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李渊退位前都说了些什么?最后灵验了吗

复制
趣历史

2024-12-15 14:00:40

33

历史上 李渊 退位 前都 说了 什么 最后 灵验

  武德九年八月初九,李渊最终下诏禅位李世民,自己升级为太上皇。接下来趣历史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

  曹植《七步诗》(版本一):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这首诗用同根而生的萁和豆来比喻同胞的兄弟,用萁煎其豆来比喻同胞骨肉的哥哥曹丕残害弟弟,表达了对曹丕的强烈不满,生动形象、深入浅出地反映了封建统治集团内部的残酷斗争和诗人曹植自身处境艰难,沉郁愤激的思想感情。

  自古以来,皇权斗争的厉害程度,比荧幕上宫廷大戏里所演绎的还要残酷,弑父夺位,骨肉相残的例子不胜枚举。而造成这一切的根本原因,都是为了那个至高无上的位置——皇位。

  居高临下、掌管一切、万人之上、一统江山……这等诱惑让无数有能力的豪杰前赴后继。历朝历代,权力争夺、党朋之争、骨肉相残,一幕幕杀伐纷争,在宫廷内外不断上演。这里不单单有外人之间的生杀予夺,更有亲情骨肉之间的相爱相杀。曹植这首诗,表达的正是对亲情相残的无奈与控诉。

  在大唐历史上,就曾出现过一次著名的弑兄夺位的惨案——玄武门之变。

  历史是什么?历史是一本记载史实的书,后人评说主人公时难免境遇不同、观点有别。唐太宗李世民开创大唐盛世,治国有方,实属一代明君。但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他发动玄武门之变却遭人鄙夷,逼迫父皇李渊退位,杀死长兄李建成,霸占弟媳等等,这些又让李世民背上了千古骂名。

image.png

  玄武门之变发生后,李渊愤愤说出14个字送给李世民,李世民满不在乎并暗自嘲笑,结果16年后却字字应验。那么,李渊究竟说了什么,16年后又发生了什么,这一切得从玄武门之变说起。

  01

  一句应景的承诺,李世民却走了心

  唐代,作为中国封建历史阶段较为重要的朝代,其国力强盛、万国来朝的辉煌,让后人为之骄傲,而在权力中心不断掀起的腥风血雨同样让人感慨万千,繁华的背后,大唐的皇权斗争一样没有摆脱骨肉相残的时代宿命,或许,这也是上天对于李氏王朝当年骑兵谋反得天下的一种惩罚罢。

  玄武门之变的爆发并非偶然,说到底李渊才是始作俑者,为什么这么说呢?

  李渊在兴兵打天下之初,为了闯出一片江山,他让骁勇善战的二儿子李世民全力以赴,并允诺事成之后立他为太子。但是等唐朝真正建立后,李渊却食言了。

  众所周知,中原王朝在皇位继承上,实行的都是“嫡长子继承制”。如果李渊立李世民为太子,必定会招致嫡长子李建成的不满,也会招来群臣的反对。李建成虽然没有李世民劳苦功高,但在打天下的过程中也出了不少力。出于大局考虑、为了新政权的稳定,在权衡利弊之后,李渊立了长子李建成为太子。

  再说李建成,他知道弟弟李世民的文治武功,对于手握重兵的这个弟弟他非常忌惮,为了稳坐太子之位,李建成决定联合三弟李元吉一起排挤李世民。而李世民对于自己未能如愿当上太子早有不甘,所以对李建成和李元吉的联手制衡表示不满,当然他也不甘示弱,随时准备迎敌。

  与此同时,李渊也深感对不住李世民,随着秦王李世民在外屡立军功,李渊对他的封赏也越来越厚。李世民先后担任了唐朝的司徒、尚书令和中书令等职,后来实在没有可封的,李渊便为他独创了“天策上将”这一职位,统管全国军事,地位在诸王之上。

  可以这么说,除了太子李建成之外,就属李世民权力最大了。所以对于李渊的这波操作,无疑又挑动了太子李建成敏感的神经。

  一来二去,李建成、李世民兄弟之间的矛盾正在暗中升级,稍有差池,一场宫廷政变就会迅疾爆发。而这一切,李渊似乎还未察觉。

  02

  玄武门之变,高祖留下14字“魔咒”

