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越为何没有被处刑反而还被升官?发生了什么?

复制
趣历史

2024-12-16 10:01:25

76

彭越 为何 有被 处刑 反而 升官 发生了 什么

  彭越,秦末起义群雄之一,西汉初年名将、异姓诸侯王。下面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

  朱元璋:“惟汉高祖皇帝除嬴平项,宽仁大度,威加海内,年开四百。有君天下之德而安万世之功者也。”

  毛泽东:“刘邦是在封建时代被历史学家称为‘豁达大度,从谏如流’的英雄人物。”“能够打败项羽,是因为刘邦和贵族出身的项羽不同,比较熟悉社会生活,了解人民心理。”

  细数古代400多位帝王,如果论文治武功和贤能治国的话,汉高祖刘邦一定能榜上有名。刘邦的传奇不仅仅体现在他“草头王”的出身,更体现在他结束了秦朝的暴政,推行的一系列惠民措施,让老百姓得以安居乐业。

  有道是“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刘邦做事在乎民心、向着民意,所以他开启了新的“汉家气象”。

image.png

  所谓“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刘邦打天下自然离不开他手下一帮文臣武将,没有他们的话,刘邦不可能“暗度陈仓”,最终击败西楚霸王项羽。

  故而,在他称帝之后,为了笼络人心、稳固统治,刘邦兑现了自己曾经向跟随他的难兄难弟许下的诺言,将韩信、张敖、英布、彭越等9人封为异姓王。

  将开国大臣进行圈地分封,这在历史上都曾引起不小的麻烦。刘邦的这一做法,无疑也给自己平添了几分忧愁。这些藩王不仅有领土,更是手握兵权,将来造反怎么办?西周不就是被自己手下的诸侯国给灭掉的吗?于是刘邦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

  殿上君王堂下臣,君要臣死臣必亡

  《淮阴侯列传》:

  “果若人言,‘狡兔死,良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天下已定,我固当烹!”

  所谓“伴君如伴虎”,昔日功高震主的这些老臣,怎么也不会想到,汉家天下刚刚建立,皇帝刘邦就这么着急欲除之而后快,竟会把“兔死狗烹”演绎得如此“经典”。

  所谓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难成。刘邦想要除去这些异姓王,必须得有一个“由头”,否则难以服众。例如他在诛杀大将彭越的时候,就找了一个“莫须有”的罪名,将其除去。

  彭越是谁?他是西汉开国功臣,与韩信、英布并称为“汉初三大名将”,西汉建立后被刘邦封为了梁王。

  公元前197年,陈豨(xī)在封地反叛,刘邦亲自领兵讨伐,要求彭越派兵助战。彭越称有病在身,不能亲自前去,只是派了一名部将带兵援助。这让刘邦勃然大怒,我堂堂皇帝都御驾亲征了,你一个小小的诸侯王竟敢不来帮忙,眼里还有我这个皇帝吗?

  正想找彭越的茬儿,正好彭越的一个下属因为得罪了彭越,彭越打算将其杀掉,下属逃到刘邦那里,控告说彭越将要谋反。刘邦当机立断,派了一支军队突袭梁国,将毫无防备的彭越逮捕,定为谋反罪。但是刘邦并没有杀掉彭越,而是把他贬为庶民,流放蜀地。

  在前往流放地的路上,彭越恰巧遇到了前去洛阳的吕后。彭越看到了希望,向吕后哭诉自己受屈的经过,希望吕后能出手相救。

  吕后表面答应彭越会帮他这个忙,但事后他却建议刘邦说,彭越是一员难得的猛将,太过优秀,决不能留下祸患,不如趁此机会将其杀掉,以绝后患。公元前196年,梁王彭越最终被刘邦以“反行已具”的罪名杀死,在诛灭了彭越的三族之后,梁国的封地被刘邦废除。

  自古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彭越很明显是被冤枉的,说他谋反,其实刘邦根本没有确凿的证据,这就好比千年以后的秦桧对岳飞定罪“莫须有”一样荒诞。

  但在平定陈豨这件事上,彭越确实脑袋里搭错了弦,让刘邦抓住了小辫子。彭越死后,刘邦似乎还是不足以泄愤,为了提高自己的威信,也为了杀鸡儆猴,他把彭越的头颅挂到挂在洛阳的城门下示众,并且下令说:“有敢来探视或收殓的,杀无赦。”刘邦此举让天下的其他诸侯王噤若寒蝉,任由彭越及其三族的尸首曝尸荒野,也无人敢替他们收尸,更不要说祭拜他们了。

image.png

  栾布无视“逆鳞”,拜祭昔日恩人

  自古皇命不可违,否则就是有十颗脑袋都不够砍的。彭越被诛杀,无人敢去收尸,放眼望去,整个梁国只有一个人“反其道而行之”,此人就是栾布。

  栾布是西汉时期梁国人,他出生贫寒,曾做过卖酒的佣工。在此期间,他与西汉的开国功臣彭越有过交情。虽然彭越后来被封梁王,但是他与栾布相识时,只是一介平民,故而彭越与栾布二人可算是“布衣之交”。

  彭越生前风光,死后却如此凄惨,即便是铁哥们,栾布又怎敢触犯“逆鳞”?原来,彭越曾救过栾布的性命,而且这次栾布也是做足了工作才来替恩人收尸的。

  原来,栾布也没有一直做佣工,他因能力突出而被燕国的将领臧荼看中,成为都尉,后来臧荼成为了燕王,栾布便担任了将领。此后臧荼做了燕王掌握了大权后突然谋反,刘邦自然不允许谋反这种事情的发生,于是派兵攻打燕国,臧荼兵败被杀,栾布也做了俘虏。彭越得知他的朋友栾布被抓后,便向刘邦求情救回了栾布,并让他担任了梁国的大夫。

