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打仗的经费都是从哪里来的?看看汉武帝的敛财手段!
复制2024-12-16 16:01:24
59
汉武帝打仗的经费都是从哪里来的?看看汉武帝的敛财手段!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汉武帝之所以被后人成为“汉武帝”,其中的这个“武”字就代表了他一生当中做的最多的一件事情,而且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可以说,汉武帝的一生都在打仗,当然并不是他亲自上战场,而是组织、计划各种战争,尤其是对匈奴的打击,他在位54年,竟然有44年的时间都在打仗。但是打仗很耗钱,他的经费又是从何而来?
俗话说得好:“大炮一响,黄金万两”,不管是古代还是现在,打仗都是非常烧钱的。历史上被战争拖垮的王朝也不少,昙花一现的隋朝就是因为长期陷在战争的泥潭最后导致灭亡。问题来了,汉朝的税收为三十抽一,这么低的税收很难支持汉武帝多次北伐,那汉武帝到底是如何维持巨额的战争开支?接下来我们穿越到汉武帝时期,看看汉武帝的敛财手段吧。
汉武帝:北方的匈奴频繁南下,诸位公卿有何高见?
公卿:和亲吧,这个最省钱。
汉武帝:自高祖开始,我朝就是用女人换和平,一直窝囊到现在,难道我还要窝囊下去?
公卿:不愿意和亲,那就打他呗。不过你要斥巨资培养一支骑兵队伍,并且还要准备很多钱用来打仗。
汉武帝:为了提高农民积极性,我爹(汉景帝)把税收从十五抽一降到了三十抽一,这样还有钱吗?
公卿:自高祖开始我朝就是采取的黄老之术,任由经济发展,文景二帝更是休养生息,帝国储蓄十分丰厚啊!(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
总结:自白登之围后,汉朝对匈奴采取和亲策略,简单就是用女人和钱换平安。但是这种策略无异于绥靖政策,匈奴的胃口越来越大而且频繁南来说下侵扰汉朝边境,最后忍无可忍的汉武帝决定北伐。汉初国家一直在积蓄实力,文景二帝给汉武帝留下了万贯家财供他北伐使用。但是这些钱根本不够维持巨额的战争开支,所以汉武帝迫切需要其他的敛财手段。之后在大臣的建议下汉武帝陆续搞出五种敛财手段,分别为:卖官鬻爵、算缗告缗、币制改革、均输平准、盐铁专营。
卖官鬻爵
汉武帝:诸位公卿,边防战士作战态度不是很积极,怎么办?
公卿:不给银子谁给你卖命?要想边防战士作战积极,给钱就行了。
李广利攻打大宛胜利后,汉武帝封李广利封为海西侯,并且提拔了三位九卿、百余名二千石官、千余名千石官、普通士卒赏赐四万钱。我们暂且不说那些高官,李广利带了一万多名士卒回玉门,一个士卒赏赐四万,仅士卒赏赐就需要4亿。如此庞大的赏赐开支是汉朝难以承受的,所以汉武帝也开始缺钱了。(《汉书》军官吏为九卿者三人,诸侯相、郡守、二千石百余人,千石以下千余人。奋行者官过其望,以适过行者皆黜其劳。士卒赐直四万钱。)
汉武帝:诸位公卿,赏赐边防军开支太大,有什么好的敛财手段吗?
公卿:卖官换钱。
汉武帝:这样不好吧?
公卿:怕什么,你爷爷(汉文帝)就干过这种事,只不过他是换粮食你是换钱罢了。
汉武帝:好,爱卿,你们速去搞一套卖官制度。
元朔六年六月,诏令民得买爵及赎禁锢,免臧罪。置赏官,名曰武功爵,级十七万,凡直三十馀万金。诸买武功爵至千夫者,得先除为吏。吏道杂而多端,官职耗废矣。-《资治通鉴·卷第十九》
总结:因为汉武帝的大肆封赏,国库迅速空虚,为了填充国库汉武帝采取了公卿的意见开始卖官鬻爵。但是只给一个虚名是没人买单的,所以还赐予了爵位的作用。汉武帝规定百姓可以买官,而且还可以破财免灾,也就是说你犯罪了只要给点钱就能免罪,升到千夫的人有资格被任免为官吏。武功爵升一级要十七万枚铜钱,要想升到顶级需要花费三十多万斤黄金。这点钱对于富商大户来说不算多,因为当时的富商冶铸煮盐,财或累万金,有钱的富商纷纷买官。买官的人多为商人,而商人要考虑收益,买官的钱一定要赚回来,这就导致一个恶性循环:花钱买官-敛财-继续花钱-继续敛财。为了升官,那些人只能拼命敛财买官,而买官之后又要拼命敛财,到一定程度后朝廷再清洗掉买官者,最大得利者是谁就不言而喻了。
《汉书·食货志上》载:“文帝从错(晁错)之言,令民入粟于边,六百石,爵上造;四千石,为五大夫;万二千石,为大庶长。
算缗告缗
汉武帝:诸位公卿,卖官鬻爵让我赚了一笔,但是还不够,有没有别的敛财方法?