  该来的还是来了。

  李世民手握雄狮,父亲李渊对二弟又是如此器重,地位无以复加,若说李世民先下手的话,李建成的太子之位被推翻,将不费吹灰之力。此时,李建成的心跳加速了。

  既然贵为太子,其身后除了李元吉的助阵,也有一帮文臣武将在鼎力支持,即所谓的太子党。在这几股力量的加持下,太子李建成准备消除这个让他夜不能寐的隐患李世民。而这一切,对于洞悉军事谋略的李世民来说,简直就是小菜一碟,他早已从眼线那里得到第一手资料了。宫斗大战一触即发。

image.png

  唐武德九年六月初四庚申日,李世民率长孙无忌、尉迟恭等人入朝,并在玄武门设下伏兵。由于玄武门守将是李世民早就安排到李建成身边的“暗子”,所以李建成并不知道其中内幕。

  而当李建成与李元吉骑马来到临湖殿时,才发现气氛不对。当他们准备掉头折回时,为时已晚,李世民已经带人杀到。

  李世民亲自张弓搭箭射死了李建成,齐王李元吉则被尉迟恭射杀。为防止父皇李渊调集人马,李世民又派尉迟恭前去控制李渊。玄武门之变,一次亲情的猎杀,政变中最痛心的莫过于他们的父亲李渊。虽然李建成和李元吉不成器,但毕竟是自己的儿子。如今白发人送黑发人,李渊心中悲痛万分。

  据《资治通鉴唐纪》记载和民间野史等相关文献记录,当李渊得知玄武门之变后,非常震惊,他的第一反应并不是自己的皇位不保,而是想到长子李建成的5个儿子和四子李元吉的5个儿子,李渊之所以很痛快地答应退位并把权力交给李世民,就是为了保住这十个孙子的性命。但李世民想到的是斩草除根,为了不给自己留下后患,他完全不顾父亲的哀求,派人迅速杀害了这十个侄子。这其中最小的李承度当时还只是个襁褓婴儿却依旧难逃李世民的魔掌。

  李渊对自己充满了悔恨,也对李世民的残忍心狠十分震怒。万念俱灰的李渊怒视李世民撂下14个字:“汝杀吾子孙,他日汝子孙亦复如是!”

  很容易理解,李渊的意思是,今天你杀我的子孙,他日你的子孙也会重蹈覆辙,自相残杀。对于父亲的警告,李世民不屑一顾,而且暗自嘲笑。殊不知,等待他的将是字字应验、历史重演。

  03

  天道轮回,历史重现

  有道是,天道好轮回,苍天饶过谁。

  李世民对于李氏宗亲的残害真的是令人发指,而他也不曾善待过自己的父亲李渊,由此,李世民在日后经受后代相残的苦楚也就显得理所应当,更有些血债血偿的意味。

  16年前,李世民对父亲李渊的这14字“魔咒”没有放在心上,未曾想16年后的今天却字字应验,报应不爽。

  李世民的皇后长孙皇后为他生下了三个儿子,分别为大儿子李承乾,四儿子李泰,九儿子李治。其中大儿子李承乾在他8岁时候,便已经被封为太子,李世民对他寄予了厚望。这一切看似风平浪静,可背后却暗流涌动。

  贞观十六年,太子李承乾发现自己的弟弟李泰有争夺皇位的野心,于是想要模仿自己的老爹发动玄武门之变的做法,派人前去暗杀,但没有成功。失败后的李承乾又企图逼迫李世民退位,但“逼宫”计划还未实施便走漏了消息,事情败露后,李世民最终把李承乾充军发配黔州,没过两年李承乾便去世了。

  李承乾死后不久,李世民的三子李恪,五子李佑,六子,七子等先后因为谋反的罪名先后被杀害。这么算来,李世民一共14个儿子,最后活下来的也只是高宗李治和被过继出去的李福。

image.png

  看着自己的骨肉相残,不知道李世民作何感想,当年父王留下的14个字,果真在自己的身上得到应证,也许此时此刻,他才能体会到当年六旬老父留下14字遗言背后深深的绝望吧。什么叫“上行下效”,此时此刻李世民的理解可能更加入木三分。

  以李世民为代表的李唐家族,的确为整个中华历史作出了浓墨重彩的贡献,但不可否认,无论是贞观之治还是后来的大唐盛世,都无法掩盖李氏王朝内部因皇权纷争付出的血色代价。

  大唐王室的励精图治是老百姓的幸运,而血雨腥风的权力争斗同样是大唐王室的悲哀。或许,这一切都是源于李渊为李世民留下的14字遗言后,上天对于李氏王朝的无情惩罚吧,而李世民在面对自己的皇子手足相残时,或许对自己曾经的行为感到悔恨可也都为时已晚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