,倭寇在他的心里已经是强弩之末。
此时,朝鲜传来情报,王京汉城(今韩国首尔)空虚,李如松认为王京唾手可得。“癸巳朝鲜之役,平壤大捷,李如松以平殄在迩,不欲他兵分其功,潜率家丁二千人夜至碧蹄馆。”(《万历野获编》)
此时李如松的老毛病又犯了,自幼追随父亲李成梁的他,深得父亲“深入捣穴”的精华。加上刚刚大破倭奴“气益骄”,又不想让南兵抢夺功劳,于是提督李便率几千骑兵前往王京。在前锋查大受在砺石岭斩获几百日军后,发现该部被围攻,于是查大受率军撤到了碧蹄馆。
李如松得知后,便领军前往救援。李如松不知道的是此时的王京已经空无一人,对方全部倾巢而出,围攻明军。面对数倍的倭寇,名将如松并没有退缩,奋力杀敌。对手由小早川隆景、立花宗茂、小早川秀包、吉川广家、石田三成、大谷吉继、小西行长等日本战国名将组成,征韩伟略中记载了这场战斗:“奇兵宗茂、秀包等见机而下山,直冲如松中军,隆景亦纵横奋击。而如松兵有节制,进退自在。两雄相会,战甚苦,自巳至午。”
由于处于包围之中,李如松决定尽快脱离此处,他与骁将数十人亲自冲锋,在马上用弓箭射杀倭寇,但终还是“势不能支”,无法对抗兵力众多的倭寇。李如松见状,便指挥明军撤退,他亲自殿后。
此时一个意外出现了,《明史》这么记载了这段历史:“一金甲倭搏如松急,指挥李有声殊死救,被杀。如柏、宁等奋前夹击,如梅射金甲倭坠马。”据说被射杀的是西国无双立花宗茂的老臣-十时连久。主帅被围,倭势益炽。
幸亏这时驻守马山馆的副将杨元率一千余人来救援。奋力冲杀后,李提督在诸将的保护下总算安全撤退。碧蹄馆之战完结。
战后,日本方面大书特书,“死伤一万有余”“明兵死者逾万”这样的记载屡见不鲜。其实明、日双方死伤相当,只是此战对明军伤害最大。
首先士气受到沉重打击,之前平壤大捷的喜悦之情荡然无存,明军产生避战的情绪。
其次李家父子通过两代恩义和利益构造的家丁集团死伤殆尽。据史料记载,家将李有声为保护李如松而被日军乱刀砍死后,这位铁血将帅“痛哭彻夜”并且还说“好男儿为我死矣”。
第三对于李如松,此战破坏了他的战略部署。本想南下收复王京和歼灭日军的企图就此破灭。自此李如松“不敢有所为矣”随后他退至坡州,继而倾向和谈。这其中缘由有很多,但是最主要的就是明军士气受损再加上战马多得疫病而大幅度减员。
碧蹄馆之战是万历朝鲜战争中一个重要转折点,此战对于日军来说遏制了明军的进一步军事行动,鼓舞了日军的士气。对于明军则是由攻到守的战略方针改变。后世分析碧蹄馆之战失利的原因时,大多学者都认为是如松轻敌冒进,这个缺点也是导致李如松最后死于蒙古部落埋伏的重要原因之一。
浮华散尽,留下的不仅仅是英雄气概,还有那戮力杀敌的史诗。
“谈笑敢言非胜算,梦中常忆跨征鞍。”正谓此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