公卿:临邛卓氏非常有钱,南阳孔氏也非常有钱,鲁人曹邴氏也非常有钱。
汉武帝:知道我没钱,还特意说别人有钱,你是在笑话我吗?
公卿:陛下,我的意思是他们有钱,我们把他们的钱搞过来不就行了吗?
汉武帝:这样有点缺德吧?直接拉来充公不太好吧。
公卿:我们找个理由不就行了吗?
汉武帝:爱卿快想想办法,我们好好的敛财。
公卿(桑弘羊):百姓们都在过苦日子,但是仍然不忘国事(北伐),勒紧裤腰带也要缴税供陛下北伐。但是那些富商非但不资助陛下,反而花钱如流水,这就是赤裸裸的炫富,我们要对其征税。
汉武帝:好爱卿,快制定一个制度,我去向他们征税。
之后汉武帝和公卿们合计出了“算缗”,具体内容如下:
1、对商人征收财产税,税额为二千钱抽一算(120钱)
2、对手工业者征收财产税,税额为四千钱抽一算(120钱)
3、对车船征税,针对于不属于国家官吏、三老、骑士所拥有的轺车,其他人的为一算(120钱),商人的为二算(2*120=240钱),船五丈以上的一算(120钱)。
这个制度颁布之后,富豪皆争匿财。也就是说富豪纷纷藏匿家产,避免缴税。《史记·平准书》记载:天子既下缗钱令,而尊卜式,百姓终莫分财佐县官。
汉武帝:诸位公卿啊,他们都藏着钱财,我总不能让人挨家挨户查吧?
公卿(杨可):陛下,我们可以让百姓帮忙查。
汉武帝:爱卿,你怕不是脑子进水吧,百姓会帮你自查?
公卿:陛下,我们让百姓帮忙查,如果查到问题分百姓一些钱不就行了?
汉武帝:就按你说的办。
汉武帝下告缗令,令民告缗者以其半与之。
告缗很简单,你只要举报别人家藏匿钱财,官府会去查。如果别人家真有藏匿钱财的事,那么钱财全部充公,然后从充公的钱财中分一半给你。财帛动人心,此令一出众人纷纷揭发藏匿钱财的人,官府借此措施得财以亿计,这一个以亿计就足以看出汉朝通过此举敛财不少。
总结:汉武帝颁布算缗令,但是富商纷纷藏匿钱财,避免缴税。之后颁布高缗,鼓励百姓揭发富商。商贾中家以上几乎都被告发,而且有的时候举报人刚举报别人,自己就被举报了。最重要的是这两项措施都有很大的操作性,算缗可以把一个不值钱的东西定高价,然后对其征税,明明是一烂木头,但是你非要说是价值千金的沉香木,那我有什么办法?告缗也一样,我明明只有千万,但是你非要说是两千万,然后将我的家产充公,那我能怎么办?尤其是卖官鬻爵后,大汉朝廷里很多都是买来的官,现在有了贪污的机会,你说他贪不贪?这一举动让财政有所好转,但是大大打击了经济发展。汉初几十年发展的经济生态就这样被汉武帝轻松毁掉了,而且非但没有打击商人,反而是让商人的戾气越来越重,最后商人和官僚、地主合作大力兼并土地,以至于导致社会危机出现(两汉灭亡都有土地兼并的因素)。
币制改革
汉武帝:诸位爱卿,你们之前搞的钱我又用完了,快想想办法。
公卿(张汤):你的兄弟姐妹都很有钱啊。
汉武帝:哦,爱卿可是有锦囊妙计?毕竟直接搜刮他们的钱不好。
公卿:没有金刚钻我就不拦这瓷器活,我有办法能让你搜刮他们的钱。
汉武帝:什么办法?
公卿:按规矩,他们需要祭祀祖先,他们祭祀祖先时都会用到玉璧。陛下你别忘了汉苑那么多鹿,我们搞一些鹿皮,然后规定他们必须拿着鹿皮垫着白璧不就行了吗?
于是汉武帝搞出了一个白鹿皮币,因为是敛财手段,所以白鹿皮币很贵,很贵,非常贵。
《汉书·食货志下》:今王侯朝贺以仓璧,直数千,而其皮荐反四十万。意思就是说一个白璧价值几千,但是鹿皮价值四十万。诸侯们当然不想买,但是不买不行。因为汉武帝是个狠角色,之前因为诸侯贡献的酎金成色不足一举夺了106人的爵位(酎金夺爵)。他本来就想着搞诸侯,现在不买不就是给他搞你的借口吗?因此诸侯们纷纷购买白金鹿币,汉武帝又大赚一笔。这个因为定价太高,所以搞了一段时间就废除了。
汉武帝:诸位爱卿,我又没钱了,快想办法。
公卿:你可真败家,那么多钱都花完了。
汉武帝:少扯犊子,快想办法。
公卿:现在市面上发行的钱币成本高所以定价也高,我们可以搞一个低成本的钱币,但是定价和市面上的钱币一样,这样不就能敛财了吗?
