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统有哪些本事?为何能和诸葛亮齐名?

复制
趣历史

2024-12-15 20:01:22

97

庞统 哪些 本事 为何 诸葛亮 齐名

  根据历史记载,庞统人称“凤雏”,他在世时,流传着“卧龙凤雏二者得一,可安天下”的赞誉。那么庞统有哪些本事?为何能和诸葛亮齐名?

  一、庞统很会宣传自己

  “卧龙凤雏二者得一,可安天下”,水镜先生这句话是庞统走向人生巅峰的关键。汉朝没有科举制,想要做官需要有人推荐。这位水镜先生是谁?水镜先生就是司马徽,他是东汉末年的名士。史料记载,他为人高尚,学识广博,有鉴别人才的能力,受到世人的尊敬。

  司马徽铁口直断一出,人都有好奇心,大家都很好奇,想见见庞统,看看他怎么就能安定天下?庞统一下子就出名了。

图片.png

  庞统年轻时空有才能,但是没有人用他。庞统很机灵,他听说司马徽擅长识人的名声,决定去拜访。庞统如意算盘打得好,如果能让司马徽美言几句,借助司马徽的人脉关系,就能一举名扬天下。

  如果庞统选择在底层熬资历,他又死得很早,估计历史都没有他的记载。庞统这一计,成功把自己推销出去。说干就干,庞统是个行动力极强的人。司马徽可不是出个门就能碰见,庞统走了两千里路才到司马徽的家。

  试问我们谁能有这个毅力?古代出门不光路难走,沿途还有匪乱兵祸,一不小心就会丢掉性命。庞统这个时期运气不错,平平安安到了司马徽门口。要是沿途有个意外,庞统提前退出历史,后边的历史走向就很难说了。

  司马徽听说这个年轻人走了两千里路来拜访自己,很感动。两个人就聊天,庞统学识渊博而且很会揣摩人心,司马徽跟庞统聊得很开心。庞统此行收获很大,司马徽称他“南州名士之首”。

  那个时代都推崇名士,朝堂混乱,很多人自诩高洁不愿意做官,就互相吹捧,以名士为贵。有了“南州名士之首”的名头,庞统意气风发。那段时期,诸葛亮窝在山里隐居,还没什么名气。

  庞统早期的名气比诸葛亮要大。我们看庞统如何把自己推销出去,这其中有很多可以借鉴的地方,有些东西只关乎人性,不管套路多老旧,好用就行。历史上还有个很会自我推销的人,那就是姜太公。

  庞统没有随便找一个名士结交,他选择直接去找“最出名”的名士。走了两千里,庞统肯定也遇上了不少名士。庞统很坚定,就是要得司马徽的认可,别人都不算数。他为什么这么做?

  庞统内心还是很高傲的,他觉得除了司马徽别人都不配点评他。名士都有脾气,如果庞统真一无是处,司马徽不会违心赞美。

  司马徽一句点评,庞统立刻身价百倍。那时候都是混圈子,司马徽圈子里的人都知道庞统这个人。庞统相当于拿到了大佬的举荐信,自信满满开始自己的职业生涯。那个时期诸葛亮还没出山,庞统的名气比较大,但是庞统这个人欠点儿运气,早期庞统的仕途很不顺。

  后来诸葛亮出山,水镜先生断言“卧龙凤雏二者得一,可安天下”,其实这是名士圈常见的吹捧之词。随着后世诸葛亮的名气越来越大,我们纳闷为什么庞统会和诸葛亮并论?在当时,这不过是常见的宣传手段。刘备得到了两人相助,最后不是也没有得到天下吗?

  二、庞统本身军事天赋极高

  庞统的老家靠近东吴,一开始在东吴做个小官。著名的火烧赤壁就有庞统一份功劳。庞统在东吴不得重用,一直在等一个机会,当时东吴不缺人才,庞统挤不进核心圈子,一直很不甘心。

  曹操大举进攻东吴,庞统就悄悄混进曹操的谋士团里。曹操疑心病很重,还是让庞统钻了空子。但是我们想想,庞统去了敌对阵营都没人知道他在东吴做官,他在东吴多没有存在感。庞统那时候肯定又得意又难过,混了这么久,都没在东吴官场混出名头。