  本来哥俩的事业如日中天,可谁知梁王彭越在栾布出使齐国的档口,被刘邦诬陷至死并被曝尸街头。栾布回到梁国时,才知道彭越被杀,既震惊又痛心。彭越对于栾布而言,既有友情,又有救命之恩。所以别人惧怕刘邦的禁令,栾布却不怕。而且,当时的人还多少保留着一些先秦时那种轻生重义的风骨。栾布决定替好朋友收尸。

  只是让栾布不曾想到的是,自己即将面临一场生死的考验。

  高祖欲施“烹刑”,看栾布如何绝处逢生

  栾布一哭,震动四野;而,君王一怒,则伏尸百万。

  此人胆敢公然违背刘邦的命令,简直是吃了熊心豹子胆,围观的人心里都对这个家伙的下场暗暗咂舌:明知必死也要为救命恩人收尸,这种行为确实值得称道,可又能改变什么呢?

  人们的顾虑不无道理,刘邦诛杀异姓王,其心狠手辣世人皆知,此时替彭越强出头,栾布无异于以卵击石。

  栾布收尸的消息很快传到刘邦耳朵里,刘邦愤怒至极,命人将栾布给绑了。刘邦大骂:“你要和彭越一起造反吗?我禁令任何人不得探视或收殓,你偏偏要哭他祭他,那你和彭越一起造反的事情已经很清楚了。”大骂一番后,刘邦命令侍卫将栾布“趣亨之”。

image.png

  这里的“趣”通“趋”,“亨”读作pēng,古同“烹”。意思就是要将栾布处以烹刑,丢到锅里煮死。什么是“烹刑”?

  通读《史记》你会发现“烹刑”一词经常出现。顾名思义,“烹刑”就是指把人放在大锅中煮熟,这是一种相当惨烈的酷刑。古代文言里的“斧钺汤镬”就是指的烹刑,神话小说《封神演义》中的伯邑考,就曾被商纣王处以烹刑。不难想象,烹刑是一种非常残忍的刑罚,通常都是君王在极端愤怒的情况下才会施行。

  如刘邦的谋士郦食其游说齐王投降时,而韩信却趁齐国对汉军不设防而领兵攻打,兵临城下时,齐王觉得自己受到了郦食其的诓骗,暴怒之下将郦食其烹杀;再如项羽当年俘获了刘邦的父亲,也曾经以“烹食其父”作为要挟,但被刘邦以“分一杯羹”怼得哑口无言。

  此时,侍卫们正抬起栾布走向汤镬,准备将他扔进锅里的时候,栾布突然回头说:“愿一言而死。”即,让我说一句话再死。

  刘邦不耐烦地问:“你想说什么?”

  栾布这一句话倒是说了很多,他先是列举了彭越的功绩,然后说:

  今陛下一徵兵於梁,彭王病不行,而陛下疑以为反,反形未见,以苛小案诛灭之,臣恐功臣人人自危也。今彭王已死,臣生不如死,请就亨。

  大意是说,现在天下平定了,彭越等人也被陛下您裂土封王,难道您仅仅因为他生病不能增援平判战乱,就能够断定他谋反吗?如此这般求全责备,恐怕诸天之下的将领都要感到胆寒,到时候大家能不人人自危吗?而彭越死了,我生不如死,你还是快点烹杀我吧。

  刘邦心里清楚,这是栾布的激将法,这是指着鼻子骂自己忘恩负义。本想欲杀之而后快,但转念一想,万万不可。

  刘邦听完栾布的话后,愣了好久,随后开始陷入了沉思,他似乎明白了栾布这是有备而来。按理说,栾布此番言论必将遭到烹刑并会被夷灭三族,但刘邦可不是一般人,他的智慧、胆识、心胸远超常人。他心里清楚,栾布这是站在道德制高点上了,此时非但不能杀他,还要对其进行褒奖,以彰显一位帝王正确的是非观。

  刘邦不怒反喜,他当下就做了决定:马上赦免栾布的罪过,并且将他封为都尉。人说栾布这一机缘巧合的反转,救了自己,实则不然。栾布被特赦,正是他抓住了刘邦的心理,让他无从下手。而刘邦这个义举,也让自己得了一个大度的美名,这正是刘邦想要的。

  联系这段历史的前前后后不难看出,刘邦不杀栾布可不是偶尔事件。彭越被杀的同一年,韩信也被吕后杀害,而他的谋士蒯通与栾布的遭遇几乎相同。那么刘邦真的是那种耳根子极软,随便被人说几句话就可以不加追究之人吗?当然不是。

image.png

  刘邦并非耳根软,更不是软弱之辈。他生前大肆屠杀异姓王就足以看出他的手段残暴,而栾布、蒯通之人的遭遇不过是他帝王权术的体现。韩信、彭越、英布这样的异姓王对于刘邦是大威胁,而栾布、蒯通、季布这样的谋士对刘邦而言不过是小角色,刘邦犯不上和这些人斤斤计较。而且刘邦放他们,远比杀了他们更有利。因为这些文人谋士的言论占据了舆论和道德的制高点,刘邦放了他们更能获得天下百姓的好感。

  这么看来,刘邦和栾布好比演双簧的两人,一个是有恃无恐,一个是见风使舵罢了。这也正应了那句话:自古君王多薄幸,最是无情帝王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