汉武帝发行了白金币(白银和锡混合制造的钱币),但是规定民间只能铸造铜币。简单来说汉武帝发行廉价币但是规定民间发行高价币,然后规定两者价值相同,因此可以用廉价的白金币换真正有价值的铜币或者金币。但是百姓又不傻,这样导致民间交易时抵制白金币并且偷偷造白金币,然后和汉武帝一样,去换取高价值的铜币和金币。
汉武帝:诸位爱卿,百姓偷铸白金币和我抢利益,这怎么办?
公卿:把造假人抓了。
汉武帝:好!
后续汉武帝抓了几十万造偷铸白金币的,但是仍旧有人偷铸白金币,最后汉武帝都放弃了,这样抓根本抓不完。
汉武帝:爱卿快想办法。
公卿:禁止他们铸造钱币,只许我们铸造钱币,然后我们在铸造的时候缺斤少两,这不就可以了吗?
因此汉武帝推行了五铢钱并且禁止民间铸造钱币,但是当时汉朝的产能很低而需求量又很庞大,为了满足需求汉武帝让诸侯们参与铸币。当时汉武帝想着自己偷偷的缺斤短两,这样就能收刮天下财富以及诸侯的财富,但是他没想到诸侯比他更狠,汉武帝缺一两,其他诸侯缺二两甚至三两。
汉武帝:怎么办?
公卿:我们重新搞一个钱币,规定这个钱币是五铢钱的五倍,那不就行了吗?
先前授予诸侯铸造的钱币叫做“五铢钱”,但是汉武帝又搞出了一个“赤仄五铢钱”,然后规定后者的价值是前者的五倍。这一举动让人纷纷偷铸赤仄五铢钱,毕竟这中间的利益太诱人了。最终汉武帝把铸币权收归国有,并且严厉打击民间、诸侯偷铸钱币。
总结:汉武帝多次改革币制,目的就是为了敛财,但是因为手段太过激进导致钱币市场混乱,最终把铸币权收归国有。但是自此王朝可以通过控制发行货币的成色来收刮天下财富,也就是通过“通货膨胀”来敛财。
均输平准
汉武帝:爱卿
公卿(桑弘羊、孔仅):行了行了,知道你要说什么了,办法已经想好了。
汉武帝:知我者爱卿也,什么办法?
公卿:商人们为什么那么有钱?还不是靠做买卖。高买低卖这件事我们也能搞,为什么我们不能自己搞?
汉武帝:好,就依爱卿所言。
之后汉武帝搞出了平准均输政策,名词解释如下:
平准就是允许地方储存粮食,丰收时政府收购粮食存储到粮仓,饥荒时把粮仓里面的粮食卖出。这就是典型的低买高卖,这项措施很得利。
均输就是允许地方政府做买卖,也就是说地方政府可以把收上来的粮食卖钱,然后买当地的土特产,最后卖掉赚钱。
这两项措施让地方政府成了垄断企业,也就是典型的与民争利。因为地方的体量非常大,普通商人和百姓根本无力反抗,只能被压榨。
盐铁专营
汉武帝:诸位爱卿
公卿:行了,你不用说了,知道你缺钱。
汉武帝:真聪明,快想办法。
公卿:临邛卓氏有奴隶千人,其奢侈程度可以和皇帝比、临邛程郑和卓氏不相上下、南阳孔氏家财千金(一金值万钱)、鲁人曹邴氏家财巨万(万万)。陛下,他们有钱。
汉武帝:那和我有什么关系?我收税就行了,还能怎么办?
公卿:他们都是搞冶铁发家的,这个行当这么赚钱,我们抢过来不就行了吗?
汉武帝:就抢一个冶铁吗?
公卿:当然不是了,我们把盐业和铁业全部抢过来,这样就更有钱了。
汉武帝:这样不好吧?
公卿:陛下,你的小金库已经空了,你没钱了。
汉武帝:马上抢过来。
盐是日常必需品,你只要吃菜就需要盐。铁是农耕必需品,你要种地就需要铁器。这两样都是必需品,你只要需要我就能得利。汉武帝可以通过提高盐铁的价格来收“隐形税”,尽管农业税降低到三十抽一,但是其他的税都转移到盐铁上。汉武帝时期盐铁收入是土地税收入的两倍,而买单的人还是那些百姓罢了。
总结
汉武帝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人,他的敛财手段非常有用,说他冠绝古今也不为过。也正是因为这些敛财手段,汉武帝才敛巨资用于战争。现在明白为什么汉武帝有钱打仗了吗?汉武帝北伐是压榨全国百姓的钱财,然后再北伐匈奴。另外上面公卿只是一个代名词,并不一定就是说张汤和桑弘羊等人就是公卿,可以说是公卿,也可以说是谋士,更能说是大臣,只不过是小编单纯想用公卿这个代名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