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四十景之一的夹镜鸣琴是什么样子的?
复制2024-12-16 08:00:35
56
众所周知圆明园是清朝皇家园林,大气恢宏,那么四十景之一的夹镜鸣琴是什么样子的?此景的主体建筑是一座横跨水上的重檐四坡攒尖顶桥亭,亭子上挂乾隆御书“夹镜鸣琴”匾额,这里的夹镜是指桥北面的福海与桥南的内湖用桥相“夹”,而鸣琴则是指桥东面山坡上小瀑布跃落,冲激石罅的自鸣。
文物景观
夹镜鸣琴,圆明。园四十景之一。位于福海的南岸,东西占地600米,南北宽50到400米占地共4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600平方米。本景建于雍正时期,主要建筑是正中的夹镜鸣琴
夹镜鸣琴,在福海南岸。东边是南屏晚钟。在福海南一座横跨水上的桥亭,取李白“两水夹明镱,双桥落彩虹”之诗意。东为南屏晚钟、西山入画、山容水态,西有湖山在望、佳山水、洞里长春。
本景的“夹镜鸣琴”、“一碧万顷”和“聚远楼”匾额为乾隆四年所挂,此前所挂匾额为雍正御笔“西山入画”和“湖山在望”。在四十景图咏制成之时,只有夹镜鸣琴、广育宫和西部的湖山在望等景物。乾隆二十八年在福海南岸添盖一座五间殿堂。
乾隆帝命宫廷画师沈源了用十二年时间共同绘制而成的一件绝世孤本,以绢本彩绘的形式精细地描绘了圆明园作为皇家园林的盛世风景。为此景亲自赋诗,工部尚书汪由敦抄写诗词。
主建筑“夹镜鸣琴”是福海正南岸的四方重檐高台桥亭,挂乾隆三年所题“夹镜鸣琴”匾额。此亭见方4.48米,四围廊各深1.28米,台高0.99米,又0.42米;下出1.22米,又0.74米。水上皮至料石台上皮高2.05米。亭东西有踏跺,下接云步石。乾隆末年,遵旨粘修夹镜鸣琴坐凳栏杆,挑墁地面,并收拾宝座床。亭内挂乾隆诗刻横披一面。桥亭南侧原为椭圆形河池,道光时“填壑”改为暗沟通至南河。
夹镜鸣琴东边有一坐南朝北庙殿,山门有石刻眉额“广育宫”,内供碧霞元君。此庙山门面湖,前设码头,门与码头相距3.20米,门内建坊座,拾级登山至殿堂。广育宫前坊额曰“含弘光大”、“品物咸亨”庙堂正殿三间,外檐挂“凝祥殿”匾。
广育宫东侧十字式亭,外悬乾隆帝御书“南屏晚钟”匾,取杭州西湖同景名。夹镜鸣琴西边的一碧万顷,与后湖的上下天光一样,都是欣赏平阔湖景的地方。在皇家园林中,引用范仲淹“上下天光,一碧万顷”的诗句,当然不只在于点明湖光山色的特点,而是企图表明园林主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心境。
乾隆御诗
来自《圆明园四十景图咏》的乾隆御诗:
《夹镜鸣琴》
取李青莲两水来明镜诗意,架虹桥一道,上构杰阁,俯瞰澄泓,画栏倒影,旁崖悬瀑水,冲激石罅,琤琮自鸣,犹识成连遗响。
垂丝风里木兰船,拍拍飞凫破渚烟。
临渊无意渔人羡,空明水与天。
琴心莫说当年。移情远,不在弦,付与成连。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