  庞统见曹操的士兵晕船,提出把船连在一起,就能像在陆地上作战一样。明着是为曹操分忧,实际上暗暗给东吴报信。庞统这招给周瑜火烧战船创造了有利条件,东吴的危机能解决庞统功不可没。

  我们可以看到庞统擅长奇谋,出得主意好用又刁钻,这个人如果没早死,后期刘备在战场不会那么被动。

  原以为大破曹军就能得到重用,但是大家都知道周瑜火烧赤壁,曹操仓皇出逃,背后献计的庞统被忘了个干净。庞统这个人存在感太低,我们现在说“卧龙凤雏“实际上是夸诸葛亮,庞统就像顺带着的。

  这令庞统对东吴官场彻底失望,打算换个主公。我们不妨设想,如果庞统在东吴受重用,刘备可能没有崛起的机会。当时的东吴官场人才济济,但是人才跟人才也是不同的,庞统是世间少有的奇才。东吴错失庞统,简直是把天下拱手让人。

  这是我们后世的看法,当时东吴官场人才饱和,庞统眼看难有出头之日,起了另择明主的念头。庞统能选的主公不多,东吴挤不进去,自己还得罪了曹操。思来想去,庞统打算自己扶持一位主公。

  刘备当时势力很弱,但是素有贤名,是个好选择。庞统一开始没考虑刘备,觉得刘备势单力孤。庞统先去东吴,除了东吴离家近,东吴经过孙家几十年的经营,底蕴深厚,天下必然会走向统一,选东吴比较容易成功。

  可是庞统势单力孤,东吴朝堂早被瓜分干净了,他一个新人,只能干些打杂的活。赤壁之战虽然庞统没名字,但是他凭这一战知道了自己的斤两,那可是一场大胜。庞统这人一开始也不得刘备重视,原因很简单。

  庞统长得不行,三国里美男子很多,庞统是诸葛亮推荐的,刘备还是给了他一个小官当。我们看到好看的人容易心生好感,庞统的一半坎坷跟外表脱不了干系。

  此时,庞统与诸葛亮的地位已经发生逆转。庞统需要诸葛亮的举荐才能有个小官当,诸葛亮已经是刘备身边第一谋臣,庞统心里肯定不是滋味。我们看庞统这人很不走运,但是他一直不服气。他想办法引起刘备注意,两个人开门见山谈了一场。

图片.png

  庞统可是能说服司马徽的人物,一席话把刘备震慑住了。刘备没想到,诸葛亮带回来一个和他一样厉害的人物。刘备阵营文臣谋士很缺,庞统大受欢迎。我们看诸葛亮很厉害,能推测未来局势。

  庞统更厉害,他直接给刘备出了三条计谋,这三条计谋每一条都能助刘备拿下益州。

  庞统获得随刘备出征的机会,帮助刘备连战连胜。刘备拿下益州,庞统在刘备的阵营站稳脚,开始大放异彩。这是庞统一生最辉煌的阶段,庞统为报答刘备知遇之恩,积极为刘备出谋划策。

  我们惋惜庞统死在一只不知名的流矢,如果有人杀掉“凤雏”,一定会青史留名。庞统很平凡的死去,我们不禁怀疑这是不是敌对势力的暗杀。庞统死后,刘备能用的谋士只剩下诸葛亮,诸葛亮更擅长治军、治国,军事上少了可以依仗的谋士,实力大跌。

  三、庞统的出现,改变了刘备的一生

  庞统是影响刘备一生的人物。刘备在夺取益州之前,顾虑重重,迟迟无法做出决定。兵贵神速,这是大忌。庞统就去劝他,益州是重地,再不动手,益州可就落在外姓人的手里了。

  刘备很注意形象,对外标榜仁义,在乱世去讲仁义,庞统对此嗤之以鼻。但是,他劝刘备用词很委婉,等拿下益州,要是您心里过意不去,给刘璋一块封地就行了。

  刘备以前很信仁义这套,他手下也都是因此追随他。庞统劝他,在乱世没人跟你讲仁义,讲规矩,胜者才有资格说话。这些话点醒了刘备,打破了刘备长期的思想局限。如果刘备没遇见庞统,大概会满足替人办事。经过庞统提点,刘备准备自己当老大,当即决定夺取益州。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